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宋“马”诗词研究
2019-12-18刘健王清阳王藩仁
刘健 王清阳 王藩仁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 成都 610213 )
引言
在唐宋诗词丰富的动物意象中,马意象出现频率极高,常见的有“白马”、“天马”、“战马”、“舞马”、“宝马”、“老马”、“瘦马”、“病马”、“马撕”等意象,这些丰富的意象,传达除了“马”所代表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丰富。唐宋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唐宋诗词中“马”意象的运用,极为清晰地展示出马意象的不断定型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透过这些意象,来进一步地剖析唐宋人的审美及文化心理,也能更好地把握“马”这一物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一、唐宋诗词中的“马”意象
(一)唐宋诗词中的“白马”意象
唐宋诗词中出现了丰富的马意象,而其中的“白马”意象出现次数尤为繁多。据粗略统计,“白马”一词在《全唐诗》中出现208次,在《全宋诗》中出现241次,在《全唐五代词》中出现8次,在《全宋词》中则有15次。诗词中的“白马”意象,己不再是单纯的生物意义上的马,而是为人类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因而需要对此意象的不断使用与定型化过程进行细致分析,以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白马”意象在唐宋诗词中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是作为完美男性形象的衬托与象征。它所代表的男性形象,既可英勇走马驰骋战场、纵情射猎,同时又可策马悠游赏春,甚至还多走马章台、风流不羁,且多为富贵公子,而也因其风度翩翩,多成为万千少女的意中人。而“白马”因其颜色白而洁、外形高大、风姿英勇而成为完美男性出现场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意象,甚至成为其象征。
(二)唐宋诗词中的“天马”意象
“天马”意象是唐宋马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天马”一词在唐诗中出现47次,在宋诗的出现次数则高达196次,唐五代词、宋词中亦有“天马”意象。而由汉武帝的《天马歌》中刻画的天马形象发展而来,唐宋诗词中的“天马”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浪漫色彩。唐宋“天马”意象是众多马意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此意象使用的分析,可以借此发现“天马”意象背后的大量的文化信息,以期望更好地把握文人的心态与民族性格。
(三)唐宋诗词中的“舞马”意象
“舞马”意象是唐宋马诗词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意象,展示了马的形体美与动态美,也是唐宋宫廷娱乐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舞马即善舞之马,即在长期的人工训练之后能做随音乐做一些舞蹈动作的马。“舞马”意象不仅出现在诗词中,在辞赋中亦有详细的刻画,如南朝宋谢庄的《舞马赋》、梁张率《河南国献舞马赋应诏》、唐钱起《千秋节勤政楼下观舞马赋》及两篇无名氏的《舞马赋》。马作为体型高大的动物,其舞蹈兼具力量与柔性之美;其场面之盛大,象征着歌舞升平之盛世;而由于玄宗“舞马”活动引起的社会变迁,“舞马”被视为“祸国”的代表;而“舞马”的命运遭际,亦是身不由己的文人的象征。唐宋诗词中众多的“舞马”意象,折射出唐宋社会思想的不断变化。
(四)唐宋诗词中的赢马意象
唐宋诗词中除了赞美马之力量与风度的“白马”、“天马”等骏马意象,还有一类赢马意象,也成为诗词中不断刻画的意象。这类羸马意象包括疲马、老马、瘦马及病马等力量受到限制的马,诗词中多借此传达出羁旅天涯、壮志不己、文人傲骨及理想困境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多数情况下,羸马或老或病,或瘦或残,有时这些特点则交织在一起,共同传达出文人受到压抑及摧残的状况,这类意象多关涉士人的政治情怀,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
(五)唐宋诗词中的“马嘶”意象
唐宋诗词中出现了大量的描写马撕鸣的意象。马作为一种动物,其叫声多为偶然、自发性的行为,但作为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意象,马的撕鸣己具有了一种人为化、固定化的意义,其多与诗人自我的特定情感有关,能够折射出诗人的特定心态。在唐宋诗词中,“马嘶”意象被频繁运用,唐诗中出现达百次以上,宋诗中则到了三百多处,唐五代词及宋词中的出现次数也达到了百次以上,在这种大量的运用当中,“马撕”之意象自然也具有了愈加广泛及相对固定化的意义。
二、宋马诗词的意义与影响
由于马在古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要作用,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即有了诸多的马意象。而唐宋时期在政治、经济及文学上均处于高度繁荣的时期,且在历史、文学发展史上都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而唐宋诗词中的马意象,亦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唐宋马诗词的创作,既是对先唐马文学的继承与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对元明清的马诗词创作起着多方面的示范与推动作用。而唐宋“马”诗词的创作,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与民族精神,同时也影响着传统文人的审美。
首先,在“马”基本的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的固定化历程上,唐宋马诗词的创作具有着其他时代的创作都无法达到的高度。这主要是从马意象的多重运用上来看,“马”这一意象背后包含的文化象征意义,在唐宋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挖掘与创新,唐宋人不仅咏马,还画马、舞马。“马”这一物象背后,包含着政治文化、羁旅文化、战争文化、富贵文化、游冶文化等多方面的内涵,涉及的感情也有家国之痛、个人抱负、思乡怀人等各个方面,而这些文化内涵,也通过唐宋诗词大量的运用,得以强化与固定,后世的马文学创作,基本沿着唐宋马诗词中的创作道路发展。其次,唐宋马诗词的创作,由于其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塑造民族性格及文化心理甚至审美方面,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马作为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人才的象征,都反映出人们对于现实的关怀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将马作为抒发内心志向及不平志气的一个载体,也反映出唐宋人的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体现出强烈的个人意识。此外,以马来写羁旅之思、闺怨情怀,也反映出个人意识的觉醒及对“情”的重视。不过仍以马来象征而不直写,其实还是受传统诗教观的影响。而对马的审美,也经历了最初相马阶段的重视外在形象到重内在品德、才能,最后题画马诗的创作,更是反映出唐宋人对马的关注已涉及其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感,这即反映出马文学的不断发展的历程,亦是文学创作中对人性、审美的逐步关注过程的一个折射。
结语
总之,唐宋诗词中的咏马作品及对马意象的运用,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创作出了数量众多且艺术水平高超的咏马作品,同时对马意象的定型化与成熟化也发挥着重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影响着后世文人的创作心理及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品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