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扬琴演奏中的音色
2019-12-18高宁
高宁
(商丘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一、优美音色的追求
每一位音乐大师对音色都十分强调,德彪西曾说过:“弹奏我的音乐,每一个音都必须是最美丽的。”李斯特也认为:“各种不同音色是一个音乐家的调色盘,他的双手必须能完全掌握这些音色,随时应着我们内心的呼唤而发挥。”所有这些都说明了音色在音乐作品演奏中的重要性。
扬琴的音色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它不单纯是某一物体作用于另一物体的物理性问题,而是包含着音乐演奏中的多种因素的组合,其中包括:乐器本身的属性、演奏者的演奏方法以及演奏者对音色追求的主观意识等。
(一)优质的乐器
扬琴是击奏弦鸣乐器,颗粒性声音是扬琴的特色和所长。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扬琴效果的精妙写照。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乐器的构造及其属性决定了乐器获得优美音色的基本条件。
(二)科学的演奏方法
科学的演奏方法是演奏好一切器乐的必要准备。演奏者的不同持竹手型、击弦位置、角度、击弦动作的都会对扬琴的音色产生影响。就扬琴而言,一般意义上的优美的扬琴音色必须符合三个标准,即纯净、明亮、圆润。
1.正确的持竹手型。
持竹是演奏的准备,规范的持竹手型为指、腕、臂的灵活自如创造了条件。
持竹手型:手呈圆形空拳状,将琴竹柄放在食指第三关节指弯处,大指轻压在食指所贴琴竹柄的位置,中指第二关节上托琴竹柄,大指和琴竹成一直线。
2.合理的击弦的位置、角度。从声学原理要求,击弦点应尽量选择在有效弦长的七分之一、九分之一、十一分之一处,以便削弱或抑制那些不协和的第七、九、十一分音的振动。扬琴的最佳发音点从弦振动的物理现象来讲选择靠近琴码的位置,即有效弦长九分之一处,琴竹在这个击弦点上弹奏,能使全段的基音和各分段的分音都获得较充分的振动与协和的频率,发出音质丰满浑厚的复音。
击弦位置:结合目前普遍使用的402扬琴,最佳击弦点与琴码的距离:高音区约1.5~2厘米,中音区约2~2.5厘米,低音区约2.5~3厘米。演奏时击弦点太靠近琴码,声音生硬发梗;太远离琴码则音色发飘单薄。
击弦角度:琴竹头触及琴弦的角度与音色有密切关系,正确的角度应使琴竹头与击弦平行,使弦(3根或4根)充分均匀地受力,发出悠扬清脆的声音,如果琴竹头与琴弦存在一个角度或倾斜,下击时只能弹到一根或两根弦,声音就会轻飘无力,或出杂音①。
3.规范的击弦动作。琴竹击弹琴弦,是扬琴演奏的最基本形式,如何将力准确、迅速、畅通无阻的传递到琴头,是演奏成败的关键。
琴竹击弹琴弦,琴竹给琴弦一个作用力,琴弦也给琴竹一个反作用力。当琴竹击弹速度快,这样反作用力的能量就能得到最大发挥,引起的共鸣就丰富,使音色有立体感。反之,一部分反作用力被压抑,音响中的部分泛音效果会受阻,此时音色也就变得发闷,缺乏亮度。
击弦动作:保持手臂身体各部位自然放松,琴竹以腕关节为圆心,依靠手腕屈伸转动和手指捻托琴竹的合力,产生瞬间突发的击弹力量,触弦时间尽可能短,讲究干净,敏捷。
中央音乐学院桂习礼教授曾形象的阐述:“如果把扬琴演奏的力比做一条溪水,它通过有关部位所形成的渠道,应该是顺畅流通的。任何一处出现障碍或阻塞,都将妨碍这条溪水的流通,造成演奏力的无谓消耗②。”
二、特殊音色的追求
音色对于演奏者来说是重要的,它是演奏的基础。没有良好的音色,根本谈不上音乐的表现力,当然也不会有所谓的音色美。其实,任何美都是相对而言的,离开了充分的感情支持,美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如小提琴家薛伟在对《梁祝》演绎时,强调在演奏中做了一些戏剧化处理,在最后主题再现的时候,他把一些煽情的华丽装饰音去掉,采用的是那种比较遥远的、忽隐忽现的声音,进而意境强化而把音符淡化了。因为经历了那么一个惨烈的爱情故事之后,剩下的只是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一种刻骨铭心的更深层次的怀念或是思考③。他这样的处理会让听众耳目一新,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在扬琴作品《拉萨行》引子[雪山吟]中,演奏者在在演奏第一个和弦时,要求两手从琴弦的最左端开始轮竹,慢慢轮向右端直到最佳击弦点。力度要求由弱渐强再渐弱;音色要求由暗淡到明亮再到暗淡,表现了悠远、辽阔的雪山景象。
又如,在演奏扬琴作品《乡村抒怀》时,要在琴头上贴上金属片或反竹。试想一下,金属片撞击金属质地的琴弦会是什么音色?这样做的主要目地主要是为了追求一种清脆而明亮的音色以表现美国乡村音乐那种欢快嘹亮、活泼舞蹈的异国风情。
以上所说这些都属特殊音色范畴,它们都是根据乐曲及情感的需要对演奏进行的特殊处理,为的是更好的渲染气氛、更精确的表达作品。
三、结语
科学规范的演奏方法是获取优美的音色弹好乐曲的最基本前提,也是诠释一部作品的最首要因素。但任何一种乐器的演奏,都是音乐把“案头之品”转化为实际音响的二度创作,只有运用科学规范的演奏方法,深入了解自己乐器本身的属性,了解作品的地方特色,了解作品的表现内容,才能够更完美的演绎作品。
注释:
①谢玉虹.《扬琴演奏中怎样丰富音色的表现力》.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2000全国扬琴艺术研讨会论文集.第59页
②桂习礼.《扬琴演奏的手臂运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2000全国扬琴艺术研讨会论文集.第55页
③薛伟.《从音符到音乐》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