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9-12-20苏绍春李琳云南建投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云南建投第十八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部门监督制度

文/苏绍春 李琳,.云南建投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云南建投第十八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1 我国企业内容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制度和合理的设计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一个企业想要发展的更好,在国际上占的地位更重,就离不了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现阶段我国企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管理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虽然大部分企业基本上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制度的设计、内容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能够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制定出公平、科学的管理制度十分有必要。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要考虑成本,但是又不能只考虑成本,如果只考虑成本因素,那制定出来的制度在实行之时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此外,有些企业在预防风险体系、约束机制尚未构建,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的时候就开始贯彻执行,这样会切断了各项工作之间的联系性,最终使得工作不能协调开展。所以,如果企业不把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好,那无法构建出一个好的系统,就没有办法发挥出制度该发挥的作用。在制定制度之时要注意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进而去减少企业运营中的风险。所以企业在制定具体的制度时不能忘记某些细节。还有一些企业在内部控制设计之时完全忽视企业本身的特性,使得制度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进而导致了内部控制不到位的问题。更有一些企业在岗位的设置上非常不合理,在人员的配置上也是不合理,由于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的不合理,这就使得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经营业务活动交错杂乱等现象,这些行为都会造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效。

1.2 市场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接受力不强,外来监督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制定的规章制度,它的管理对象主要是企业员工。在企业中有些高管不愿意被制定的企业制度给拘束,所以在内部很难防止高管的舞弊行为。所以,企业内部控制的员工监督十分关键。现阶段,我国的企业运行机制、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交易不规范、非法谋取暴利等情况时有发生。所以,企业内部控制资料的公开极有可能会让投资者产生猜疑,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目前,我国虽然有相关的监督部门来对企业进行监督,但是由于外部监督部门始终是在实行初步的监督,并没有深入企业内部,因此监督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其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监督方式的多样化本身各自衡量的标准就不一样,其导致监督结果有差异。各个监督方缺乏正常的交流和沟通使得缺乏横向信息沟通。第二个原因是监督方式没有针对性的进行,有的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日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监督检查是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来完成的,进而会让监督部门拥有过多的裁量权利,成为缺乏独立性的监督部门。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尚未完全分离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内控机构的建立健全还有待时日。有的中小企业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却并未到位,董事会和经营层基本上是同一人员,内控建设流于形式。有的中小企业从成本效益考虑,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不齐全,或者完全违背内控要求,由同一个机构兼管诸多不相容职责。组织机构的不完善,使内控体系根本无法建立起来。

1.3 企业未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

企业虽然知道在企业里面要安排内部控制,但是大部分国内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较低,他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认为内部监控就是良好的管理好里面的人员和资产,忽略了人员和资产都是属于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管理者的用心管理。有的企业内部控制看作是一本本的手册、各种文件和制度。他们认为对于业务的考核就是制定分数项目,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来加减。也有的企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控制,认为付出的资金越多,得到了效益越好就等于是管理好了企业。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未理性化。有的认为,凭个人观察、经验控制来评价经营成果就足够了,不必依靠现代管理方法监督经营全过程。有的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只注重短期利益,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尽量少设内控机构,更谈不上建立长期有效的内控体系;更有甚者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就是指有关企业成本、资产安全和资金控制等方面的会计控制,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局限于会计控制。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进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发达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也这是因为如此,这就导致了我国资产大规模流失等现象的频繁产生。

1.4 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我国企业控制活动中很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不够有效,其机制不健全的具体体现方面是在人力上、物力上。尽管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在管理人员管理时的漏洞,没有人及时去进行考核、去检查或者说没有认真的去考核、去检查,而只是去搞形式、走过场,做表面工程,其取得效果就非常地不理想了。无论是多么科学、先进的制度,多么先进的设备,在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公正的考核之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2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分析

2.1 企业建立监督体系,以保证顺利运营

企业的决策监督权力不能放在某一个部门里面或是某一个身上,要建立起完善的体系,各个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且能够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的干预,这样才能够决策部门得到公正的监督,才能让每一个部门的职责得打发挥,每一个部门做好部门的本分工作。除此之外,每一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应该得到不同部门的保证在有关部门间进行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应该仔细认真、公正公平地处理业务,不徇私舞弊,在检查到问题之时能够及时处理,以便公司能够得到顺利运营。

2.2 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控制是一个专业性相对较高的机构,它对企业的最高领导负责,保持相对独立性。正是由于这个特殊性,内部控制的人员应该是专业性强,素质较高、思想好的,做内部控制工作的人要敢想、敢做、敢说。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对各级部门进行管理与评价,包括经营情况、贯彻执行情况、管理人员情况、工作协调等情况。作为一名企业的负责人,为了将企业的发展,他起到的作用非常大,他应该高度重视起内部的控制这项工作,应该实行一套严格的制度。如果企业领导忽略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那么再好的控制体系没人实施也是空谈,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无济于事。有些企业领导忽略内控制度,其存在的理由是过于严密的内控制度不仅控制一般的员工,而且控制企业领导,不仅控制了资金,也会对内控制度的执行造成障碍。这样一来不仅影响到领导的工作,也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3 企业管理者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意识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因此提高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十分关键。要让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提高,就要对企业管理者不停地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树立企业良性发展的意识。管理者在管理业务之时,要会预测企业活动的可行性,及时对活动进行必要的干涉,正确指导业务。一般来说,科学的风险管理意识是要建立在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目标的基础之上的,要把它当成重点工作来执行。只有对未来的风险事故进行预测、评估,才能让后面的工作顺利开展,才能够利于企业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风险预警体系。所以,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意识,才能正确指导业务,才能发挥领导者的作用,才能够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2.4 健全企业内外监督机制

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的变革正在进行中的,但是这其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此问题,企业的内外监督机制需要健全。如何健全内卫监督机制呢?首先企业需要采取多种方式的结合,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企业的变革与发展。在企业内外监督、评审机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下,监管部门、评审机构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对问题进行理,以免对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要在经营管理中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和监督,及时处理好系统中处理的问题,让企业更顺利的发展。

[1]蔡雪辉.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1):67-73.

[2]李连华,杨忠智,唐国平. 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提升路径研究—基于传化股份公司的经验与借鉴[J].会计研究,2014(7):82-88.

[3]林钟高,郑军.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7(10):53-61.

[4]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中国注册会计师[J].2008(3):79-81.

猜你喜欢

部门监督制度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