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刚:背着药罐兑现承诺
2019-12-19文丨
文丨■ 邱 胜
很多人一直在重复追问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信念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信念,余庆县关兴镇沙堆村村主任刘孝刚的信念是在生命进入倒计时刻,仍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直到战至最后一刻,为的是能够兑现为村民许下的20个诺言。
筚路蓝缕启山林
“田大块,土大丘,三年两不收,婆娘儿女累的七八齁”,这是过去外来人对关兴镇沙堆村的总体印象。
沙堆所辖村有唐家沟、田沟、毛家沟、堰沟、开水沟、荒沟、大山、粮山、尖山、榜上等37个村民组,从字面上你大概可以知道这个地方曾面临三沟两岔、蓬断草枯、鸟飞不下的窘境。
有谁能料到,就是这个曾经都不愿意将自家闺女嫁到这不毛之地的“穷山沟”,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
走在沙堆村青石板铺成的乡间小路,一排排路灯鳞次栉比,道路旁垃圾箱排放整齐,公厕内卫生干净整洁,新盖的居民楼房高大而亮敞,甚至在民房周边还修上了球场、娱乐场所,以往凋敝冷清的沙堆村变得活跃起来。
在田间地头,以往是茅草丛生的贫瘠土地种上了“美国红桃”,风吹动,红桃树迎合着山边边的绿茶叶漾起一波波绿浪。
对这一切,沙堆村村民都说这是刘主任的功劳。
2004年,刘孝刚参加竞选当选为沙堆村党支部副书记,2013年,他又以满票当选为沙堆村村主任。
12年的村官情结,他带领沙堆村建桥修路、发展产业、改善民生……破除了沙堆村一穷二白的愁城困局。
一直以来,沙堆村经济底子薄、地区条件差、水源枯竭、田少旱地多,贫困发生率高达29%,是省级二类贫困村。
52岁的沙堆村村民杨孔维站在干净的水泥路上告诉记者,那个时候一出门就是烂泥巴坑坑,每逢下雨天,脚后跟就全部陷进泥巴坨坨里,三米一个坑,五米一个坎,大人几乎不会让老人出门,生怕摔着、磕着。
刘孝刚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他心里很清楚,制约沙堆村发展的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路不通。
于是,在2013年当选村主任的那一年,他争取项目资金320万元,带领村民苦战寒冬三个月,以战天斗地、开山凿路的现代“愚公”精神,将3米宽的粮山公路拓宽成4.5米宽,一条长7.5公里的道路硬化顺利实施,让8个村民组1251人从此踏上新“马路”,走进新生活。
这还不够,乡村路村村通是他向村民许下的承诺,在此基础上,刘孝刚让公路逐年延伸,如今的沙堆村,公路像玉带一样缠绕着,串连着山里的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受益群众达1800余人。
截至目前,沙堆全村通组公路已全部硬化、集中居民区都装上了路灯、小康寨建设稳步推进……
栉风沐雨砥砺行
2015年9月24日,刘孝刚到遵义医学院进行体检复查,CT检查结果显示“肺癌伴肝转移晚期”,一向开朗的刘孝刚也沉默了,两个女儿哭得撕心裂肺,妻子王亚兰哭得死去活来。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化疗的日子里,刘孝刚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每每想到村里还有多少路还没硬化、多少户村民还没脱贫、还有项目还在施工,刘孝刚就倍感度日如年、如坐针毡。于是,刘孝刚用手机与村里沟通,保持对各方面工作的了解,并适时提出指导意见。
余庆县纪委驻沙堆村干部郭荣华回忆说:“去年11月到贵州省肿瘤医院去看刘孝刚的时候,走进病房就看到他病床的床头柜上堆满了工作资料和他那些随身记录着村里琐事的笔记本。那个时候,刘孝刚正躺在床上拿着一大摞资料在看。”
郭荣华劝他,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治病,别的再大的事情都先搁一搁。
刘孝刚却说:“今年的项目多,来得也不容易,再加上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不去现场,我实在是放心不下啊!”
他多次给医生提出要出院,医生问他为什么要出院,刘孝刚说,年底了,很多事情都还没做,实在放心不下。
直到有一天,他从电话里得知凉水、田沟土地整治群工矛盾突出,村民站在挖土机前阻止施工……刘孝刚坐不住了,拖着虚弱的身体,直奔施工工地。
当一大股中药味袭来,阻止施工的村民看到了病重的刘主任出现在现场,惊呆了,也深深地感动了,终于,中断了几天的机械轰鸣声又在工地上响了起来……
化疗致使头发脱落后,医生叮嘱刘孝刚要保暖,避免病情加重,因此他出门都必须戴上帽子。自此,刘孝刚从医院回来后,头上多了顶帽子,背上背了个药罐子。
为了能坚持工作,他每天以喝中药缓解病痛,短短的几个月,把100多斤中药材熬煎的近1000斤中药汤液,装进随身背着的药罐子里。
为了不拖工作进度,他总是走得最晚,第二天又提着药罐子奔波在各个村组的每一个角落。为了沙堆村的脱贫任务,他每天总把承诺的20件事情挂在嘴边,说那件事情完成了多少,哪些事情没有完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把这些问题记载在他那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
刘孝刚的病情一天一天恶化,痛苦在一天天加深,他自己却非常乐观,而且毫不忌讳地笑称自己是“三子主任”,头戴帽子,背上罐子,手里本子。同事们和村民们每每在这个时候,都忍不住鼻子发酸,眼泪浅的人,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转。
赤子之心为人民
在刘孝刚家的外墙上,一排红色大字依然醒目,“做率先发展的带头人、当人们群众的贴心人”。这句话是去年刘孝刚搬新家时找人写上去的。事实上,他的确做到了。
如今,红字犹存,斯人已去……
字是红色字,心是赤子心,为民心。
王运兰是沙堆毛家沟村民组的一名姑娘,结婚到余庆后,便和丈夫前往昆明做门窗生意,中途涉及到迁户口和办理相关手续。这个时候的她带着刚生下的小孩,往返办理极其不便,因为牵涉农业户口转非农业户口,办理起来非常麻烦,曾委托父亲多次办理未果。
刘孝刚知道这件事后,亲自协调各个部门帮助王运兰办理了户口迁移和医保卡。此外,家中老人及大小事务都得到刘孝刚无微不至的照顾,因此,王运兰一直想找个机会当面道谢。
在得知刘孝刚病危的消息后,王运兰当即购买了人生的第一张飞机票,连夜奔赴回家,如此“奢侈”的举动,只为当面道声感谢。
50岁的曾新云是开水沟村民组村民,幼时被火烧伤身患残疾,2003年妻子便去世,膝下有一女,因为女儿生孩子大出血在湄潭第一人民医院去世,于是便去医院打闹讨说法,最后被公安机关拘留。
刘孝刚知道后,在村委会出具相关证明将他保释出来。因为他是残疾同时也是村里的低保对象,回来后,刘孝刚便引导他搞种植方面的发展,还向政府争取7500元将他的房屋进行了维修。
按照计划生育的要求,曾新云妻子、女儿离世,政府当有补贴。在刘孝刚帮助下,为曾新云争取到30000元钱补贴。现在的曾新云,有了住房,生活也安定了下来。
这就是刘孝刚,一个用生命托起人民福祉的人。
舍弃小家为大家
“我不能让所付出的努力昙花一现,不能停顿,不能倒退,否则就对不起组织的信任。成绩和荣誉属于过去,我的明天将会怎么样,我真的不知道。但是,我将以今天作为我前进征程的新起点。”
这是2016年7月,刘孝刚获得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后在大会上的发言。正如发言所说,为了工作,他没停止过。
他舍小家,为大家,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工作,只腾出极少数来陪伴家人。
他曾跟妻子说,等两年村里发展了,有时间了,带你一起去浪水湾、飞龙寨、红渡看看……如今,成了无法兑现的承诺。
而面对群众,他进千家门,访千家户,对每个村民乃至低保户、弱势群体情况了如指掌。堰沟村民组村民黄安青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村民黄安青因为家庭条件穷,母亲很早就改嫁到安微。从小就身患小儿麻痹症的黄安青在轮椅上一坐就是28年,生活上基本是隔壁娘娘帮着照顾。有时候实在忙不过来,他就只有饿肚子。刘孝刚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从2005年当选为村支书开始,刘孝刚隔三差五就去看黄安青一回。时间久了,只要刘孝刚脚一踏进院坝,他准知道是刘支书来看他了,这又是他最高兴的一天。
刘孝刚每次来看黄安青,总要给他送去干粮和小东西,并鼓励他要怎么面对生活并且坚强活下去,这么多年从未间断过。
当听到刘孝刚去世消息时,他泣不成声……
刘孝刚的挚友宋方有还记得他们最后一次见面。那是临近9月的早晨,宋方有早早出了门,在村委会后面,他看到了脸色苍白、身体虚弱的刘孝刚正吃力地修理着村委会后面的杂草,刀子有些拿不稳了。
看着他虚弱的身体,宋方有着急地跑过去捂住他的刀说,你干嘛不好好休息,还跑来修草、修树?
刘孝刚轻轻地说,在我走之前,我把这里打整一下,以后你也要经常来帮助打扫。
在他清理完村委会后面的杂草和垃圾不到4天,刘孝刚走了……
刘孝刚出殡那一天,狭窄的院坝里、院坝外挤满了前来为他送葬的600余人,这些人哭成了一片。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刘孝刚走过的足迹、留下的身影会激励更多如他一样有信念的人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