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探讨
2019-12-19牛金荣
牛金荣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1)
一、提高项目成本成本控制意识,完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要提高成本管控意识,改变成本控制就是降低成本的传统观念,将质量与价值提升作为成本控制的基本导向,全面提升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水平。要建立严格的激励和问责机制,引导项目管理及施工人员规范成本支出行为,强化成本控制约束。
企业要完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1],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企业要结合施工项目的特点制定系统化、精细化的成本控制管理条例,切实为相关人员开展成本控制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具体包括采购管理制度、仓储管理制度、供应商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流程审批授权审批控制制度、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等。
(二)落实岗位管理责任,合理构建成本控制组织管理结构。企业要制定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将目标逐级分解细化,按照“项目目标成本-分项工程成本或工序成本-成本费用归类-成本目标责任落实到岗到人”的基本步骤进行,对分解的工程数量、验工计价数量、核对施工图数量等做出详细规定,为实际的数量对比提供参照依据,也为项目的成本考核提供借鉴。
(三)优化管理流程,科学划分管理职能。企业要设计成本计划、核算、分析三级管理架构,第一层级各总公司,负责统筹成本控制工作,第二层级是个子公司或者项目指挥部门,负责成本管控责任,制定成本管控细则,第三层为各个项目部或者工区,负责执行上级下达的成本管控方案,确保各项成本控制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促进成本的全面精细化管控
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工程设计阶段,就要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员充分地进行成本数据调查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对总成本进行合理的估算。然后再由企业的财务部门利用成本估算数据以生产作业为基础进行成本预算的编制和分解,在编制成本预算时,要综合考虑市场及环境变化,结合项目成本特点制定各项人员、材料以及设备的消耗量标准。要将项目开发的全部环节以及人员都纳入预算管控的范围内,以强化预算的协同管理。在进行成本的预测及分析后,给出目标成本范围,依据工程量清单编制成本预算,并将该清单同市场价格进行比较,避免单价水分过高,减少设计变更所导致的成本虚高现象。要加大成本预算的执行力度,强化成本费用的支出管控,制定严格的预算报销制度和规范的预算支出流程,要求费用支出时要填写相应的支出申请单,详细记录费用支出信息,经由上级相关领导部门审批同意后才允许执行报销程序,以减少成本预算的随意支出行为。
三、加强项目成本核算,重视关键成本要素管控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成本核算时,主要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以及间接成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人工成本控制方面,企业要把控项目劳务队伍“准入”关,对项目劳务队伍的人员结构构成、信用及技术水平等进行综合考察,择优选择,以减少项目施工过程中推诿扯皮,防止工期延误或者其他因素导致成本的增加。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检查,确保严格按工期计划执行,避免工人出现浪费施工材料的现象。要做好各个工种、工序之间的衔接,严格按照工种类别及劳务合同核定工程量,要明确规定各项施工指标,包括工程数量、施工进度、质量合格率、成本控制情况等,根据指标的完成情况来发放各施工班组的人员的工资,按照月结月清制度结算劳务费用。
(二)在材料成本控制方面,企业要加强对材料的采购、验收、存储以及领用等各个阶段的成本管理。主要围绕“量”和“价”两个方面进行管控[2]。在采购阶段,要确保在充分了解市场行情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材料采购价格,针对大宗材料进行集中采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采购的价格、运输费用、税收优惠、工期计划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通过运筹法计算最低采购成本以及最高采购效益,选择最佳的采购方案。在材料验收阶段,需对材料的数量、质量标准、检验资料,相关资质凭证进行审核,并进行二次复检。在存储阶段,要根据施工进度安排、生产需求、库存成本、订货成本等因素确定经济订购批量和订购周期,避免材料不足造成工期延误或者材料存储过多导致库存成本增加。在领用阶段,要严格按照限额领料单核实出库数量,出库部位以及剩余材料的回收,把控好材料的入库与出库关键环节,对材料领用的标准及用量做出严格规定,避免过度领料完成浪费。另外还要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的控制周转材料的周转次数,以降低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损耗。同时注意材料储存的外部环境及方式,避免保管不当使得施工材料失去其原有的效用而产生成本损失。
(三)在机械使用及管理成本方面,企业一方面要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防止设备出现故障导致工期延误。并且要配备专业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加强人员的岗前培训,减少操作失误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针对租赁设备,要确保设备的租赁时间与施工计划进度保持一致,合理地进行设备的调度和安排,避免出现设备闲置或窝工现象,要结合施工情况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设备的油料损耗及机械修理费用,提高综合的生产效益。
(四)间接费用主要包括一些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用、现场管理费用等。企业首先要合理的安排工期及人员,通过减少人员编制以及缩短工期来节约施工管理费用。其次,要对施工过程重产生的招待费用,差旅费用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制定细化的费用报销标准,加强费用授权审批。最后,要根据实际需要购置现场办公用品及一些施工辅助材料,减少闲置浪费,同时要完整地将相关的票据凭证交给财务会计人员,对于票据凭证不齐全或者费用支出不合理的,财务会计人员有权不允报销。
四、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提高项目成本管控能力
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好项目成本的基础管理工作,主要分为合同管理和动态成本监管体系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合同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力及义务,确保合同的严谨性以及其对施工过程的指导性。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对合同履约能力的管理,对施工全程进行跟踪控制,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确定业务节点,在合同中详细写明节点的限定完成时间、完成标准、参与人员以及成本损耗定额,节点类型一般包括项目立项、预算收入、主体施工、资料审核、现场验收、过程审计、项目尾款等内容,参与人员有项目工程师、财务人员、施工单位、物料人员等,各节点之间是相互关联,互相促进的,项目参与人员也是互相监督、相互配合,合同中要对各节点的关联衔接工作的处理以及项目人员的岗位权责做出详细说明,保障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
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损耗是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的,为了强化成本的实时的管控约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企业要建立动态的成本监管体系[3],以便及时的根据成本异常及时做出有效的措施调整,提高成本管控的效率和质量。动态成本监管体系一方面要求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时,根据成本的相关影响因素设计成本控制指标,通过指标的变动情况来对项目施工成本损耗情况进行监管。另一方面企业要求加快成本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更新成本消耗数据,掌握实际的成本消耗与预算额度的偏离情况,及时做出施工调整,通过定额控制确保实际总额不会和预算产生较大偏差。同时通过实现多个系统的数据对接,构建一体化的成本数据库,将作业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等统一录入数据库内,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数据异常,精准强化成本控制。并且在将所有成本信息数据沉淀到系统数据库后,可进一步实现成本费用的自动归集和分配,不仅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可以为企业其他开发项目成本预算的编制等工作提供更为全面、可靠的成本信息数据,全面提升企业的项目施工成本管控效率和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大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通过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机制,提升了成本管理效率与质量,促进企业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