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安:尽锐出战 胜利在望

2019-12-19文丨贾越峰

遵义 2019年24期
关键词:正安县攻坚精准

文丨■ 贾越峰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杨 韬

新州镇顶箐村村民向庆容采收方竹笋(赵永章/摄)

穷,是正安长期以来的标签,并曾一度成为“贵州省劳务输出大县”。追溯正安贫穷落后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于交通不畅。正安不沿边,不沿海,典型的西部内陆城市。俗话说,路通财通。随着近几年,银百高速、遵务高速的开通,正安的困境才略有改变。但是已经迟了,一不小心就戴上了一顶全国深度贫困县的帽子,在周边兄弟县、区(市)都已经脱贫的情况下,唯有正安,还在贫困中挣扎。

11月20日,遵义市政府网站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关于贫困县(正安县)退出市级专项审查公示》,意味着正安离脱贫攻坚工作迈进了一大步,即将迎来全面的胜利,这和当地脱贫攻坚搭建的组织架构、调整的产业结构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正安县为确保实现2019年圆满精彩出列目标,从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底,实行总攻决战“四步走”。第一阶段(6—7月):抽派近5120名干部全脱产驻村作战,用一个月的时间,全力开展各类攻坚短板摸排,确保底数精准;第二阶段(7—10月)用三个月的时间,全力开展补齐短板;第三阶段(10—12月)开展查缺补漏工作,推进人居环境大提升,提升群众认可度;第四阶段(12月)全力迎检。

会刚刚开完,县政府大楼又立马成为一座“空城”,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基本工作模式就是一般干部驻村工作,副县级领导在镇指挥,县四家班子领导随即走访抽查。

为夺取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全面性胜利,正安县根据第一阶段摸排情况,因村因组施策,因户因人施策,实行“四个一”工作模式,进一步精准攻坚打法,确保村村过关、组组过关、户户过关、人人精准。“四个一”即:一村一台账,即村级作战队建立“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台账,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精准销号;一组一绘图,即以村民小组或片区为单元,将产业和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绘成示意图,精准按图销号;一户一方案,即以户为单位,结合农户的短板弱项,明确干部销号责任,精准制定脱贫方案;一人一办法,即按照脱贫攻坚不掉队一人的原则,对贫困人口贫困特点充分研判,因人施策,确保人人精准。

记者在正安县土坪镇见到了正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德远,他家就在140公里外的遵义,却几个月没有回家,手机里不时传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修路、修房子、解决贫困户的切实问题。和战争片中一线指挥官不断接收电台传来的战况以及及时决策指挥战斗十分相似。

2019年5月8日,省委书记孙志刚在沪遵扶贫协作第九次联席会议上提出:“正安县要在2019年打赢深度地区脱贫攻坚战,在全省率先实现深度贫困县脱贫摘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正安县结合“脱贫攻坚打法不精准专项治理”要求,拟定了“三步走、三个一”攻坚思路,由41名县级领导驻镇督战,112个县直部门“一把手”亲自带队驻村,抽调县局干部1095名、乡镇干部1100名,与原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2265人共同组建了154支村级作战队,同时发动全县12359名帮扶干部参与攻坚。

通过尽锐出战,精准出击,形成了千军万马齐上阵、干群一心战深贫的压倒性态势,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攻坚效果。秋雨中,正安的山间野外,雾气朦胧之中,有一支力量,他们的名字叫共产党员、基层干部,试图托起这贫瘠的山梁,早日插上胜利的旗帜。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选准产业是产业扶贫的关键。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的决策部署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2+4”产业发展布局,正安县狠抓内部结构调整“一调四改”,走上了一条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第一个“集团军”当数正安茶产业,在周边湄潭、凤冈以茶产业为支柱产业,并发展情况良好,口碑市场都不错的情况下,近年来,正安县摸着石头过河,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抢抓茶产业发展机遇,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将以白茶为主的茶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通过政府推动、基地拉动、大户带动、农户主动、效益驱动的发展模式,推进正安茶产业在基地建设、加工升级、品牌打造、市场开拓、质量安全等方面全面提升。

截至目前,正安全县累计建设生态有机茶园23万亩,其中白茶15万亩,培育茶叶企业153家;聚力打造的“正安白茶”公共品牌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准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其品牌价值超过4亿元。全县茶叶年产量3438.63吨,年产值33770.64万元。全县茶园覆盖20个镇(乡、街道)138个行政村,带动5万户近20万人,其中贫困户6651户29607人,带领茶农人均因茶增收3000元以上。

第二个“集团军”是方竹产业,全县金佛山方竹林面积22万亩,原生天然方竹林6.5万亩,人工方竹林15.5万亩,主要分布在庙塘镇、桴焉镇、新州镇、碧丰镇、小雅镇、乐俭镇、土坪镇和九道水国有林场等区域。其中新州镇5.5万亩、碧峰镇2万亩、桴焉镇2.2万亩、九道水国有林场2.5万亩、庙塘镇5.5万亩、小雅镇1万亩、土坪镇2.5万亩、乐俭镇0.8万亩。带动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典型的靠山吃山。

第三个“集团军”是高粱,今年,正安县与遵义粮油(集团)签订订单面积3万亩,实际完成种植订单高粱3.3万亩,涉及该县14个镇(街道)99个村1.266余万户;其中贫困户4098户,种植面积1.008万亩。全县调减玉米种植高粱0.961万亩,占调减总面积的17.55%;通过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流转土地种植高粱面积0.8069万亩,总产量在8000吨以上,可实现产值4900万元以上。

第四个“集团军”是吉他产业。从2013年第一家入驻的吉他企业到如今发展到了54家吉他或其相关配套企业,解决就业13978人,其中贫困户1294人,带动6690人脱贫。这让正安从外出劳务输出大县,一跃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县,与此同时,正安的工业发展正式步入新的阶段。

四大产业,恰如四个重拳,加上烤烟、养殖等其他短平快的产业,在富民增收的同时,增强了正安县地方发展的内生动力,破解了外出务工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让正安有了脱贫攻坚的底气,具备了尽快出列的可行性。

桃子坪村,属于桴焉镇,是县级深度贫困村。一条山路在深山密林里曲折蜿蜒,绝处逢生。当地的村干部告诉记者,现在好多了,两年前越野车都无法开进来,只有摩托车勉强能进入,与世隔绝,是正安县有名的光棍村。

正安县脱贫攻坚总攻开始以来,以前冷清的村子一下字热闹起来,20多名驻村干部蜂拥而至,开展走访排查,收集问题,解决问题,路不通就修路,房子不能住人就修房子,产业薄弱就帮助发展产业,如今这个村已经建设好了5个集中安置点,在山野之间,峰回路转,一栋栋两三层高的黔北民居安然伫立,门前有休闲活动广场,运动器材一应俱全。

“农村人离不开土地,所以我们基本都会选择就近安置。”桃子坪村支部书记杨长友介绍道。

姬安顶是建档立卡的精准脱贫户,今年64岁,之前因为房屋破败,无法居住,村里在集中安置点给了他屋基地,让他修房子,如今老两口住在100平方米的房子里,偶尔下地干活,周边做一些零工,加上子女在外务工收入自给自足,按照先行标准脱贫出列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我们也不想穷,但是没有办法,现在政策好了,政府帮我们修了房子,帮助我们发展产业,我们应该要满足,更应该要争气,争取早点脱贫出列。我打算把在外面务工的儿子叫回来,搞养殖,现在路通了,又不愁销路,应该很快就能致富了。”关于未来,姬安顶60多年来,第一次有了打算。

与他们家一墙之隔的姬安余家情况如出一辙。离开了老房子,住上了新房子,特惠贷入股分红加上公益性岗位在村里扫地每个月的收入,日子越来越好。

“十三五”期间,正安县规划搬迁5585户25582人,其中2016年在8个乡镇实施了12个安置点,共计搬迁9459人,2017—2018年在县城工业园区实施1个集中安置点,共计搬迁16350人。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县全力聚焦“五大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后续扶持管理实效,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群众搬得放心、住得顺心、过得舒心。

今年以来,正安组建合唱、唢呐、舞蹈等10余支队伍,开展了“广场舞大比拼”“夕阳红大合唱”“主题党日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进一步融洽邻里关系,丰富社区文化。并组织有关部门党支部联合开展“送文化进移民社区”活动、张贴宣传标语、提供现场咨询服务、发放宣传册等,把农民工维权、尊老爱幼、社交礼仪等知识送到社区,引导群众讲卫生、讲文明、讲团结,促进了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文明意识的全面转变。

相较于其他地方的脱贫攻坚工作,正安今天取得的成绩可能更加不易,长期以来的贫困积重难返,正安以“人海战术”深入贫困一线,晓民情,知民意,一户一策,有针对性地破解贫困难题;与此同时,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推进产业向纵深发展;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进行双向扶贫,这是一场必胜的战役,正安人输不起。

猜你喜欢

正安县攻坚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正安县“三变”改革工作推进情况及打算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正安县银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精准扶贫二首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正安县召开2016年全县老干部、老年教育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