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媒:社会信用体系,中国人欢迎

2019-12-19

环球时报 2019-12-19
关键词:西方人信用体系

澳大利亚“对话”网站12月17日文章,原题:数百名中国人向我讲述他们如何看待引发(西方)争议的社会信用体系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明确给予负面评价。但在西方媒体的描述中,缺少了中国国内民众的声音。

通过为期16个月的研究,我发现中国普通民众对该体系的看法和接受程度各异——大多数人都对它表示欢迎。研究过程中,我让人们畅所欲言,直言不讳地表达感受和看法。我与大约500人交谈过,有关社会信用体系的对话是自然而然开始的,而非通过直接提问。

与许多西方人认为的恰恰相反,在私下场合和朋友间的非正式谈话中,中国人并不羞于表达看法。“在中国生活,你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因为骗子比比皆是。”40多岁的朱先生说,他不愿意让母亲使用智能手机,因为她可能成为网络诈骗的目标。

与我交谈过的许多人都认为,新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国家工程,旨在通过打击欺诈和犯罪并化解一场全国性的信任危机来提升社会公德。社会上一种广泛共识是,(现有的)对那些违法者的惩罚并不足以阻止他们再犯,在一个地方违法的人会在其他地方重操旧业。人们认为,社会信用体系将通过建立“黑名单”来弥补这一缺陷。

(中国社会)存在的另外一种说法是:西方社会之所以“文明”,是长期存在的信用体系使然。许多人都以为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理念是西方舶来品。退休教师彭越(音)抱怨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并表示:“西方的情况要好一些,因为他们有成熟的信用体系,不是吗?”

这些表述或许与现实不符,但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的普遍看法:(公共道德)问题产生于(新出现)的个人主义和现代性,而西方已经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国正从一个农业集体社会(人们总是知道自己在和谁打交道)向一个依赖陌生人的现代社会转型,人们认为,这一过程需要一种引导。

中国人还倾向于将生活本身视为一种信用,并经常将“人在做,天在看”挂在嘴边。一个人能通过做好事积德,但它也很容易因恶行而被挥霍一空。

在描述中国的发展变化时,重要的是要了解中国社会如何看待它们,以及为什么中国人的看法可能与西方人大不相同。▲

(作者王欣媛{音}为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助理研究员,王会聪译)

猜你喜欢

西方人信用体系
神秘的植物工厂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失信商人的悲剧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信用消费有多爽?
“信用山东”微信号正式启动发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