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无障碍经济的发展潜力
2019-12-19郭静
郭静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无障碍经济,是指社会上一切为残疾人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提供友好便利生活条件的行为。据残联的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残疾人口数已经超过850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6.5%,也就是说每一百个人中就有6-7个残疾人,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很少在公共场合,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场所看见残疾人的身影。无障碍设施的配套体系不完善和总体占有率较低造成了这种现象的产生。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各行业无障碍设施普及率仅有40%,这对于中国市场上巨大的特殊人群数量是不相匹配的,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表示,2015年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数只有不到200万件,近几年的数据也没有明显的攀升。这与庞大的残疾人人口基数相对比,可以看出市场辅助器具供给不足,在应有的需求下,发展较为滞后,没有起到适量适度的补充和完善作用。这种背景下,随着庞大的市场需求量,无障碍设施制造行业拥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投资前景。
伴随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越来越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与社会效益相结合。鉴于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优越性,使相同的投入下,获益或享受此服务的人数更多,范围更广,故资源效用最大化,无障碍经济这一概念便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但是,它的潜力绝不仅仅表现在国家公权力任务分配式的补助和政府政策性质的刺激上,而是一个对于无障碍设施设计方、制造商与维护商来说的重大发展机遇。
一、“无障碍”经济
(一)何为“障碍”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无障碍中的“障碍”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指由于自身主体残疾或残障导致的不便,比如生理伤残和缺陷人群,这也是区别于普通非残疾人在行动上的最重要的特点。二是指因为外界环境等其他人为或非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困难和阻碍,例如老、弱、孕和携带重物出行不便等人群。通常,无障碍经济的设计过程中将着重解决这两大类人在生活和出行中所遇到的问题,让使用者感受到障碍被清除。
(二)无障碍设施集中体现
1、人行道的交叉路口、建筑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及桥梁、立体交叉口等路口应设立缘石坡道。城市的主要道路、居住区和建筑物的人行地道与人行天桥上,均应设立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两侧应设有残疾人或老人专用防滑扶手,人流密集区可利用垂直升降梯代替坡道。中心道路、商业街、步行街等主要地段及公交车站应设立盲道,方便特殊人群的出行。
2、公共领域的座椅,如文娱场所的观众席和听众席,应该设残疾人专属轮椅席位。位置应主要考虑便于到达和疏散及出入通道的附近。每个席位占地面积应满足各类轮椅摆放需求,便于残疾人群合理入位,也不会遮挡其他人视线。特殊席位与总席位相比,占比应该均衡,避免出现空间浪费闲置或者因数量不够而导致的“抢位”现象。
3、根据国际惯例,无障碍停车位应为蓝色标识泊位,并标注有残疾人表示符号,在残疾人车位旁专门用斑马线划出供其上下车的区域。选址应在距建筑入口最近的位置,以便于其直接进入内部,减少非必要的轮椅推行或辅助工具行走过程。
4、无障碍专用厕所,注意内部宽度是否可以使携带轮椅者自由出入,厕位门所开方向,内部设施布置,坐便器高度,水平抓杆与垂直抓杆方向及位置。
不仅如此,无障碍也指获得信息的无障碍化。易于特殊人群辨认并做出决策的信息符号,以及并不会由于其自身缺陷而导致接收信息渠道的阻塞。例如,交通灯语音播报系统、过街音响信号、查询及搜索系统的特殊字体、售票处或者服务台的高度、接待室休息室的可达性等。
我国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峻,据相关资料显示,从2030年开始,我国将进入持续的人口负增长中。社会劳动力数量的急剧下降必然会导致经济的变化。而身处青中年的轻度和中度残障人群,如果在全社会普遍采用无障碍化设计并落实推广的前提下,使独自出行和生活成为可能,将完全有机会实现就业与再就业。这不仅可以补充劳动力市场,而且对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属性也是一种肯定。拥有一份正常的工作和社交生活也可以使其远离消极、自卑、厌世的负面心理情绪,感受到社会的鼓励和支持以及与他人平等的社会地位。
2019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平等、参与、共享: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白皮书中强调,截至2018年,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达到948.4万人。已占全体残疾人数的百分之十以上,由此可见,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就自身条件的限制,很多人愿意寻找一份职业,积极主动程度较高。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残疾人大多拥有高额的医疗康复支出,这对其家庭的收入与花销来说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并且经济负担一直是阻碍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内容。残疾人因为其特殊的社会角色与生活条件,所以想主观上改变其经济状况更具有艰巨性和反复性。因此,倘若从其自身入手,在无障碍设施、无障碍经济、无障碍理念能入深入身心并准确落实后,残疾人的经济条件才会从根本上转变,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参与到社会当中,寻找新的工作,创造价值,调整心态,增强其生活的主动性和信心,从客观上彻底使其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调整。
二、无障碍经济国内现状
现如今,我国无障碍设施制造行业市场结构还不完善,产业组织松散,市场绩效较低,仍然处于不成熟阶段,企业之间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数量较少。在如今的准入与规制原则下,市场上可知的无障碍设施制造商寥寥无几,规模化程度低,无法满足市场的基本需要。
(二)专业化程度低。大多均为普通机电、医疗配件和塑料制品产业下属一分支生产领域,专业化设计研发队伍缺失,多为已有产品的仿制品和再生品。缺少创新的技术支持。连接市场需求不对等,目标人群的需要无法真正得到满足。
(三)本土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不管是无障碍设施市场还是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市场,国内品牌大多无法满足需要,声誉度和影响力较低。虽然产自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外品牌的物品价格较高,但仍成为大多数残疾人的首选。因此,国内存在较多在本领域知名品牌的代理商和经销商,形成分销企业,赚取返利与差价,从而获取利润。
“中国制造2025”标志着我国制造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这也是无障碍设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若能趁此重大发展机遇,利用已有优势,强化本土企业在无障碍设施领域的工业基础能力,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入融合,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国际化无障碍发展市场,则将改变全球无障碍经济领域的发展格局。
无障碍化发展环境除了将被作用于无障碍化设施制造行业,还将推动服务业的发展。无障碍旅游区的建设即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案例。现如今,我国旅游消费持续增长,国内旅游人数不断刷新纪录。2019年,预计旅游收入将超6.5 万亿元。这对于无障碍旅游来说,同样是巨大的发展契机。早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之际,故宫博物院就打造了一条无障碍通道,涉及垂直升降装置、绿色环保的塑胶或可移动坡道以及增设安全护栏等。使特殊群体的出行旅游成为现实。按照特殊人群自身的身体状况细分,为其提供不同的项目与服务。这对于那些新开发或者准备重新建设打造新招牌的旅游景点或旅游服务公司来说也是另一条新的发展出路。
无障碍旅游作为一种多方式、多层级、多发展对象、多服务格局的建设目标来看具有深远的意义。无障碍经济的发展对于旅游业的作用力是极其强大的,设施完善影响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经济活力较高必然导致服务业的兴盛。当然在具体地宣传市场推广方面,商家和旅游公司需要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旅游市场进行不断探索,通过与不同市场的相同点为入手,尽力开拓以不同点为导向的服务发展新模式。当然,就旅游者自身而言的意义也不可小觑,从心理特征、身体状况、收入水平以及无障碍设施的基础建设方面都不仅仅考验着旅游者,同样也检验着社会的无障碍经济发展程度与水平。
无障碍经济的发展与落实的确远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但除此之外,市场支配机制也决定着是否无障碍经济能否健全成长,社会机构与社会组织在宣传推广无障碍设施的使用维护方面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无障碍公众意识深入人心、无障碍权益保障法律完善、无障碍城市环境建设符合社会需要,只有这样,无障碍经济的发展潜力才能逐步实现上升的态势,无障碍经济的可获利性才能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