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局部镇痛麻醉系统患者的临床护理

2019-12-18李文萍

魅力中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导管

李文萍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人民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700)

术后疼痛既影响患者情绪,也影响术后康复。一次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是治疗术后疼痛的新方法,即术者在关闭皮下组织前将镇痛药注入一次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的泵体内,通过在切口部位持续渗透麻醉药(其主要成分为盐酸罗哌卡因),产生镇痛效果。此方法较全身麻醉具有针对性强、对机体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但该镇痛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某些异常情况,如血块阻塞部分微孔、导管脱出或扭曲等,会影响镇痛效果。因此,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镇痛装置的性能、注意事项、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技巧。现结合本院普外科应用该镇痛系统的 189 例临床资料,阐述相关的护理措施。

一、护理措施

(一)心理干预大多数患者由于害怕术后疼痛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做好解释及心理护理非常重要。要向患者介绍镇痛装置的原理、优势、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支持和疏导。术前进行有效的科普宣教,安定患者情绪,减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危险因素,能更好地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

(二)提供舒适护理首先,手术切口皮下埋置的镇痛泵导管,以5ml/h 速度泵注 0.2% 盐酸罗哌卡因,总量 200ml。

护士除了在生活护理时动作应轻柔外,还应及时将镇痛装置放于患者身体两侧安全平坦的地方,而不应直接固定在切口上或切口周围,避免镇痛装置压迫伤口给患者带来再次创伤和痛苦。其次,要营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及时通风,确保良好的采光。第三,患者全麻清醒 6h 后取斜坡位,并制定出针对性的运动方案,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强化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

(三)镇痛效果观察此装置导管安放于皮下深层,药液经导管微孔渗出,还可能会有血块阻塞部分微孔,影响药液渗出致患者镇痛效果不全。所以,加药时应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应用后密切观察镇痛效果,同时需多次仔细观察输注泵弹性药囊回缩情况,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患者感觉疼痛难忍、视觉模拟评分(V A S)≥ 5 分,要及时汇报医生,可给予哌替啶 5 0 m g 肌内注射。

(四)一次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的维护一次性镇痛系统放置时间为2~3 天。镇痛装置包括输注泵、渗透导管和渗透导管导引鞘。将导管经渗透导管引导鞘置于切口皮下组织或肌层中,渗液导管与输注泵体连接。须尽量避免泵体及导管受外力引起破损或脱出,从而污染药液影响切口愈合。患者返回病房后,要认真检查导管固定情况,妥善放置镇痛泵,保持导管畅通。第一次翻身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示范,以防发生导管脱出或扭曲,并告知其不要随意拉扯导管,以免影响镇痛效果。药液注射完毕后应及时通知医生,由其将渗透导管慢慢拔出,正常情况下导管很容易移除。如果导管很难移除,要考虑到术者误将导管缝住的情况,应及时处理。

(五)不良反应的护理一次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使用的药物是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是一种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其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内,阻滞神经纤维冲动的传导,具有毒性小、安全性高的特点。但在神经阻滞中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

此外,如果罗哌卡因被误注入血管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惊厥、意识障碍)和 / 或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患者返回病房后,护士应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 1 次,并做好记录。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 6~8h 1 次,直到输注泵输注完毕。发生恶心、呕吐时,让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避免不良刺激,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吐治疗。

(六)切口护理为防止导管滑脱,术中放置镇痛系统时采用类似固定引流管的方法,将附近皮肤缝合一针,然后将导管打结固定。如渗透导管放置不当可能会出现切口渗液现象,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一旦出现渗液应及时更换纱布,保持切口周围干燥,一般不会造成切口感染而影响伤口愈合。

二、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2012 年 1 月至 2013 年 1 月术后使用一次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镇痛患者 189 例。男 102 例,女 87例;年龄 32~74 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47 例,肝癌根治术 89 例,胃癌根治术 53 例。本组患者术前 VAS 评分均为 0 分,且排除有慢性疼痛病史、酗酒史、神经 - 肌肉疾病等影响术后镇痛效果的患者。

(二)镇痛效果评定指标对本组患者静息状态下 5 个时点,即在术后 4、8、12、24、36h 采用 VAS 评分进行疼痛程度分级,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痛。1~3 分:轻微疼痛,可以忍受;4~6 分:中度疼痛,不易忍受,影响休息;7~10 分: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影响饮食与睡眠。

(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本组患者均于术后立刻打开止流夹,镇痛时间为 2~3d。镇痛效果良好(评定< 3 分)的患者 177例(93.7%)。发生恶心、腹胀 9 例(4.8%),呕吐 6 例(3.2%),2例(1.1%)肝癌患者出现切口轻度渗液,原因可能为低蛋白血症所致。经对症治疗后全部病例切口均甲级愈合。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导管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利多卡因、奥布卡因与丁卡因在喉镜诊疗中表面麻醉效果的系统评价Δ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导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