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类专业人才培养如何迎接媒介融合时代的挑战

2019-12-19游媛媛

传媒 2019年13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媒介定位

文/游媛媛

在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有机遇,也面临着问题,需要顺应时代而做出改变,与时俱进。

一、媒介融合给广播电视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

媒介融合给广播电视类专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蕴藏着一定的机遇,包括通过拓展传播渠道来进行跨平台的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专业课程与学科的系统性融合。

1.通过拓展传播渠道来进行跨平台的合作。媒介融合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进一步压缩了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导致传统媒体的流量出现了“不可逆”外流,但这也倒逼了传统媒体的创新转型。就电视媒体来讲,必须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借助多元传播、跨界营销、信息化应用等,满足受众的现实收视需求,拓展电视栏目的传播渠道。同时,电视媒体也要调整经营战略,加强媒介融合方面的人才引进与培养,通过优质内容来提高品牌黏性。

2.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媒介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无论是媒体融合的行为演变,还是组织机构、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整合,都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随之升级以适应新的变化。近年来,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各种新型媒介不断涌现,媒介融合深广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要想确保其纵深发展的顺利推进,就必须要有人才的支撑,这就要求加强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为媒介融合发展输送优质人才资源。

3.专业课程与学科的系统性融合。目前,多元化传播矩阵已经成为各大媒体的“标配”,也是当今信息传播的基本特点,尤其是传统广电媒体,更需要打造自己的移动传播矩阵,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而在广播电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同样需要结合现实需求,加强专业课程与其他学科系统性、跨界性融合,打破传统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格局,以融合思维展开课程设置、专业设计,重点培养具备媒介融合思维、掌握多媒体传播手段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使广电从业者完成更为深层的蜕变与转型。

二、广播电视类专业人才培养面对新时代存在的问题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类专业的发展既迎来了全新机遇,同样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和问题,主要为广播电视类专业的培养定位不够科学、课程设置比例失衡、教学实践力度不足、师资存在一定的缺失。

1.广播电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不够科学。在中国,广播电视类专业的培养定位往往都是朝着高大上的方向上发展,导致定位上出现雷同,缺乏新意。比如,一些高校在建设广播电视学专业时,往往口号都是培养“高级专业拔尖人才”,空泛的定位只能带来难以调控的指导方案,从而无法达到预设的目标。

除此以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也随之发生了巨变,而部分高校的目标定位依然只是传统媒体,难以适应学生们多样的择业需求。也有部分高校在不断调整课程的教学方案,但因为缺乏相应的经验及科学的培养方案,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2.广播电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比例失衡。如今,广播电视类专业课程设置比例失衡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对一些通识课的安排总是零零散散,对学生的综合知识培养存在一定的轻视现象,不利于其整体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实践课比理论课的比重要小。在我国的高校教育理念中,传授知识往往比传授方法要重要得多,因此,理论课的地位会高出实践课很多,但是这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专业。对广播电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未来所要选择的工作往往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当前高校的教育理念不利于学生积累经验,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广播电视类专业的教学实践力度不足。广播电视学作为传播学的重要分支,其根本诉求就是要为现代传媒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为传媒改革实践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一些高校已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意识到加强实践对广播电视学专业的重要性,却没有实施相应的改革措施,“实践”基本都是在大学校园里进行,与社会的连接并不紧密,从而并没有真正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

4.广播电视类专业的师资存在一定缺失。如今,高校在教师引进与招聘中,基本已经将门槛限定在博士毕业,他们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但在实践方面的能力仍有很大的不足。对于即将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们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拥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老师来指导,从而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三、广播电视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时代的应对策略

面对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类专业可以从三个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即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定位、提高实践课的比例及质量、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升级。

1.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定位。在媒介融合纵深推进的时代语境下,传媒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处于不断变化中。但社会更多需要的是全面的人才,“高大上”的人才培养定位只会使其脱离现实,无法立足于当下。因此,广播电视类专业必须对症下药,立足现实,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

2.加强实践的比例,开设“媒介融合实验室”。既然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广播电视类专业的重要培养点之一,那么加强实践教学的比例必然非常重要。关于这一点,国外已经有了很好的例子。比如,开设“媒介融合实验室”在美国的密苏里大学就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其影响下,南京大学、汕头大学等走在广播电视类专业前沿的学校也纷纷开设“媒介融合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学生变成了社会上的“员工”,教师的角色职能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从单纯的教育者变成了“企业管理者”,“员工”需要根据“管理者”下达的相关指令开展具体工作,并在此过程中达成相应目标。学生们在这样的实践环境中,更容易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加熟练地运用其知识,将最新技术运用到最大化,实现课堂教学与传媒实践的深度整合,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内化迁移,并重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对于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升级。对于传统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能够修满学分、考试及格,就能顺利毕业,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有利于学生开发自身潜力、培养竞争意识等。对此,学校应该对资源配置进一步做出优化升级,比如,开设“特训班”,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制定最佳的学习方案,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安排,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应有效能,真正用到“刀刃上”。这些“特训班”可以邀请业界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媒体从业人员来担任,并传授最新的实务操作,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专业的技能比赛,并对成绩优秀者予以奖励,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总而言之,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类专业需要深刻的改变,相关主体要从教学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建设、资源配置等维度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革新转型。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媒介定位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少儿智能定位鞋服成新宠
把握新定位、新要求 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