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拿什么拯救你“变味”的中秋节

2019-12-18阙小琴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传统习俗变味月饼

阙小琴

聚焦话题: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表征和重要载体,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和重要方面。同学们在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时一定有许多故事、许多感触吧?不妨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请以“传统节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聚焦时文

中秋节还未到,月饼却“霸屏”久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除了吃月饼,还有祭月、拜月、赏月、赏桂花、饮桂花酒等,只是很多习俗流传到当下,都走向式微和衰败了。这些习俗的竞争力难道真的就不如月饼的吗?笔者认为,能够激发中秋节活力的恰恰就是这些传统习俗。

商业氛围浓于文化氛围,让中秋节“变味”了。中秋节一到,人们只要打开网页,走进商店,就能看到各种以中秋节作为卖点的商业活动广告,渗透到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令人不胜其烦。然而,各地中秋节民俗活动却鲜有宣传。如此,感慨中秋节“变味”的人越来越多,觉得传统节日没意思的人也越来越多。

我们常说:“过好传统节日,留住中秋的本真。”但你知道中秋祭月是怎么回事吗?拜月怎么拜吗?桂花酒怎么酿吗?这些问题,恐怕只有搞民俗研究的人才能准确回答,其他人即便答得上来,想必也只是略知一二。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不论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都很少有人在中秋节跟我们细细讲解这些习俗,也甚少有相关的民俗活动让我们去了解这些习俗。可是在古代,在以前,孩子们从小到大都能通过各种活动了解这些习俗,故而使这些习俗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当下,激发中秋节活力,我们首先要做的也是传承这些传统习俗,让大家在实践中了解、体味这些习俗,只有这样才能留住这些习俗。

创新传统习俗,激发中秋节的“新活力”,并不是说将传统习俗弄得面目全非,而是融入新的元素。我们当下的中秋节文化内涵也是在不断的创新中,与时俱进形成的,这个从中秋节的发展史就可窥见一斑。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秋分夕月(拜月)”活动。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如果没有与时俱进,如果没有创新,时下的中秋节不可能成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那当下我们应如何创新?曾风靡朋友圈的“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续诗活动,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因为这种创新的方式掀起了国人续诗的热潮,参与率之高,达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这个续诗活动的策划者充分应用了新媒体的优势,让各行各业的人都参与其中。因此,只要能留住传统习俗的“本真味”,只要合乎规矩,笔者认为都可以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中秋节的活力。

用传统习俗激发中秋节活力,笔者认为,除了上面所言,在活动的举办方面,一方面需要充分调动民间办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主动担纲,组织策划一些大型的、参与性比较强的活动来宣传传统习俗,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商家,让商家将传统习俗融入相关的商业活动。只有多措并举,方能全面地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只有全力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的文化特色,才能让中秋节充满活力、吸引力、竞争力。

(选自龙岩文明网)

聚焦热文

变味的中秋节

吴 怡

离中秋节还有一个月,各大商场就已经提前“开战”了。买月饼的人很多,这不,我爸也早早地把月饼买回来了。

月饼礼盒有我的课桌桌面那么大,礼盒上的“至尊”两个大字气势恢宏,特显派头。妈妈捧起盒子稀罕地说:“这一盒月饼得多贵啊?”妈妈说着打开来一看,盒内放着12个不同内馅的月饼,个个簪花戴宝,精致无比,要闻一下味道都得拆开三层包装。这一盒精致的月饼令妈妈特别满意,她还指着盒子上的字说:“喏,看见没有?这儿写了‘百年古法,老铺味道。光从包装就能看出月饼的品质了,随随便便做的东西,哪会有这么漂亮的包装?再说了,人家是老作坊老味道,纯手工制作。”

看着这精美的盒子,我却陷入了沉思。我不敢想,每过一次中秋节,就有一片森林倒下。我不忍看,用树木作为原材料的华美包装里,盛着的却是不知道加了什么添加剂的在流水线上大批生产的所谓的“高级月饼”!

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寄托着我们对阖家团圆、生活幸福的美好祝愿。中秋节的夜晚,摆上一盒月饼,些许水果,家人围坐桌前,一边赏月,一边谈笑,这是多么和谐美好的一幕呀!我们把美好的感情、真挚的祝福寄托在一轮明月中,把举家和乐的幸福包在一个个圆润的月饼里,和家人一起分享。中秋节就这么简单地过,该有多好啊!可是不知从何时起,月饼的价格越来越高,一盒包装豪华的月饼动辄几百,仅有小孩掌心大的一块月饼也要十几元钱!不就是一块糕点吗?为何售价如此高?为何有那么多人愿意掏钱去买如此华而不实的礼品?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把一个简单的节日搞得如此奢华,把一个节日点心搞得如此复杂。如果没有这个动辄几百元的礼盒,只是举家围坐一起赏月畅谈,或是三五好友举杯小酌,一同品尝几个物美价廉的月饼,难道家人、朋友心中就不能流淌感动了吗?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我们不应把传统节日过得这么形式!

现在,有很多人已经不会过中秋节了,中秋节已经变味了。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无暇关注传统节日的文化。当看到商家各展手段,大肆宣传,哄抬月饼价格时,人们才会于匆忙中惊觉:中秋节到了,得买月饼了,要吃团圆饭了;要拍一拍八月十五的圆月,发一发微信朋友圈;要晒一晒月饼,晒一晒团圆饭!这样过节,我并没有感觉更快乐。

就这样,我们按形式来过节,把每一个节日当成购物、下馆子的理由。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这样的传承中,金钱味越来越浓了,文化味越来越淡了。为什么变成了這样?我们不讲那么多形式,只传承那种质朴的文化,让节日更贴近百姓生活,这样不好吗?

◆江苏梅村高级中学

(指导老师 刘宝侠)

创创姐姐有话说

传统节日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根”,然而在经济文化空前发达的今天,却有不少人感叹节日越发没有记忆中的味道。端午节被“缩写”为“粽子节”,中秋节被“缩写”为“月饼节”,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记忆只停留在一些应节的食物上,而对节日真正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其实传统节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吃”,它传递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良的民族价值观,它还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孝老爱亲、和谐美好等家风。因此,让节日回归质朴,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和文化内涵,使优秀文化世代相传才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的。

猜你喜欢

传统习俗变味月饼
中秋节里吃月饼
时间都耗在表表、牌牌上 变味的规范化令人厌烦
月饼
一起来做月饼吧!
春节的传统习俗
传统习俗还保留多少
变味
传统习俗历久弥新 不变的年味是亲情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