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9-12-19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任洁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任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0 年奋斗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正确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可以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创造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领导力量
找到一条正确道路绝非易事。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的改造和过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全面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展,一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可以说,社会主义道路从探索、开创、坚持到发展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对中国道路的不懈探索,贯穿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70年的全过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对中国道路的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历的曲折、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以及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文化等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工作中心的转移,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审时度势,开拓进取,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也成为当今世界最有理由自信的民族。2016 年7 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由此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年来对中国道路的探索、开创、坚持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看待这样一个历史过程要有历史整体性视野,不能犯割裂历史的错误。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探索、奋力开拓、改革进取、团结拼搏,才找到了这条道路,并坚定不移地走到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人间正道,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而这条道路之所以得以开创和坚持发展,之所以走得通、走得好,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党和国家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行的政治保证。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二)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中国是一个拥有近14 亿人口的大国,党和国家事业千头万绪,涉及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各领域各方面,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各项事业必将是一盘散沙,无法顺利推进。西方国家实行的政党“轮流执政”“民主决策”等制度,已经弊端频现。政党轮流执政导致政策和发展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导致关于重大事项的决策久议不决,导致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而我国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种政党制度有利于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领导核心作用;这种政党制度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有利于高效、正确决策,避免互相推诿扯皮。
2018 年3 月4 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用三个“新”深刻阐述了我国政党制度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说它是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它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领导力量,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直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并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过硬。而怎样才算过硬?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中指出,“就是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防止祸起萧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要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根本意义所在”。具体来讲,中国共产党具有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具有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鲜明品格,具有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革命精神和提升能力。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始终保持纯洁性、先进性,能够始终在自我革命中保持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能够始终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能够始终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二、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立场和核心价值指向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道路和主义之争的核心问题。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行稳致远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从制度体系建构到发展理念设计和发展目标指向,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立场鲜明地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
(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创建之际,毛泽东同志强调:“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军队叫人民解放军。”开国大典,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致力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二)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
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坚持这一立场,在发展问题上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判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的基本标准之一。对于这一点,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有正确清晰的认识,并以此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核心价值追求。
1955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1955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全国工商联执委会会议告全国工商界书》明确提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继承并进一步创新了毛泽东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1986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将共同富裕提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并明确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之间的辩证关系,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和条件,共同富裕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二者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片面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都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晚年的邓小平格外重视对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的分配问题,他甚至说“如果仅仅是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去了”,这显然是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高度上来认识共同富裕问题的。
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收入差距悬殊问题,他明确指出,“这不是党和国家的政策直接导致的,而是少数人违法乱纪或钻政策空子的结果”,也就是说,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上,社会主义并没有偏离这一基本原则,只是因为双重体制并存和一些改革措施不完善不配套才导致了社会收入差距悬殊。
胡锦涛同志在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时,明确提出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新把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出来,充分体现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地位。2015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为征求“十三五”规划建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摄:刘卫兵/cnsphoto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建构制度体系,设计发展理念,坚持和发展了群众史观。2016 年7 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他同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地保障人民主体地位;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辟和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人民始终是建设基础和主体力量,所以这条道路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的认同和支持。
我们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视人民为一切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才能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才能精彩不断地续写下去。
三、对内和平统一、对外和平发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利益和根本性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社会进步实践经验的总概括,是我国发展的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从内、外两个维度进行阐释,这条道路对内求统一、谋发展,对外求和平、谋大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外两个维度互为条件。其中,中国国内的安全、统一和发展是世界和平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繁荣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世界和平稳定为中国和平发展、国家安全统一提供重要条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内求统一、谋发展
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一国两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指导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新想法新智慧。按照“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我国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保持了两个地区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实践证明:“一国两制”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解决台湾问题,我们也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外求和平、谋大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需要和平国际环境和稳定国际秩序。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从构建国际新秩序和全球治理的角度讲,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建立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对周边国家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政策,践行“亲、诚、惠、容”理念;首创共商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全球治理新理念,能为世界共享,并有助于推动反恐、互联网、维和等领域取得新进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理念日益成熟完善,这是中国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目前,中国正通过一系列举措将理念化为现实行动,以中国自己的实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承担中国国际责任,展现中国大国担当,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环节。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年来的奋斗历史、发展成就和宝贵经验,最能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最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最有利于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共识、汇集力量。
讨论题:
1.谈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2.结合实际,阐述在新时代应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