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汇个报

2019-12-20刘西鸿

商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法国电影道德感少妇

在电影评论栏目看到“有点文化的就要去看法国电影”这类话时,会让人不大服气。

今年春节后我带了个“电影计划”来青岛,简单说,想请教专家、前辈、新锐及电影内行:请看看,有没有可能让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

这件事源于几年前,我读了迟子建的一个短篇小说。故事讲的是1950年,中国东北有个农村少妇,准备整理家什带孩子离开家乡,投奔在林场工作的丈夫,这时村里有个男人送她一罐猪油来交换她的土屋。少妇携着猪油带着孩子开始了千辛万苦的旅行,可惜还未到达目的地,就把猪油坛子摔到地上打碎了。几十年过后,少妇变成老妪,在丈夫的葬礼上,一个当年在林场奉命去码头接她的人向她坦白,是他在打碎的猪油中窃取了藏在里面的一枚戒指,于是这个人一生婚姻、家庭的不幸,从他偷取这枚戒指开始了。当年的少妇半个多世纪来对猪油藏戒指的事毫不知情,她只见表、不见里,老天爷借“命运”之名,一次次反复捉弄人。至此,与这枚戒指相关的人物或已离世,或已消失。真相是大白了,各自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

读这个故事的那几天,法国院线正在上映《锈与骨》,我是冲着导演雅克·欧迪亚去电影院的。法国导演欧迪亚,平均每三四年拍出一部电影,他的每部电影都有一个或几个、甚至全部都黑暗得不得了的人物和故事。可以说,本来在平常人看来可以过得平淡不出差错的日常生活,到了欧迪亚那里,就过得很变态、很暴力。但到最后呢,人生是可以靠“互助”和“自助”(绝不是靠上帝)克服各自心理和身体的残疾和苦难的,把常态变得辉煌。短短一场电影的“人生”,毕竟还是有意义的,它由无数从炼狱之楼层,破窗飞向涅槃的例子组成。

《锈与骨》由于导演选中玛丽昂参与,所以,就吸引了不少本来对欧迪亚的黑暗电影不那么感冒的观众。法国美妇玛丽昂把一个被鲸鱼夺取双腿的海洋公园女训鲸师演绎得灵肉俱现。电影中还有一个男主角,受伤后失去生活保障的拳击手阿里,他带着没有妈妈的六岁儿子,两个身体残疾、心力交瘁的年轻人被扼困在绝境中,最后,两个人竟然被爱情紧紧地拴在一起。

我个人非常佩服欧迪亚这样的电影导演,“说服他人”,从来都不是他的愿望和职业,他只“说服自己”。由自己来回答,那些反复出现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活着”的难题。这些难题大都繁琐艰难,欧迪亚把这个答题过程呈现给来到电影院的观众。他的态度诚实诚恳,我们被他说服了:能拴得住人、拴得住心的爱情。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道德感临危的西方底层,经历了万千起落摔打后,依然是非常靠得住的。

所以在电影评论栏目看到“有点文化的就要去看法国电影”这类话时,会让人不大服气。显然,我们普通人也有“既然出生不可选择,命运可掌握与否”之问,我们也想尝试由自己来回答,我们不都前赴后继地被打扰、被解困吗?

《锈与骨》改编自加拿大作家克雷格·戴维森的同名小说,可是欧迪亚他,很机灵地把它改成一个法国故事。从电影院出来那晚,我把迟子建的小说改写了一个电影大纲。确实是由于欧迪亚的创作力和号召力,那些古老的人的道德感、命运的偶然性等等疑问,明知道是不会有相同答案的,我还是想借个机会,向中法老师们问个答案。

猜你喜欢

法国电影道德感少妇
撞狗
寻短见的少妇
法国电影资料馆举办贾樟柯作品回顾展
寻短见的少妇
跨文化冲突视角下的法国电影《岳父岳母真难当》解读
外媒:研究证明狗和猴子跟人类一样有“道德感”!
道德与现代性启蒙
池塘之底 也有阳光温暖心灵——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论哈奇森的道德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