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十二弯的故事

2019-12-19文丨

遵义 2019年24期
关键词:永华大河书记

文丨■ 王 霞

初冬的雾,曼妙着身姿,娉婷缭绕。被称为“魔鬼路段”的桐梓县七十二弯,罩上一层薄薄的轻纱,不染尘埃,奇幻而朦胧。

每次驱车行进在七十二弯,都有一种穿越“时空隧道”的错觉。这条道,曾经是红军长征途中四大雄关之一;这条道,曾经是车匪路霸横行之地。这条道,现在是贵州独特的旅游景区;这条道,环抱着“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这条道,见证了贵州交通道路的变迁。

现在,这七十二道弯里,演绎着不少温情的故事,那是脱贫攻坚战中,老百姓传诵的感动。

顺着盘山公路,我们一路前行,去触摸大山里的温暖。

七二村静静地躺在七十二道弯的怀抱里,村办公室坐落在第20道弯。

我们去的那天,刚巧遇到停电。驻村干部牟铁吒把我们迎进办公室,滚烫的热茶驱散了冬的寒气。

牟铁吒是桐梓县委党校安排到七二村的脱贫攻坚驻村干部,年轻,小个头,黑边眼镜透着一股文雅的书生气。

“杨书记在没有?”一股寒气被满头雨水的老人带进办公室内。他周身打着哆嗦,清鼻涕眼看就要从鼻尖上滴落下来,又被他“哼、哼”两下,汲进去了。那只冻得发红的右手,顺势在鼻尖上揩了揩,然后在那只冻红的左手上又搓了搓。眼睛环顾室内,在找他叫喊的杨书记。

牟铁吒递给老人一杯冒着热气的茶,随手又抓起几张餐巾纸,帮老人擦着头上的雨水。就是这么个简单的动作,却令人感到十分温暖。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看似瘦弱的身躯,却有一颗火热的心。

老人是大河镇七二村花尖组的村民,名叫陈清刚,年近七十了。他今天是为了低保款的事情来的,听说低保款打到卡上了,可他拿去银行取款时,卡上并没有钱。

老人口中的杨书记,就是桐梓县委党校到大河镇驻村帮扶的党员干部杨永华。2015年底,根据脱贫攻坚工作安排,杨永华到大河镇七二村任第一书记。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杨书记。

看老人着急的样子,杨书记立马拨了个电话,询问老人讲的钱的事。杨书记在电话里问得很仔细,老人一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杨书记的嘴巴,生怕杨书记问掉一句话。

“钱已经打到卡上了,再过两三天就能取到钱。”待杨书记把问到的情况给他解释后,老人才放心的端起茶杯,吸了一口热茶。

“只要杨书记讲的,我们就很清楚。”陈清刚老人告诉我们,杨书记讲话很亲切,每次上面的政策一来,他都会嚼烂了再讲给村民们听。

老人的话,让杨永华感到挺不好意思,他笑着说,其实,我就是把政策先理解了,再用通俗的话传达到村民中去,这样便于他们接受。

原本安静地趴在地面上的老黑狗,陡然跃起,像一支离弦的箭,射向房子前面的那条小路。

听那吠叫声,老王晓得是贵人来了。

老王赶忙钻出门来。远远看见杨书记他们朝他的房子走来。那条老黑狗,摇头摆尾地跟在后边,嘴巴不停的在杨书记裤脚上嗅,十分亲热。

老王是杨永华的第一个帮扶对象,名叫王先荣,是桐梓县大河镇七二村张山组村民,低保贫困户。说是老王,其实也就五十多岁。一级残疾,轻度精神病人,至今仍然单身。他,始终是杨永华心里的一个牵挂。

第一次到老王家的场景,依然翻腾着波涛,杨永华说:“实在的,真的是屋都不敢进。太臭了!太脏了!太乱了!”

改变老王的住居环境和生活习惯,刻不容缓。

要改变一个精神和常人不一样的人,首先得让他明白你的心。杨永华每周至少去老王家两次,不断和老王拉家常,消除他内心的芥蒂。他知道老王喜欢喝可乐,于是,每次都会带一两瓶去。他还给老王买去新衣服、新被子,手把手地教他换床单,洗衣服。又给他买去肉和菜,教他做新鲜的饭菜。杨永华边教老王改变,边不断地把他原来那些脏的、坏的东西丢掉,用新的替代。慢慢地,老王对他有了信任,逐渐地讲究起来。

在杨永华耐心细致的引导中,老王逐渐改掉了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完全变了个样。他会按时洗头,换洗衣服,也不再把吃剩的饭菜藏在柜子里了。他开始期盼着杨书记的到来,说来也怪,每次杨永华要去他家,老王好像都有预感,总是提前把卫生弄得干干净净的,这也是杨永华最欣慰的地方。

“两居”改造中,杨永华帮助老王,申请修建了40平方米的小平房,为他添置了家具、餐具,更换了床上用品、衣服,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都说,亲兄弟的话他都不听,但只要是杨书记说的,老王一定会听。

毛毛细雨从天上飞下,湿润了整个山峦,花尖组满山的青杠树青幽幽的,伸展着枝桠。杨永华和牟铁吒看到那几片青杠林,就像看到了满地的黄金,眼睛都绿了,会心的交换着眼神。也难怪,这种林子和土壤能长钱呢。

脱贫致富,一定要让老百姓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来源,而发展产业无疑是最好的路子。

驻村期间,杨永华他们和大河镇领导干部一起,实地调查,认真研判。深入四川、陕西等地考察,发现大河镇有几个地方特别适合种植天麻。于是,杨永华就带着大伙忙活开了。他们首先在石牛村夜郎组建起了“县委党校脱贫攻坚产业利益联结现场教学基地”,以“公司+合作社”的方式,通过老百姓资金和土地入股,带动群众共同脱贫致富。杨永华带领60个贫困户117人,加入了合作社,按照33.3%的比例保底分红,确保贫困户的收入。现在,天麻即将进入采收期。

总而言之,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语言文字的运用为主要任务。虽然有时候部分教师可能忽视了学科素养或者语言文字应用的培养,但是在新课改之后,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通过多种的方式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为以后语言文字的应用奠定基础,整体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为小学生以后的长远发展做好了铺垫。

花尖组满山的青杠林,是种植天麻的好环境,杨永华他们当然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钞票从地下流走。

冒着细雨,杨永华和牟铁吒来到了组长杨代发家,事先接到通知的农户也陆续赶了来。组长杨代发早就将回风炉里的材添得旺旺的,火苗在炉子里乱蹿,照得炉子一圈的村民个个脸上红彤彤的。

以前喊开群众会,那可是件费力的事,好多人是喊不来的,有的即使来了,也总喜欢吵架。杨永华他们驻村以来,群众会开得是越来越有质量了。他们组织的群众会,有很多“干货”,讲的话也好懂,就算是那些枯燥的文件,都能让老百姓听出个道道来。

能找钱的事,没有哪个不愿意。种植天麻找钱的话题,让组长家窄小的烤火房顿时炸开了锅。

“杨书记说能找钱,就一定能找钱。”“我那片青杠林虽然小点,但总比没得好。”“我没得青杠林,但我可以出劳力。”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生怕地上长出的钞票没自己一份,一张张脸被炉火烤得发光,眼前闪现出那地里即将长出的钞票。

组长杨代发不愧是党员,他的觉悟和普通群众还是有区别的。1米9几的个子,说起话来也很有份量。“我表明一下我的观点,我房子后面这片青杠林面积不小,我愿意拿出来大家一起种,有劳力的就出劳力,只要能够让我们组的经济发展起来,我不会收一分土地的租金。”

看到群众对产业发展的渴盼,看到大家和和睦睦的讨论,杨永华和牟铁吒觉得这段时间的辛苦终是没有白费。

“党校的老师们,驻村帮扶非常实在,不仅帮助我们镇里面解决了老百姓的实际困难,也有很多事让我们感动。”大河镇党委书记梁娅说着说着,有几分哽咽。从梁娅书记的介绍中,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不断呈现在我们面前。

帮助村里的群众搞好“两居”改造,杨永华私人都垫了不少的钱。湾头组双目失明的陈民厚修院坝,杨永华花费1300元买水泥和沙土,还请朋友给他家挖院坝,搬砖运土。癌症患者赵福秀丈夫饶光举在外务工,背了外债,心里难受不好意思回家,杨永华又主动以“借钱”的方式给了2000元,让他有车费回家过年。对于村里群众的帮扶,大到材料款,小到合医款、燃煤款、生活用品,各种款项合计早已垫了上万元。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通过驻村工作的点点滴滴,扎进了群众心底。

牟铁吒考虑到驻村工作的特殊性,把妻子和女儿都带到了七二村,一起同吃同住,解决了后顾之忧。

党校副校长何昌在天桥村驻村时,正是脱贫攻坚最关键的时候。尽管父亲病危,但他从没有请假耽误工作。每天忙完很晚了才赶回桐梓,陪伴一下父亲,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又准时到村里开会、工作。最令人难忘的是,那天,何昌在准备下村召开群众会的途中,接到父亲病亡的消息,瞬间,几十岁的大男人,在路边嚎啕大哭,一起下村的干部都忍不住潸然泪下。他真正的把一颗心扑到了群众身上。

李燕、罗玉文、李安平、周刚、娄鹏、樊小芳、李富丽、刘玉秀……这一个个名字,都和七十二弯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他们,是一颗颗平凡的“螺丝钉”,在桐梓县决战脱贫攻坚工作中,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证明着“群众跟着干部走,民心跟着党心走”的真谛。

猜你喜欢

永华大河书记
How To Get Along With Your Friends Better
大河奔腾
闫永红:从“镀金书记”到“走心书记”
Club Recruitment
读书记
集书记
大河奔流
大河中的摇篮(上)
大河无声
又见雷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