国兰优良品种杂交及种子无菌萌发研究
2019-12-20张晓英饶春荣郑新妹傅建炜
张晓英,饶春荣,郑新妹,傅建炜*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3;2.福建连城兰花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龙岩366211)
国兰指中国境内兰属(Cymbidium)的地生种类,如春兰(C.goeringii)、蕙兰(C.faberi)、寒兰(C.kanran)、建兰(C.ensifolium)、墨兰(C.sinense)等,在我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全属约48种,分布于亚洲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向南到达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我国有29种,广泛分布于秦岭山脉以南地区(吉占和,1999;陈心启等,1998)。
兰花作为中国的传统名花,因其株型典雅、花姿优美、幽香四溢,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花中君子”并赋予各种美好的寓意。兰花种子非常细小、呈粉状,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其结构。一般国兰种子长1~2 mm,直径为0.1~0.2 mm,重量只有0.3~6.5 μg,呈长纺锤形(田甜等,2009),数量极多且非常细小,其种皮致密、透性差或种皮含有抑制物(丁秋露等,2010),种胚经常发育不完全或不成熟,并且没有胚乳(潘银萍,2011),所以导致国兰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非常低。自1922年Kundson将消毒后兰花种子播种于含糖培养基上成功萌发后,兰花组培技术得到不断的开发和完善,为兰花杂交育种和兰花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刘武等,2008;周辉明等,2010;李风童等,2015)。
本试验选取3种国兰传统品种进行杂交和无菌播种,以前人研究为基础,通过改进培养基配方来选育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选取国兰7大类中的春兰、建兰和蕙兰里的传统名种为父母本材料,分别是黄梅(父本)×黄荷(母本)、君荷(父本)×市长红(母本)、315梅(父本)×庆华梅(母本)。
1.2 杂交
2015年2月开始,在花期挑选生长良好的植株进行杂交,采集所选品种的成熟饱满花粉授粉到亲本雌蕊柱上,做好标记。
1.3 组培
无菌播种:在授粉后120~210 d,每隔30 d采收黄梅×黄荷,君荷×市长红,315梅×庆华梅杂交果实进行无菌萌发试验。将采回的果荚用75%酒精消毒1~5 min,视果荚大小而定,然后用1%~2%的次氯酸钠漂白液消毒20~25 min。消毒后用灭菌过的刀片将果荚切开,将果荚里的兰花种子播种到蔗糖含量20 g·L-1的改良的MS培养基上,在暗培养室内进行萌发,观察萌发率。
初代培养:种子成功萌发出原球茎后将其夹出,接种到蔗糖含量20 g·L-1的改良的MS培养基中进行扩繁。原球茎均匀分散在增殖培养基上并与其充分接触。由于原球茎增殖速度较快,因此原球茎之间的摆放不可太紧凑,留0.3~0.5 cm空隙,然后置于恒温室内暗培养,并观察原球茎的增殖情况。
继代培养:将增殖好的原球茎及根状茎(俗称龙根)夹出,在超净台内用刀片将附着在根状茎表面的旧培养基刮净,然后接种到蔗糖含量25 g·L-1和椰子汁含量50 g·L-1的改良的MS培养基中诱导小芽,接种到催芽培养基中时,应将生长大小较一致的根状茎放在一起。
成苗培养:起芽后随时观察小芽的生长情况,待其生长至7~10 cm时即可进行生根定植。
生根培养:将成功诱导出的国兰小芽切下,不可弄伤假鳞茎和小芽,切下后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定植生根。定植时需将小芽的假鳞茎压至培养基内2/3处左右,如小芽已有生根,尽量保留其根部定植于培养基中。生根定植后期适当添加光照,防止炼苗时小苗叶片起斑点。待小苗生根成功后将其转移到炼苗室内进行炼苗、壮苗。炼苗要适当遮光,不可阳光直射,避免小苗焦尖等。
出瓶移栽:将炼好的小苗掏出,并用清水将根部的培养基洗净,避免根部发霉死苗。洗干净的小苗晾干后种植于大棚内。前期需做好水分的调控,防止焦尖。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交种子萌发
由各组萌发情况(表1)可知,种子的萌发情况与种子的成熟度密切相关,不同成熟度的果实,对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大。授粉后150~180 d的种子,播种后种子萌发率达60%以上,萌发效果较好,因此,采收时期以150~180 d为佳。
表1 不同采收时期播种萌发情况Table 1 Germination of various seeds obtained at different harvesting stages
2.2 培养基
本试验使用的是改良的MS培养基。在种子无菌萌发和初代培养的培养基中加入蔗糖(20 g·L-1),在继代培养的培养基中加入蔗糖(25 g·L-1)和椰汁(50 g·L-1),种子能正常萌发,不定芽形成且生长健壮,并成功获得了生长健壮的杂交后代完整植株(图1,表2);3个组合杂交后代均获得小苗种植于大棚内(图2)。
图1 不同杂交组合后代在改良MS培养基的生长情况Figure 1 Growth of progenies of different hybrid combinations on improved MS medium
表2 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生长情况Table 2 Growth of progenies of different hybrid combinations
图2 杂交后代的幼苗生长情况Figure 2 The seedlings of hybrid offspring
图1 (a)、图2(a)黄梅×黄荷杂交后代小苗,叶尖圆钝,叶姿中垂型。图1(b)、图2(b)君荷×市长红杂交后代芽点与其母本市长红新芽一样,均带有粉红色。图1(c)、图2(c)为315梅×庆华梅杂交后代苗芽,与母本相似,其叶脉清晰可见。
3 讨论与结论
兰属的种子萌发难,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胚发育不全或无胚乳,也可能是由于种皮较厚、结构致密,阻碍了空气和水的透入,还有可能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祝鹏芳等,1997)。相关资料显示,一般用半成熟的种子进行培养萌发,这可能是因为兰花种子里的抑制物质随着种子成熟逐渐形成并加强,且未成熟种子更容易灭菌(陈光禄,1983)。徐晓薇等(2011)研究了果龄对寒兰杂交种子萌发的影响,发现杂交授粉后180~240 d为寒兰种子的最佳采收时间,早于180 d,种子萌发欠佳,晚于240 d,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以上研究均表明,兰花种子在不同发育阶段存在不同的萌发特性。本试验对春兰(黄梅×黄荷)、建兰(君荷×市长红)、蕙兰(315梅×庆华梅)不同时期采摘的果荚在无菌萌发过程中的萌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种子的萌发数量与种子的成熟度密切相关。授粉后150~180 d的种子,播种后可获得理想的无菌萌发效果,种子萌发率达60%以上。因此,采收时期以150~180 d为佳。
兰属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种类较多,无菌播种最常用的基本培养基有:MS、I/2SH、VW、White等 (李方等,1998;张志胜等,2001;陈菁瑛等,2004;范成明等,2003)。 原球茎诱导增殖的培养基,常用的是改良的 Knudson C、MS、Kyoto、White、VW(张菊野等,1993;王熊,1990)。曾宋君等(1998)对墨兰无菌萌发研究发现,在以10%椰子汁、香蕉汁、苹果汁、绿豆汁作添加物时,椰子汁对胚萌发的促进作用最大;活性炭对胚萌发的促进作用不明显。郑琪等(2007)认为,活性炭能提高杂交春兰种子的萌发率。朱国兵(2006)在寒兰的无菌萌发研究中也发现活性炭对寒兰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本试验在种子无菌萌发和初代培养改良的MS培养基中加入蔗糖(20 g·L-1),在继代培养改良的培养基中加入蔗糖(25 g·L-1)和椰汁(50ml g·L-1),春兰(黄梅×黄荷)、建兰(君荷×市长红)、蕙兰(315梅×庆华梅)杂交的F1代种子在改良的MS培养基上能正常萌发,并成功获得生长健壮的杂交后代完整植株,为进一步筛选株型适中且抗逆性强的新种质提供了基础,对今后开展兰属杂交育种以及优良株系的快速繁殖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