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典永流传
——浅谈小学京剧进校园的实践与探索
2019-12-18那森巴特
◎那森巴特
2018年初,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决定将京剧带进中小学课堂教学之中,并同时建设50所以京剧为传承的特色学校,以此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对于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扬而言,通过将京剧纳入教育课程之中的举措,则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对于京剧的兴趣,是实现文化传承的关键途径。
一、京剧进校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必要性
1.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来看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独具魅力,是人类文明中很重要的一份子。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从教育角度来看
京剧进校园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孩子们欣赏到京剧,更是一种对审美的培养和对审美的认知。美育是当前素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美育对于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铸造人的灵魂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二)可行性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乌鲁木齐市第92小学(以下简称“92小”)京剧班的学习已经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之道。
京剧是一门综合于“唱、念、做、打”的多元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融合了声乐、舞蹈、武术、杂技、表演等诸多的艺术形式为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人文、历史等元素,京剧也被称为“国剧”。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一定的基本功是胜任不了京剧表演的,京剧班的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走台步、基本功训练、呼吸训练、唱腔训练,眼神的训练等。京剧唱段的一招一式都是要精雕细琢,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这不仅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模仿,每次的训练都要到位,也要求孩子们有悟性、有灵性。92小京剧班的男生们学唱的是《红灯记》当中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唱段,女生们学唱的是《红灯记》当中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段,刚开始都觉得学起来好难,作为教学管理老师我都替孩子们捏把汗。这些经典的京剧唱段大家都能哼唱几句,但在正规的学唱时还是困难不少:京剧团老师要求很严格,不仅对于运气、换气、吐字、咬字等有专业的要求,还要求单拉山膀、涮腰、腕花等戏曲的“唱念做打”相结合,着实让孩子们吃不消,也让一些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作为指导教师,我们坚持给孩子们讲授任何学习都没有捷径可走,唯有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厚积薄发,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二、京剧进校园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对于京剧进校园持久性的担忧
随着京剧进校园的教学活动全面铺开,全市校园内已经掀起了学习京剧的热潮,相应的各类比赛遍地开花,呈现出文化繁荣的景象。但作为京剧进校园的具体实践者和执行者,学生和我们教师最大的担忧就是京剧的学习能否长期坚持下去。
(二)对后续师资培训的担忧
京剧的学习是长期性的,作为京剧班的负责教师我和学生们总是害怕有一天京剧老师不来教学了我们该怎么办,学了一半的孩子们该何去何从。
三、对策和建议
(一)敢于创新,教学形式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一定非要让“唱”成为主角,其实可以采用京剧名家名段欣赏、京剧脸谱的讲解、京剧各行当的讲解、京剧服饰的讲解、京剧艺术表演的讲解等形式让学生深层次了解京剧。京剧进校园让学生唱会几个经典唱段不是唯一目的,我们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愉悦的艺术氛围,让师生沐浴在艺术的美好当中,享受艺术之美,享受京韵之美。
(二)京剧学习和声乐基本功相结合
学校请来的京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认真负责,他们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让我深感敬佩。虽然我不具备京剧老师的专业素养,但通过每次的教学助教工作,我也在思索如何在京剧班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京剧老师一周只能来校集中学生们训练一次,作为助教,我完全可以通过平时的大课间组织孩子们到排练厅进行基本功的训练,通过专业的发声训练、动作的排练等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结语
92小的“京剧进校园”正如火如荼进行着,作为一个普通的音乐老师我跟孩子们一起享受着京剧的艺术之美、高雅之美。京剧的修炼是一个长期坚持、相当艰苦的过程,希望孩子们在这过程中能够坚韧不拔,能够持之以恒,学到真知,学做真人。我们正沐浴着春风,享受着京腔京韵,憧憬着美好。希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希望我们的京剧之路越走越长,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