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剧的历史与发展 ——《开船锣》编剧札记

2019-12-19梁雪昕

参花(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广播剧发展

摘要:广播剧传到中国之初,被称为“播音剧”。正式以“广播剧”之名行世的广播剧,则是著名话剧艺术家洪深先生写于1936年9月的《开船锣》。这部广播剧在同年11月1日由交通部上海广播电台播出。

关键词:广播剧 发展 《开船锣》

中国广播剧从一开始就与话剧(当初还叫“播音话剧”“无线电戏剧”)有缘。广播剧诞生的20世纪30年代,除了洪深之外,话剧作家夏衍、于伶,以及上海抗战爆发后中国剧作者协会成立的救亡演剧队第12、13队,都先后写作和参加过广播剧的演出。直到40年代,著名导演黄佐临领导的剧团及石挥、温锡莹等话剧演员都经常参加广播电台的广播剧演播。这里,应当特别说说洪深和他的广播剧《开船锣》。

一、《开船锣》——中国广播剧创作的历史册页

作为中国话剧事业、电影事业、广播剧事业的开拓者、先驱者,洪深的贡献是巨大的。出身官宦世家的洪深,1912年考入清华学校时学的是工科,但他喜爱的却是戏剧。1915年,他写出了第一个话剧剧本《卖梨人》,在清华引起轰动。第二年,他赴美国留学,读的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的烧瓷专业。然而,学了三年,他毅然转学到哈佛大学改学文学与戏剧,主修著名戏剧家贝克教授的编剧法。1920年,他毕业之后立即参加纽约职业剧团,在各地巡回演出了两年,然后返回上海。在中国戏剧史上,洪深是到国外专攻戏剧并拿到硕士学位的第一人。整个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至30年代初期,洪深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的话剧和电影事业,不仅导演了《少奶奶的扇子》《女店主》《寄生草》《莎乐美》《卡门》等多出名剧,还创作了产生重大影响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抗战爆发前夕,他写出了广播剧《开船锣》,揭开了中国广播剧创作的历史册页。这里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1928年4月,洪深在纪念易卜生100周年诞辰纪念会上提议用一个词来统一对当时由西方舶来的现代戏剧的混乱称谓,这个词就是“话剧”。从此,话剧这个名称被正式确定下来。1936年9月,中国广播界正式以“广播剧”取代“播音剧”“播音话剧”等称谓,又是由洪深的《开船锣》为起点,为标志。“话剧”和“广播剧”的正式定名,都与洪深有关。

最初发表在《戏剧·电影》月刊上的广播剧《开船锣》,洋溢着一股爱国主义情绪,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政府表面上仿佛在惩治汉奸,实际上却在包庇、纵容汉奸,甚至与汉奸相互勾结的现象的强烈不满。在不长的篇幅里,展开了一幅场景:一艘由汕头开往广州的船即将离开码头,两个汉奸由七名士兵押着上了船。说是犯人,却有20多个人来送,大太太、姨太太都来了,当中还有两个外国人;另外有四五个人陪伴着,准备一路上照应、侍候,还带了个老妈子。这哪里是要惩治这两个汉奸,分明是在保护他们。开船锣响了,这声音在提醒听众:汉奸并没有受到惩治!这部早期中国广播剧,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同时充分运用音响(船上起重机的转动声、工人搬运货物声、小贩叫卖声、撤去吊桥声、机器声、水声、开船锣声等),准确、生动地将故事以及故事发生时的背景、氛围、人物关系等表现了出来。洪深深厚的话剧功力,为《开船锣》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二、新的“开船锣”正在敲响,广播剧的天地依然广阔

《开船锣》正是中国广播剧的“开船锣”。中国广播剧这条船,从当年的一艘小船发展到今天的若干“舰队”,走过了一段又一段的风雨航程。今天,尽管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剧这一艺术样式逐渐将广播剧挤到了边缘的位置,但广播剧仍然与广播一起,因时代、生活的需要而健康地存活在民众心间。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台为主体,大量优秀的现代广播剧不断地通过无线电波传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听众之中,持续产生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时光的流逝中,广播剧不仅不减它独特的艺术魅力,还以新的变化、新的發展,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仅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该台曾对喜爱收听广播剧的120位听众进行了定向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文化程度的听众中,喜爱听广播连续剧的占80%,单本剧的占20%,荒诞剧的为0%,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占100%,名著改编的为0%。在初中文化程度的听众中,喜爱听广播连续剧的占91%,单本剧的占1%,荒诞剧的占25%;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占80%,名著改编的占20%。在高中文化程度的听众中,喜爱听广播连续剧的占54%,单本剧的占31%,荒诞剧的占15%;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占59%,名著改编的占41%。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听众中,喜爱听广播连续剧的占13%,单本剧的占47%,荒诞剧的占40%;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占33%,名著改编的占67%。

时间又过去了将近20年。网络兴起的一波,又高过了电视兴起的那一波,星移斗转之间,民众的新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习惯推动着时尚潮流,匆匆地往前赶了一程又一程。广播剧在电台热播的时代无疑已经过去,然而,进入网络、进入市场之后的广播剧,却又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董慧临.新闻微广播剧的编剧技巧漫谈——写在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新闻微广播剧大赛开赛之际[J].视听纵横,2018(02).

[2]滑冰.新传播环境下广播剧的困境与创新途径[J].新闻采编,2017(04).

(作者简介:梁雪昕,女,本科,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四级编剧,研究方向:编剧)(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广播剧发展
耳朵里的声音大戏:新中国广播剧风雨历程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推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广播剧音乐研究成果简介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旧时王谢堂前燕,于今将往何处飞?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当广播剧走上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