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鱼坝-05突起地质找矿分析研究
2019-12-20吴顺勇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老厂分公司
文/吴顺勇,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老厂分公司
1 研究的目的、意义
重新梳理新老资料寻找有利成矿空白位置,目的在于探获新的生产接替资源,确保老区生产持续。
2 矿段地质
黄茅山矿段位于老厂矿田北西侧,矿床类型极为复杂,上有砂矿,中有层间氧化矿矿床,下有接触带矽卡岩硫化物矿床、电气石细脉带矿床穿插其间。地表海拔在2300~2500m,地表下350~1000m深处隐伏着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体,地表有残积、坡积、洪积型砂矿(已基本开采完毕 ),原生矿床有层间氧化矿床和接触带矽卡岩硫化物矿床。
2.1 地层
研究范围内出露的地层为三叠系中统个旧组卡房段T2g15、T2g16碳酸盐岩地层。
2.2 构造
(1)褶皱构造
研究范围的褶皱构造属五子山复式背斜上的次级褶皱,本次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北西向的黄茅山背斜、晒鱼坝背斜、近东西向银硐向斜,这些褶皱构造往往控制了矿化的空间分布,尤其是对层间氧化矿控制十分明显,在背斜的翼部,层间破碎、层间滑动发育,沿有利层位常有大面积的矿化或层间氧化矿产出,而低次级的小褶皱或挠曲则直接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
(2)断裂
研究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按其产出特征可划分为近东西向的龙树坡断裂、喂牛塘断裂;北东向的坳头山断裂;北西向的黄茅山断裂。
(3)岩浆岩
岩浆岩属燕山期粒状黑云母花岗岩,主要由钾长石、钠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是成矿物质的直接来源。花岗岩受侵入前和侵入期断裂、层间破碎构造及侵入部位围岩物化性质差异控制,形成复杂、多层的舌状、岩枝,并与主体花岗岩构成塔松式岩株,在其上部形成岩槽、岩盆、小岩脉、岩墙、微突起形态,并在其转折部位控制着矿体;在其侧面形成超覆式岩枝与下部岩体构成侧向凹陷带,这种复杂多变的凹陷构造形态往往形成封闭、半封闭的成矿有利空间,为矿液停留和富集提供了有利场所。
(4)围岩蚀变
研究范围内主要蚀变带类型为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蚀变带和碳酸盐岩蚀变带。
1.接触蚀变带:主要有矽卡岩化、萤石化、硫化物矿化、大理岩化等。
2.碳酸盐岩蚀变带:主要有赤褐铁矿化、褐铁矿化、铁锰矿化、大理岩化。
3 矿床、矿体地质特征
研究范围内矿床类型按成因及赋存形式分类属于原生矿床,矿床类型有层间氧化矿床,接触带矽卡岩硫化物矿床。
3.1 接触带矽卡岩硫化物矿床特征
接触带矽卡岩硫化物矿床是产于正接触带的锡石-硫化物型多金属矿床,该类矿床矿种多,范围广,是老厂矿田规模最大的一类矿床,埋藏于距地表300米以下。矽卡岩硫化物矿床包括矽卡岩型钨矿床和矽卡岩型锡、铜矿床,分别属于矽卡岩和热液硫化物两个矿化期。矿床分布和岩体形态有关,多数产于小突起的周围,矿床一般规模较大。
3.2 层间氧化矿床特征
层间氧化矿床是产于外接触带的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矿石均已氧化。该类矿床总的特点是面积大、厚度小、产状形态复杂,有益组分含量变化大,矿化连续性差。它们绝大多数赋存于T2g16和T2g15层的大理岩与灰质白云岩互层带中,层间氧化矿床常呈多层次叠置产出。
3.3 矿体地质特征
研究范围内接触带矽卡岩硫化物矿床按工业类型分为接触带矽卡岩硫化物锡、铜矿床,层间氧化矿床按工业类型分为层间氧化锡矿床。
(1)接触带矽卡岩硫化物锡、铜矿体地质特征
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产出,受东西向龙树坡断裂影响,矿石结构为自形粒状结构,构造为土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赤铁矿、褐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电气石等,顶板围岩为大理岩,底板围岩为花岗岩。矿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
(2)层间氧化锡矿体地质特征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属层间氧化锡矿体,顶底板围岩都为大理岩。矿石结构为自形粒状结构,构造为土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赤铁矿、褐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电气石。矿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
4 成矿规律
根据已知矿体地质特征分析可知,不论是层间氧化矿床还是接触带矽卡岩硫化物矿床都与地层、构造、岩浆岩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控制成矿的因素分为地层因素、构造因素和岩浆因素。
地层因素:研究范围内出露的地层为T2g15、T2g16碳酸盐岩地层,由于这两个地层岩性T2g15为大理岩,中部有大理岩与灰质白云岩的互层带,T2g16由石灰岩与灰质白云岩互层组成。互层带中岩性物化性质差异较大,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易产生层间剥离和层间破碎,为矿液的运移和赋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层间氧化矿床多赋存于这两个层位,碳酸盐岩地层不仅利于矿体的展布而且对花岗岩形态也有一定影响。
构造因素:对于似层状的缓倾斜层间氧化矿床而言,不同方向断裂的交叉部位和同一方向断裂组成的夹持带明显的控制了似层状缓倾斜层间氧化矿床的产出。对于接触带矽卡岩硫化物矿床而言矿体主要赋存于不同方向断裂与花岗岩扎根呈脊柱突起带、洼陷带,尤其在两组或以上断裂构造接触带交汇部位更为突出,断裂构造在影响花岗岩形态的同时还控制了接触带矽卡岩硫化物矿床的空间产出位置及形态。
岩浆因素:深部隐伏的黑云母花岗岩是成矿母岩,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浆期后分异出来的含矿热液,它不仅为成矿带来了物质来源,同时也为成矿提供了动力来源,岩体的起伏形态直接影响矿床的形成、形态及规模,在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陡、缓交换部位,岩体顶部呈盆、槽、洼陷处,岩脉、岩枝与主岩体交截处,断裂构造与岩体交汇处,以及有利的围岩与岩体接触部位都是有利成矿位置。
5 成矿预测
成矿预测是从地质成因上研究矿床的形成、分布规律,通过研究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来预测找矿靶区,根据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和以往工程见矿信息,运用相似类比法进行成矿预测,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可能形成相似的矿床。
6 结束语
本次晒鱼坝-05突起地质找矿分析研究由于个人认识水平有限,对有些问题论述还存在不足、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1]《个旧锡矿地质》,冶金工业部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编著.
[2]《个旧矿区老厂矿田黄茅山矿段上部层间氧化矿勘探阶段报告》,云锡地质勘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