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我国慈善组织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

2019-12-19刘海荣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21期
关键词:捐赠者善款救助

刘海荣

(山东省慈善总会,山东 济南 250100)

一、我国慈善组织资金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慈善的理念及意识也不断增强,慈善事业的发展日益成为社会进步的一股清流,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它不仅是我国政府主导下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更是社会资源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贫富之间,城乡之间,甚至产业之间资源再分配的促进剂,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其作用更是不可估量,在这种大趋势、大背景下,我国慈善组织的慈善资金管理现状如下:

(一)资金来源方面

目前,我国慈善组织的慈善资金主要是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捐赠(含每年企事业单位的“慈心一日捐”)

该项资金在2016年底为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全部作为扶贫专用,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定向捐赠,其使用范围受到了一定限制。

2、个人捐赠

此项捐赠主要是慈善组织通过网络、媒体的慈善宣传募集的个人日常捐款。捐赠者依据其经济能力,自愿献爱心的一种细水长流型的资金来源形式,一般为非定向捐赠。

3、定向捐赠

此种形式的资金来源方往往对慈善资金的使用用途加以界定,如抗震、救灾专款,又或者是捐赠者在捐赠时以协议的形式约定资金的用途或资金使用方向,慈善组织依据其口头或书面协议向受助者实施救助。

4、基金本金的增值部分或利息

在慈善资金的产生过程中,一部分慈善捐赠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比如变相广告宣传,变相资金回流等,严重违背了无偿捐赠善款进行慈善救助的宗旨。从资金来源的性质来看, 慈善资金的募集是受道德、舆论、志愿精神以及少量的政府干预等综合因素驱动的结果。从筹集的主体以及来源渠道的特殊性又证明了慈善资金所具有的高度敏感性,其每一笔款项的收支备受社会关注,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更是一张清晰的“资金流向透视表”,慈善资金管理一旦失衡,由此造成的腐败对整个社会的慈善事业都是致命的伤害。而大部分的慈善组织为了更多的募集资金,增加业绩,往往忽视资金管理环节,对于以上存在的有不良目的及变相资金回流的情况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默认,甚至“暗箱操作”。

(二)在慈善资金的保值增值方面

由于基金会在慈善救助的过程中,不管是筹资环节,还是救助对象的筛选以及救助资金的最终落地过程中均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成本费用,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如何保证在正常开展慈善活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同时避免因通货膨胀而带来的贬值效应,是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慈善资金的保值增值自然成为了一部分基金会在这一资金管理环节中倍受重视的“救命稻草”。而目前的基金会对资金的保值增值有些力不从心,或者说缺乏一种有效的理财机制,主要存在两种现象:一种唯恐投资失败而不作为,另一种则是盲目投资,不能从风险与收益及慈善资金的特殊性来衡量投资的方式、规模与种类,投资的失败不仅仅是经济损失,其对基金会的信任度丧失带来的后果却是“致命”的。

(三)在慈善救助方面

一部分基金会在慈善救助的过程中对救助对象的筛选过于粗糙,导致受助对象与真正的需要者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一部分基金会收支“倒挂”,资金链“断裂”,出现“寅吃卯粮”的情况。

二、当前我国慈善组织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慈善资金的来源管理问题

某些单位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项目捐赠,一方面套取税收优惠,另一方面在善款使用上,又巧妙地用于其相关资金链上的单位或个人,还有部分单位利用慈善平台变相宣传其产品,比如某房产商为了促销房产,利用和某省扶贫基金会的合作,先是捐赠资金给慈善基金会,收到捐赠票据抵税,而后,该基金会按照房产商的捐赠要求,将该房企的捐赠款用于其购房者的“置业补贴”以此变相的促销房产销售,将“公益”做成了“生意”,严重违背了无偿捐赠善款进行慈善救助的宗旨。

另外,在财务管理环节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一些捐赠者在水灾或地震期间的捐赠款不注明用途,财务入账时无法分辨是非定向捐款还是定向捐赠,一旦入账用途有误,会给后期的资金拨付造成很大的困扰,因为每年的“灾区捐款”或“慈心一日捐”都会有审计部门随时介入,每一笔款项的收支都会受到各界的关注,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会将基金会推向善款使用问题的风口浪尖。面对资金来源方面出现的问题,一些管理者显得应对无力,不敢得罪附加利益或用途的所谓的“捐赠者”甚至听之任之。

(二)慈善资金的保值增值问题

2016年9月新的《慈善法》颁布,从政策方面,对慈善组织的暂时闲置资金进行合理合规理财予以了肯定和认可,正因为有政策法规的允许,以基金会为代表的各类慈善组织开始了慈善资金的保值增值活动,投资收益正逐渐成为一笔重要的收入来源。一些激进的基金会为了实现慈善基金的保值增值,不惜冒高风险投资,不但没有使慈善基金增值,连本金都无法收回。比如某南方基金会为了慈善基金的保值增值,不惜购买股票,使上千万善款跌入股市的低谷,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基金会的公信力方面的都受到了重创;而另一方面,一些保守者又缩手缩脚,甚至是不作为,比如某大型基金会几千万的款项在长达半年到一年以上的暂存资金以活期的形式“趴”在银行账户上,而活期的利率仅仅是1.5左右,同期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在3.3左右,高达几百万元的利息收入由于基金会资金管理者的不作为,而无声地浪费掉,这些浪费掉的资源足以救助一个贫困山区的小学建设,资助一批在校大学生完成学业,其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三)慈善资金的投放和使用管理问题

慈善资金是慈善事业的专用资金, 其产权属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委托方、受托方、受益方之间是相互分离、相互独立的。慈善组织承担着捐赠者和捐赠单位服务社会、积德行善的美好愿望。正是由于这个特殊性,其资金的使用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合理、恰当的选择救助对象,将救助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才是捐赠者的心愿,也是慈善救助的宗旨,因此,对资金的投向和使用非常关键,但是,相当一部分慈善组织面对大量的救助者筛选过程过于粗糙,审核过程不严谨,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未能达到实质上的“救急、救难”的目的。不加筛选的救助就如同阳光雨露一样,它既会给水田里的禾苗提供生长条件,也会给稗子等杂草提供生长条件。本基金会就曾救助过一些来求助的,看似“贫困的弱者”,拿了钱出门转身就打车消费,钱花完,很快又来要钱,把基金会当成了“摇钱树”。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便是基金会缺乏一套完善的救助流程。

另一方面,管理者对慈善基金的性质认识不足,以企业的理念来管理慈善资金,“统收统支”,按主观意识分配资源,或完全支持捐赠者的无理要求,违背了慈善法规定的“不得接受附加违反法律法规和违背社会公德条件的捐赠,不得利用慈善捐赠以任何方式宣传法律禁止宣传的产品和事项”的这一规定,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合法合规的捐赠协议或合同来约束,或即使有协议也仅仅是形式上的,没有经过严格的合同签批或审核程序。

而对于“寅吃卯粮”的情况多半是对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或者一种合理的预算体系,“随心所欲”的支出。一些基金会虽然有预算,但只将预算的执行流于形式,没有严格地将预算贯彻于基金运作的全过程,此过程的资金管理若出现问题或疏漏不但使所在基金会面临生存危机,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对基金会的认可度,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三、加强我国慈善组织资金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对于资金来源合法合规性的管理

针对资金来源方面,不合规或附带违规条款的慈善捐赠,慈善组织有权拒绝接受,或申请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签订符合《慈善法》等相关规定的慈善捐赠协议,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善款的使用方向与范围,使慈善资金从来源方面以及善款的使用方面均合法、合规。在救助出款环节,严加审核,完善审批流程,重要的、大额的捐助活动,实行领导集体联签制度,单位财务部门应当根据捐赠协议审核后办理出款手续。

(二)对于慈善资金的保值增值

为了使基金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解决救助过程中的成本费用,也为了盘活暂时闲置的资金,慈善组织可以运用“慈善”做“慈善”,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优势,惠及到更多的受益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合理地进行投资,实现资金保值增值,成为慈善资金管理过程中的又一重要环节,但由于其来源及所有权归属的特殊性,基金会在选择理财产品时,需更加审慎。

首先,购买与本组织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依照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慈善组织可以直接购买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也可以将资金委托给受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监管,具有资质从事投资管理业务、管理审慎、信誉较高的机构进行投资。其次,对投资期限内的资金进行实时监管,合理建立止损机制及风险应对方案,确保风险降到可控的范围内。

(三)关于慈善资金的投放和使用

以基金会为代表的慈善组织必须在遵从《慈善法》规定的前提下,依据捐赠人的意愿,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但实现捐赠者的意愿,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地收款、付款的过程,面对良莠不齐的大量贫困群体,如何将有限的善款“物尽其用”达到“救急,扶困”的效果,是基金会在救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金会需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救助支出流程,根据轻重缓急,合理分配,对于数额较大的支出,须经慈善基金会领导集体研究决定。此外,慈善组织也可借助网络信息、救助地志愿者及当地政府等资源建立健全救助筛选机制,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实现基金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针对收支“倒挂”现象,基金会应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根据《慈善法》的规定、捐赠者的意愿以及基金会的年度目标,合理安排,从预算的编制到授权审批、执行监督,再到最后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形成一套有效的预算流程体系,并真正的贯彻实施,对于超预算或紧急救助情况,按相关预算外程序进行审批,以防资金流出现问题,给捐赠者及基金会的声誉造成不良后果。

总之,为更好地实现慈善资金的管控,基金会要严格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对慈善资金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于慈善资金的筹集、保值增值、使用及救助的落地情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审查,确保慈善资金按规定合法、合规、合理使用,切实达到救急、济困的效果。另一方面,及时进行信息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实现慈善事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捐赠者善款救助
“圣诞老人”滑雪筹善款
The unusual gym man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水下救助抢险
公开善款去向才能拉直问号
每一笔善款都应成为“烫手山芋”
“抗冰雪,献真情”救灾款物捐赠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