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留住乡愁的味道
2019-12-20本刊编辑部
文/本刊编辑部
在国家“互联网+”政策的大背景下,农产品能否搭上顺风车,实现跨界融合?
六年前的一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文件里有过这样一段文字描述:“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寥寥数语却饱含深意。
提起乡愁,你的记忆是否还停留在诗人余光中先生笔下的那枚“小小的邮票”上,还是小时候坐在故乡的老榆树下安静地听着老奶奶讲故事,抑或是妈妈做好了晚饭在村口一遍又一遍地呼唤你的乳名?
曾经,乡愁离我们很近,它的气息无处不在。然而,因为贫穷,有些人追随改革开放的脚步离开故乡,在一座座陌生的城市中开始了各自的打拼生涯。
急剧变化的时代让每个身处异乡的“游子”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然而,故乡的面貌却成了他们心中渐渐模糊的怅惘,故乡的农产品所散发的原始“味道”也变成他们挥之不去的奢望。
幸运的是,我们即将跨入万物互联的时代。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政策对“三农”倾斜力度的加大,很多传统电商巨头纷纷开始在各大农业领域布局,我国农产品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从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从重点提出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到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在各级政策的持续助力下,一时间,插上了“互联网+”翅膀的农产品仿佛变成不知疲倦的“飞鸟”,飞向了千家万户。
“家乡的味道”似乎又回来了。然而,热闹的表象却难掩内核的空虚。
农产品溯源缺失、农村信息滞后、农村电商市场混乱、农产品企业的品质良莠不齐等一系列问题让我们发现,那种本真的味道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
那么,该如何借助互联网+留住乡愁的味道呢?或许,依托互联网+,通过卫星通信技术让每一颗作物的生长、每一粒食物的来源都能情景再现;通过大数据技术让每一个环节都能实现信息对称,通过行之有效的政策监管让不法商贩的“歪脑筋”在互联网+下无处安放……相信到那个时候,让我们朝思暮想的“乡愁味道”才会再度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