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理解和接受长辈们的行为时,该怎么办
2019-12-18林莉
林莉
聚焦话题:理解长辈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記,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如今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我们与长辈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近日,我收到了一位同学的来信,他在信中这样说:我妈妈有个“坏”习惯,就是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总会在蔬菜水果的柜台边“偷”拿塑料袋。虽说超市柜台边上放着的塑料袋,本就是给需要装东西的顾客自主取用的,但是我妈妈每次买好东西以后都会再去拿上四五个,把它们整整齐齐叠好装进口袋里,有时候她还喊我一起拿,我真的很无语。这种行为真的很不好!对这种贪小便宜的行为,我真的很反感,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跟她说,郁闷啊!
从这位同学的困惑中,我首先读到的是一颗优雅的心。他对自己有着严格的道德自律,即使没有他人的督促,他也要求自己保持道德上的高尚。同时读到的,还有对世界的美好期待,期待周围的每一个人都用最美好的方式来和世界相处。
或许,让今天衣食无忧的我们,去理解生活困难年代所留下的印迹,真的有点难。或许是因为长辈们经历过不知道何时才有饱腹之日的境遇,那种身体的折磨会变成内心持续的忐忑。所以,物质于他们,不仅仅是我们理解的物质,更是一种内心的安全感、对未来的确认感。他们的行为貌似贪图“便宜”,其实,那是内心在试图抓住安全感。或许,现在的他们,在物质上早已不再短缺,在意识层面,他们亦知道自己已经无须过度俭省,然而他们的内心仿佛有一个“开关”,时不时会被触动。人的意识与潜意识有时并不一致,就如同我们有时候明明知道自己应该早睡早起,却依旧熬夜赖床,明明知道当下的自己应当高效学习,却还是提不起笔……那一代人内心对物资短缺的恐慌有时候甚至会在养育过程中影响他们的下一代。所以,当我发现来信的同学身上已经不再有这种恐慌的时候,亦是欣慰的。
这位同学说的情况,我在超市也时有看到。每次看到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冲动,想走过去,像安慰一个孩子似的,轻声安慰“偷”拿塑料袋的人说,放心吧,现在一切都充足了,而且会一直充裕的。当然,因为和对方并不相识,所以我每次都克制住了自己。
这里或许还有一个“边界”问题可以讨论,那就是,我们对亲人的要求和期待可以有多高?《西游记》中,唐僧是典型的道德楷模,但若要人人都做到可就太难了,而且以他那“妖怪都不可伤”的标准,西天取经的任务也未必能完成;猪八戒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最低,若没有师父和师兄弟的督促,怕是早就半途而废;孙悟空的标准似乎介于师父与猪八戒之间,既保证任务完成,又兼顾高尚。我想这是值得参考的。对于周围的人,如果他们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尚未触及法律法规的“底线”,那么,我们就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稍稍严格一点来讲,内心的反感也算是一种干预)。当然,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安慰并化解这种干预,自然是极好的。
(选自《中学生天地(A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