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9-12-18周庆
周庆
(重庆市巫溪县峰灵镇中心小学校,重庆 405800)
多媒体在美术课堂中可以使书本上平面的知识变得立体,使静转化为动,使抽象转化为具体,使知识更加多角度多层次的直观地呈现到学生们的面前,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以及激发学生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具有很大帮助,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启蒙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美术基础打造的更加结实与牢固,一定会使初高中、大学以及之后的事业生涯更加顺利,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事半功倍。
一、将教学内容情景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由于设备的限制,老师上课的工具和形式都是单一的,上课依靠黑板和粉笔,讲课则靠一张嘴,学生们也只能在下面翻着教科书,靠着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将知识的脉络和框架补充完整。同时因为每位同学的理解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所区别,最终班里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而多媒体则可以在最大程度下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因为多媒体正是应用现代技术,将课本上生硬晦涩的知识生动的展示出来,可以辅助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得以更加直观的看到知识的全貌,窥见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学习《闪光的烟花》时,教师就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好与烟花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然后在上课时播放给同学们观看,因为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形象记忆的理解正是深刻的时候,此番教学方式也能让学生们回忆自己以前看过的烟花,回想自己看到的烟花是什么样子的,可以请学生主动上台向同学们说出自己记忆中的烟花,这样在之后的手工操作中也会少些生硬感与滞涩感。等到手工操作的环节,老师可以将本节课需要的工具图片列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工具,根据自己回忆中的烟花开始制作,最后作业完成后老师可将其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学生们互相评价欣赏。
二、增加表象积累,开阔学生视野
在以往的美术课堂中,因为学生们年龄尚小,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在进行某些作品的创作时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何做起。而往往教师因为这些知识都属于常识的范围内而无法轻易的对学生们解释清楚,导致学生们越加糊涂,最后做出的作品也是千奇百怪,老师对此也感到无奈。而在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则可以使某些事物具现化,极大地扩展了课堂知识的容量,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的表象,扩大学生们脑海中知识的储存量,为创作作品提供更多的灵感。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印纹》这一课中,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物品的印纹游戏体会到印纹的形式美感,然后通过简易的自制图章,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对于尚处于人生发展前期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对事物的认知还很懵懂,即便可以指出一个物品的名字,认识到这个物品是什么,但是要想让他准确的描述或者画下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尤其是当教室中没有现成的物品时。而多媒体则可以避免这一缺点,当学生想要雕刻什么物品而教室中又缺少的时候,老师就可以上网搜索相关物品的图片,将其放在大屏幕中,这样不仅学生雕刻物品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会得到提升,同时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拓展,可谓一举两得。
三、对教学成果展示的普及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由于教室大小的限制以及作品的多样性,当学生的美术作品完成之后是很难将学生的作品全面的展示在每个学生的面前的。而美术又强调一个直观性,不管是教师讲授的内容还是学生最后呈现的作品都是最好以直观的形式展现,这也是为了增强老师上课的效率,让学生可以对作品理解的更加深刻。而多媒体则可以将学生们的作品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保存下来,然后通过大屏幕进行展示,可以进行单个作品的展示,也可以将几幅作品一起展示,教师可以将作品进行对比对学生们讲解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应该如何改正,相应的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得到提升,对上课的重点记忆得也会更加牢固。
例如在《我的新朋友》这一课中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好朋友的特征,并用绘画或者剪贴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时间的限制,我在这一课中要求学生们将自己的好朋友画下来。当所有的同学都将作品完成后,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我将这些作品录到大屏幕中,展示给全班同学看,挑其中的几幅典型作品进行评析,告诉学生这个部位正确的画法是什么,怎么画能使人物更加美观或者更加立体,然后再将几幅画进行对比,告诉学生可以学习对方的什么画法,彼此吸取经验,完善自身的美术技巧。
总而言之,在小学的美术教学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不仅使原先因为设备的原因无法进行的课程完美的进行下去,并且还能使学生对知识和作品的理解更加直观和深刻,从而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既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点难点,又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推动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