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气象站,科学大舞台
2019-12-19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中心学校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中心学校 王 芳
“我们是红领巾气象哨兵,活跃在绿色的田野上,监测天气变化,传递气象信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我们雏鹰展翅,历经风雨的考验……”唱着《“红领巾气象哨兵”之歌》,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中心学校“红领巾识天社”的队员们来到了学校的红领巾气象站,定时测量当天的日照、风向、气温、雨量、湿度等天气情况。
这样的活动延续了27年。学校少先队保存的一本本有点破旧的气象日志上,清楚地记载着气候、物候、农事活动等情况,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少先队员对气象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勤奋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
坚守27载,传承气象服务使命
学校红领巾气象站的前身是1992年在洛舍镇砂村小学成立的“红领巾气象哨”。1994年,在“红领巾气象哨”的基础上,德清县又成立了“可桢气象学校”。走进新时代,整合资源的洛舍中心学校建立了新的红领巾气象小社团——“识天社”。学校少先队选拔了一批认真负责、对气象有兴趣的队员作为社团成员,由他们负责红领巾气象站的日常管理、观测和记录工作,传承“红领巾气象哨”“不论寒来暑往,通过气象知识服务家乡建设”的精神。
如今,队员们坚持每天进行气象观测,寒暑假也从未间断。为了在紧张的学业中挤出学习气象知识和观测的时间,他们“早晨上学早来一会儿,中午吃饭吃快一点儿,下午放学稍留一会儿”,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少先队员的勤奋风貌。
学好气象知识,为家乡农业发展出力
除了每天向伙伴们发布天气预报外,“识天社”的队员们还不断拓展自己的气象知识和观测维度。他们从一开始只单纯记录十几平方米范围内的气象观测数据,到如今可以分析广阔大自然中花开花落等物候现象;从在上学路上观察、听长辈述说经验,到学会观察气象变化和春耕秋收农事活动的关联。
近年来,洛舍镇内的板栗园、鱼塘、水稻承包田等都成了队员们开展气象社团活动的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在辅导员的帮助下,队员们发现问题、大胆探究,通过完成“山田为何虫害轻”“金秋褐稻虱虫害为何重”“走进暖秋世界,探索农业奥秘”“走进水葫芦的世界”“小龙虾,大世界”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气象科技小课题,培养了多种研究与实践的能力。
农民向队员们讲述褐稻虱虫害对稻田的破坏
2005年秋季,德清一带的水稻田里褐稻虱大爆发,不少稻田成片倒伏。稻农们一时间“谈褐色变”。这是哪里来的小虫?为什么今年特别多?带着一连串问题,队员们在“金秋褐稻虱虫害为何重”小课题实践活动中,进行了实地调查。“邻居李伯伯家受损水稻田2.5亩,预计减产40%左右”“褐稻虱肉眼观察就像草木灰,不仔细看,真看不出来”“褐稻虱虫害传播速度极快,稻田均为成片受损”……
随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越来越多,队员们意识到帮助稻农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于是,学校少先队联系了德清县气象局和德清县农技站,带领队员们向气象专业人员求教。终于,队员们揭开了褐稻虱虫害神秘的面纱。原来,台风天气频繁,导致远在中国北方和日本等国家的褐稻虱来到德清,加之此地气候适宜褐稻虱繁殖,于是,德清一带褐稻虱虫害增多。
这一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使队员们获益匪浅。他们纷纷在气象日记中写道:“气象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我们要学好气象,服务家乡农业发展。”
队员们观察家乡白鹭的生存状态
德清县在秋季常会出现“白鹭翻飞”的景象,远远望去,田边、河畔呈现“白色”一片。这一现象没有逃过队员们的“火眼金睛”。白鹭是一种怎样的鸟?它们为何不继续南飞越冬,而是留在德清?为了一探究竟,队员们开展了“蓝天碧水,任白鹭飞翔”主题实践活动。他们通过上网查询、实地寻访,发现近年来德清白鹭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的改善适宜白鹭生长。这让队员们深切地感悟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活动中,当队员们得知有位商人想将东山岭的一个小山丘改建成垃圾回收场,而那里正是许多白鹭的聚居地时,他们在学校的帮助下主动与那位商人沟通,还联系了德清县林业部门,联合开展了保护鹭鸟的大型活动。同时,队员们在《今日德清》上发表了《东山岭上白鹭飞》一文,提醒人们:生态平衡破坏容易,“打造”难!最后,队员们以自己的小行动保住了家乡的绿水青山,也保护了在那里繁衍生息的美丽使者——白鹭。
(请扫描二维码,观看队员们开展的气象社团活动)
红领巾“识天社”组织开展的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队员们的气象知识,历练了他们的本领,还取得了累累硕果——从1995年就开展的“学好气象,服务农业”科技主题活动,荣获“全国第三届生物优秀活动奖”;2005年以来,学校已有23项气象科技项目在浙江省以及湖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如今,红领巾“识天社”的队员们正在气象研究与实践的道路上持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