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更益经汤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2019-12-18王传珍滕军燕苏晓川吴丹
王传珍 滕军燕 苏晓川 吴丹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郑州450016)
骨质疏松症是围绝经期女性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特征为骨组织结构破坏、骨量降低,随着病情进展,会大大增加骨折发生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西医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常采用激素替代、维生素D 类制剂等治疗,虽能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不良反应较多。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痹、骨瘘”等范畴,中医认为病位在骨,与肝、肾、脾密切相关,多由肾精虚少,血运无力所致,故治疗应以补肾健脾、疏肝活血为主[2]。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拟调更益经汤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2 月~2018 年7 月收治的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8 例。参照组年龄45~54 岁,平均年龄(49.23±1.98)岁;病程0.5~2.5 年,平均病程(1.46±0.37)年。研究组年龄45~55 岁,平均年龄(49.52±2.05)岁;病程0.5~3 年,平均病程(1.61±0.5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3];(2)中医辨证分型属肾虚血瘀型;(3)年龄45~55 岁;(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脑血管疾病者;(2)采用其他中药治疗者;(3)继发性骨质疏松者;(4)3 个月内使用激素替代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参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包括骨骼肌训练、康复锻炼指导以及碳酸钙咀嚼片和阿仑膦酸钠口服等。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调更益经汤治疗:巴戟天12 g、熟地黄15 g、白术12 g、当归15 g、山药18 g、酸枣仁9 g、丹参15 g、杜仲12 g、鸡血藤15 g、柴胡9 g、白芍15 g、党参15 g、沙参9 g,水煎取汁300 ml,分2 次服用,1 剂/d。两组均持续治疗6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2)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背疼痛、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眩晕耳鸣、健忘等中医证候按无、轻、中、重分4 个等级记分,无记0 分,轻记1 分,中记2 分,重记3 分。(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包括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取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5 min(4 000 r/min),以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BGP水平,以酶速率法测定ALP 水平,所用试剂、试剂盒均购自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以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左股骨颈、L2~L4骨密度值。
1.5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4%;有效:临床症状、体征较前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无效3 例,有效19 例,显效15 例,临床痊愈1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35/38);参照组无效10 例,有效21 例,显效7 例,临床痊愈0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68%(28/38)。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P=0.033)。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清BGP、AL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ALP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BGP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ALP 水平低于参照组,血清BGP 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L2~L4、左股骨颈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2~L4、左股骨颈骨密度值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比较(g/cm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比较(g/cm3
3 讨论
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下降,会出现以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约25%围绝经期女性会患有骨质疏松,引起骨骼压缩、身高变矮,严重者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骨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因此,临床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情发展,改善预后。
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痹、骨瘘”等范畴,中医认为其病位在骨,以虚为主,根源在肾,与脾、肝密切相关,治疗原则为益肾活血、健脾疏肝[5]。调更益经汤方中,熟地黄、杜仲滋补肝肾,强筋生骨;山药平补三焦;巴戟天调理任督,温补肾阳;沙参、酸枣仁滋补肾阴;鸡血藤、丹参、当归利水活血、通胞络,共奏通滞祛瘀之功;白芍、柴胡调畅气机,调达气血,通畅冲任;白术、党参健脾益气。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补肾、活血疏肝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参照组,L2~L4、左股骨颈骨密度值高于参照组(P<0.05)。提示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患者采用自拟调更益经汤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骨密度。血清ALP 是反映骨形成、骨转换特异性指标[6]。BGP 是一种非胶原蛋白,由成骨细胞合成、分泌,可直接反映骨形成速率[7]。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血清ALP 水平低于参照组,BGP 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提示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患者采用自拟调更益经汤治疗,能降低血清ALP 水平,提高BGP 水平。综上所述,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患者采用自拟调更益经汤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