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河道治理

2019-12-19梁恒通辛道东

商品与质量 2019年12期
关键词:海绵河道水位

梁恒通 辛道东

1.滨海县海堤堤闸管理所 江苏盐城 224500 2.滨海县水利建筑工程总公司 江苏盐城 224500

1 海绵城市理论的特点

相较于传统城市给排水来讲,其主要是通过管道和泵站来实现雨水收集和排放,并依托于市政管道来对水资源进行调配。但在海绵城市理会议纪要中,其是基于保护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合理对水资源进行收集、储存和使用,以此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同时还能够充分的利用城市基础设施来保护和修复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在海绵城市理论中,其通过更好的发挥土壤、河湖和绿地对雨水的积存、净化、缓释及渗透等作用,达到雨水的缓释慢排、分散蓄滞、减排和合理利用等效果,以此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基于海绵城市理论下,通过对河道进行合理设计,更好的发挥河道的调蓄、净化、渗透、排泄和利用等功能。

2 当前城市河道存在的问题

2.1 河道的行洪能力不足

城市的住宅用地面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而得到了相应的改变,呈现出逐年缩小的特点,河流的空间面积受到了严重的挤压,河道底部的堆积现象严重,从而引发了大量的河流断流现象。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人口给城市污水治理工作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河底通过硬化之后,使得河流的走向发生了改变,河道的排洪量逐渐增加、河流的水文历史被改变,从而严重影响了防洪质量[1]。

2.2 河道水质污染问题

水作为城市地表径流聚集区域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其状态不容乐观。导致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污染物对地表径流的不同程度污染,从而加剧了水的污染程度,再加上工业用水以及生活污水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下就排向河道,从而对城市河道的水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旦水体的自净能力有办法抵抗城市污水污染程度,就会使得河道中产生黑臭现象。

3 海绵城市理论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

3.1 河道生态护岸

在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人类活动更加频繁,这也对河道河岸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无法有效的发挥河岸的实际功能。特别是部分房屋及厂房建设在河岸边,严重威胁着堤防的安全。同时河道堤防规划建设缺乏统一性,城市外河道通常都没有达到规定的建设标准。基于这种问题的存在,在当前河道治理中要重视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具体可以针对河道中水位变化及河道的类型,通过栽种适宜的水生植物,还要尽量减少人为对河道的影响,基于生态理念来治理河道,确保生态护岸建设的长期性。还要进行河岸生态驳岸建设,而且在河岸建设时,要保证河岸植物类型的多样性,全面提高植物成活率,在岸坡上通过设置孔质构造,或是采取固体植物护坡技术,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确保河岸具有较强的生态性[2]。

3.2 水系沟通

首先,需要根据海绵城市理论,在实际的城市规划过程中,根据城市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在进行审批的情况下进行河道填堵,并且缴纳相应的河道填堵补偿费用,实现河道填堵审批的规范化。其次,做好河道疏通工作。目前部分城市河道水系存在不连通的情况,针对这类情况需要及时挖通,实现水系沟通,使河水实现循环,这不仅能够有效的扩大水域面积和提高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而且也能够有效的提升城市处理内涝危害的能力。

3.3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降低水位

在城市的发展建设当中,受到河道岸坡稳定性和通航条件的影响,实际的河道防洪排涝水位很难达到设计的水位标准,尤其对于城市中一些相对位置较低的区域,具有很高难度的防洪排涝,在另外一个方面,为了满足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需求,在进行引水调度的过程中,对城市水质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引水量也越来越大,加上目前河道中河道宽度过窄,河底淤泥厚度过深等情况,河道的水位正在不断的上升,对防洪排涝带来了更高的难度。另外在引水调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所设计的水量来进行调度,不能超过这一标准设计,以此来对水位进行合理控制,防止内涝的出现。

3.4 加强河道陆域植物群落和水生植物建设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河道两岸的陆域植物群落不仅具有缓冲带作用,同时还是城市的主要景观之一,对于减少水土流失和改善小气候具有明显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为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地。因此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对植物群落建设给予充分的重视。具体要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与周边情况相一致的植物类型,科学配置物种,优先选择本地植物,并尽可能的提高植物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和空间配置来合理搭配和处理植物,有效的提高植物的整体成活率和植物群落的拦截净化功能,打造美丽的河道景观。水生植物选择时需要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并结合河道的深度、水质、流速和风浪等情况来进行种植设计,尽量保证河岸两侧种植的植物群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河道水质的自净能力,也对河道生态平衡发展十分有利。

3.5 恢复河道生态系统

河道的生态修复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净化、岸带修复等,确保水体能够恢复自净能力。对于已硬化的河岸需要用岸带修复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减缓城市水体污染的速度。借助生态护案的方法,能够实现对硬化河岸的改造。生态净化技术可用于对生态水体的保护,通过对生态系统的重新构建以及恢复,实现改善环境以及去除水体污染的效果。在开展水体净化工作中,使用水生物种植的方法,能够降低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污染物,实现水体净化的目的[3]。

3.6 做好河道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对于河道的治理也需要实现对河道的日常管理维护,在完成河道治理的情况下,及时对河道相关的基础设置进行养护管理,定期检查河道堤防,发现问题之后及时处理。特别是要做好河道清淤工作,保证河道水位。相关的监测人员需要定期对河道水质进行监测,加强对河道周围植物群落的养护,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最后需要设置相应的河道排水设施和护栏等,保证河道能够发挥其综合作用。

总之,在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河道治理已成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当前河道治理中引入海绵城市理论,并与城市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减少对城市河道中的污水排放,借助相应的治理生态的措施,提升水体的透明度,使得水体的自净能力逐渐恢复,从而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海绵河道水位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环保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河道里的垃圾
海绵是植物吗?
七年级数学期中测试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