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脚印印到每一户群众家中
2019-12-19文丨
文丨■ 蔡 涛
2019年8月5日一大早,我接到区委组织部的通知后,便立即到松林镇报到。其时,我的内心可谓悲喜交集。欢喜的是,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全省脱贫攻坚尽锐决战之年为基层一线贡献力量,必将成为人生中最光荣最自豪的一段珍贵经历;焦虑的是,对于没有基层经历的我来说,能否承担起这需要绣花功夫才能做好的工作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从小在城市长大,后又在不同的机关部门工作,让我对从未体验过的乡镇基层工作满怀憧憬。然而,当我真的面对陌生的基层工作环境时,忐忑和焦虑感便油然而生。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初衷吗?要想成为一个尽职的国家干部,基层历练是必修课,且必须修好。我及时调整心态,把“驻村”当“任职”,扑下身子,放下架子,耐下性子,迈开步子,真心实意融入群众,很快便适应了村里工作节奏。
到村里报到之前,我就得知松林镇丁台村的群众满意度并不高。报到后的第二天,我就和村支两委的同志商议如何提高群众满意度事宜。
大家一致认为,开展遍访是有效提高群众满意度的可行捷径。于是,我们驻村工作组的五名同志说干就干,说走就走,立即着手开展遍访工作。
让我没有料到的是,我这个刚来村里报到的驻村第一书记,第一天遍访就遇到了两件感动人心的事。
驻村故事
当我们一行来到喻家坪村民组陈朝文家时,他的女儿陈静正读着美国著名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陈静是松林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我十分惊讶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能读懂成年人的书籍。于是,我便故意问她,有没有读懂书中记载的历史故事的含义。没想到小女孩对我说:“比起毛主席那个年代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要幸福多了,你看,我家门口的路多笔直,多干净,我们一家正走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我们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遍访途中,路遇喻家坪村民组陈大均老人。我示意停车,顺道载上老人一程。谁知老人一看司机是老熟人,不假思索地就来了一句:“书记,你不来我家喝口茶,我就不坐你的车。”
于是,我们只好跟着陈大均老人到他家稍作休憩。陈大均的老伴,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大娘,见我们来了,笑眯眯地迎上来,又是端茶又是倒水。
在愉悦的交谈中,不知不觉便到了太阳落山时刻,我们起身道别,谁知老两口立马起身把我们拦下来,说什么也不让我们走,非要留我们吃了晚饭才离开。
推脱不掉老两口的盛情,我们吃到了一顿喷香而简单的饭菜。从陈大爷家中走出来,我不经意间回头一看,门上“永感党恩”四个字闪出了耀眼的光芒。
有担当、敢吃苦、真务实
驻村以来,我通过深入农村基层,体验农民生产生活,体察民意民情,了解群众疾苦,不断向村支两委干部和基层群众请教学习,掌握了很多处理群众信访矛盾、易地搬迁、脱贫攻坚等急难险重工作的技巧和方法,提升了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复杂突发问题的能力,掌握了基层工作的领导艺术,积累了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
在脱贫攻坚即将大战告捷的收官之年关键时期,我和驻村工作组其他同志坚持白天入户走访,晚上开会交流意见,坚持工作在村、吃住在村。在处理熊某某林权纠纷信访事件中,我们先后3次对接上级领导,邀请省信访局和区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同志到信访人家中听取意见,沟通统一思想,消除其顾虑。
在日常走访中,我了解到喻家坪村民组朱齐江、姜兴文、祁世明等一级残疾人员因轮椅破旧影响出行时,立即主动对接区残联杜宇理事长,不到一周就为3名残疾人员申请到崭新的残疾人轮椅。当我们把轮椅亲自送到他们家中时,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对我们表示感谢。
坪坝村民组袁华奇、熊华远等种植大户,在驻村工作组的发动下,发展了100余亩“阳光玫瑰”精品提子,今年喜获丰收,直接带动当地20多户群众增收致富。为保证大面积的提子及时销售变现,我和驻村工作组的同志认真践行产业革命“八要素”,积极对接中国邮政“黔邮乡情”电商平台,解除了致富带头人袁华奇的后顾之忧。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袁华奇向村支两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易地搬迁“退一补一”贫困户分房工作时,我们通过日常掌握情况了解到,坪坝村民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系统内的低保脱贫户户主周禄先名下有两子,均已成家,但目前仍与户主共同生活,需要分2套房才能满足今后的正常生产生活。然而,周禄先一家人的思想工作迟迟未能统一,眼看着10月18日分房日期日趋临近,周禄先一家人向驻村工作组表示放弃搬迁。考虑到这一特殊情况,同时为了不让周禄先一家人错失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镇派干部、驻村工作组成员袁芳同志第一时间请示带队帮助解决问题。通过联合镇移民办相关人员开展苦口婆心的劝导,解开了周禄先一家的后顾之忧。分房仪式举行当天,驻村工作组亲自带领周禄先一家前往高坪水口安置点参与选房。在驻村工作组的大力协调下,该户顺利选到了2套理想住房。在选房现场,该户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入秋以来,雨量不断增多,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前不久,赶村至窝荡通组路因洪水引发部分山体滑坡,严重影响了当地烤烟大户祁德才日常运送烟草和周边40多户村民的出行。对此,曾在丁台村工作、对全村地形烂熟于心的何云同志,不顾自己已年逾半百,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和我赶赴现场,及时商讨处置方法,很快疏通了该路段。
广阔舞台大有作为
基层是一片广阔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中,我深深体会到,农村工作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驻村以来,我亲历了纪委巡视、公车改革、精准扶贫等多项改革和重大政策落地。印象最深的是,公车改革后,乡镇干部大多“私车公用”,自己驾车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山路,给贫困户送资金、送种子、送苗子、送技术、送温暖,却从没有听到过他们一句抱怨或叫苦,无私奉献和无悔付出在千里之遥的大山深处已蔚然成风。在这种艰苦创业、甘之若饴的工作氛围里,我也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有多少真情。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是每一名驻村干部最大的欣慰。站在新时代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叠加的当口,有幸置身于脱贫攻坚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实践,惟有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本,以“行至半山不止步、中流击水再奋进”的决心,以“绣花功夫”的细心、精心和恒心,把人民装在心里、任务扛在肩上、行动落在脚下,才能绘就出一幅幅亮眼的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锦绣图景。
正是因为无数普通人奋斗不懈,才有了乡村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浩荡前行。展望2020年,贵州延续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得到彻底解决。而我们将继续以热血写担当,把脚印印到每一户群众家中,努力画出干群关系的最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