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如何开展情境教学
2019-12-18汪剑锋
汪剑锋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五中学,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物理情境的创设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有许许多多的方法,物理本身是生动有趣的,随着新课程的推出,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物理情境中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创设合理的物理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多时候考虑的是完成教学任务,而并非是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期间未进行主动地思考,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是极为不利的。长时间,学生在这种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的环境中学习,便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另外,在物理学习中,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难以在学习中获取成就感,增加学习兴趣。长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难以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初中物理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吸引学生的兴趣,建设高质量的课堂。
初中物理的学习,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在学习上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更多的是一种机械、枯燥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情境教学法,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式。通过良好的物理情境创设,能够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以及了解,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物理课堂。而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呢?这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的。毕竟,情境的创设,是依托于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的。下面就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开展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一、加强实验,创设课程学习的相应的物理情境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要大力加强实验,为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感知和思维,并且还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作为物理教师不能消极等待,应有“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精神,通过因地制宜和因陋就简或寻找替代性实验的办法,以保持物理课应有的浓厚本味。如教学“电流的强弱”时可以安排在实验室上课,边学边做实验,有了电流表这一实物这种物理情境可以使学习使用电流表的能力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也更浓厚。
二、使用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创设记忆深刻的相应的物理情境。
(一)利用诗歌、典故和故事等,将学生带入物理情境.
用“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链当空舞”的诗句作为“光的色散”一节的开头;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绝句作为“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引课,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使学生在对诗歌的欣赏中,将思维转向物理内容,从而进入物理世界。
(二)运用夸张、类比手法,将学生带入物理情境
对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适用范围,学生总感到不易理解和记忆,但若赋予夸张、形象的比喻,则可增强对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化知识的记忆。如对“电路和电流”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还没有学到电阻这一概念,以致学生不能很顺利地分析电路。这种情况,教师如果将电荷的移动类比成人的流动,遇到山路(即电阻大的用电器)时,会选择平路(即电阻小的开关或电流表等)这条路走,分析短路时就容易多了,也容易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三、多联系实际,创设实在具体的相应的物理情境。
教学中所举的例子,与实际密切相连,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杠杆”时,可以先提问学生是怎样开汽水瓶盖的,然后演示起子,与生活息息相关,马上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虚拟性的相应的物理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模型、电化教学互联网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加之教学挂图,教学简笔画,可增大教学信息容量,创设相应的物理情境,增加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相应的物理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起重要作用。
例如在学习浮沉条件应用时,运用潜水艇或鱼的模型,围绕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创造条件实现物体上浮、下沉、悬浮进行探讨。又如在教学《家庭电路》这一节时,用flash将触电情形生动地表现出来,在教学《眼睛和眼镜》这一节,用幻灯片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具体情况放映出来等。
总之,初中物理的学习,是一个兴趣培养的过程,而并非简单的解题过程。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学生的主动探究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了,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情境,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思考。毕竟,教师对整个课程有着较大的影响,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努力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我国建设人才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