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
2019-12-19石松
石松
重庆市涪陵第十七中学校 重庆 408000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在有限的40分钟讲“活”历史,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观念更新是前提
1.1 领会新课程理念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揭示教与学方式之间的科学关系,而历史教学方式的改变是需要师生共同来完成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实现其转变的关键。我们知道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沟通与合作共建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必须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这就要求教师用“心”施教,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1]。
1.2 自觉调整教学行为
在新课标下,历史教师应该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探究、质疑历史,体验历史的学习过程。下面以“辛亥革命”为例。在如何看待“辛亥革命”这个问题时,我设计如下问题: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它失败了,你是怎样看待的?其目的是:一是:让学生回顾有关“辛亥革命”相关知识,再次感知史实,二是: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看待历史事件。同学们得到问题后,各抒己见,讨论异常活跃。一些学生认为:“辛亥革命成功了,它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另一些学生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因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彻底改变。我对他们各自的观点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指出要辩证看待历史问题。这样老师的角色转换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 把握好导入环节
在实施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时,笔者建议,我们要把握好导入环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但是却可以启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导入环节设计的好,高中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主体价值,高中学生才能脱离主科与副科的认知,用情感、用思想去解读历史资源。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能够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合理应用导入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外,教师还要能够适当引导学生学习的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融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在课堂教学中对内容进行导入,不仅能够使得历史教材中新知识和旧知识建立相应的联系,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同时还更好地满足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合理应用导入策略,这样能够帮助教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
3 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习能力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具备以唯物主义观点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要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成智力与能力。为了实现某一特定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教材内容的核心部分为依据,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搞明白出现该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把知识网络构建起来。在评价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观点,微观与宏观相互结合,把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和生产力发展作为基本的衡量标准。对于那些社会热点和紧密联系民生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探究成果展示平台,让学生从中感受获得成功带来的喜悦感,体会到个人成长带来的可喜变化。
4 引入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积极的运用案例来进行教学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高中学生受到高考的压力,普遍的学习兴趣较低,心理压力较大。教师要想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课堂融入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利用极其幽默的语言和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引导,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课堂融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入案例,来进行教学引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进行古代史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讲汉武帝中央集权的故事,结合电视剧《汉武大帝》的相关故事来进行教学引导。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这一片段,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有效的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学生能够结合课本当中的内容来进行思考和探究中小学生的记忆能力[3]。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策略,需要教师来进行教学上的改革和创新,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社会观念,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来进行历史学习和拓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