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9-12-18曹冬玲
曹冬玲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郭村学校,河北 保定 072154)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整个小学教学阶段最重要的内容。在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阅读教学比重已经给出了明确规定。要求课程安排足,教学要具有创新性与时效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遵循“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原则基础上,要积极进行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通过综合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与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一、在激趣基础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对于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有一部分学生是乐于阅读,喜欢阅读的,那么针对这部分同学,教师要着重规范他们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更好地体验阅读的乐趣。对于尚未对阅读产生兴趣的学生,教师要充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上阅读,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在这个前提下,阅读教学才能够顺利展开,教学效率才能够得以提高。
比如:《四个太阳》一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根据课文主旨设定教学目标,为了可以帮助学生们快速领会文章主旨,激趣是首要环节。教师制作太阳普照万物,植物健康生长的多媒体课件,播放课件的同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万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吗?”有的同学回答“需要水”,还有的同学回答“需要阳光”,教师抓住这个关键点,强调:“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存都离不开水和阳光,那么阳光是太阳照射下来的,你们知道在這个世界上有几个太阳吗?”听到教师这样提问后,学生们都纷纷回答“一个太阳”,“可是,天空中如果一下子有又多了三个太阳,会怎么样呢?”我的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他们都觉得非常“难以理解——怎么会有四个太阳?”,甚至有的学生已经开始迫不及待,跃跃欲试,想要站起来发问。通过引导激趣式的提问,学生的阅读欲望很快就被点燃,不仅为学生阅读课文奠定了基础,而且活跃了气氛,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二、创设恰当情境,感受主题阅读之美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常见,通过合理创设情境,将学生思维引入阅读内容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对于文章内容领会更快,更深刻。教师要充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知识阅历,恰当选择阅读主题,通过图片、视频和音乐等素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阅读文本。
比如:在学习《猫》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课前准备好有关猫的资料、图片、视频等,在上课之初就播放多媒体动画,动画中是各种猫咪的相片,有奔跑的、有捉老鼠的、有睡觉的、有爬树的,这些可爱又调皮的猫咪一下子就将学生的目光集中了起来,学生的思维会被吸引到了有关猫咪的主题中,这个时候教师以此为基石导入课题,进行课文初读,学生想象猫咪的形象,对于课文体会会更加深刻,更加能够体会猫咪的可爱、调皮的习性。
三、注重朗读训练,提升阅读感悟
阅读的核心依旧是“读”,通过范读、精度、领读等各种阅读方式,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主题与精髓。在小学阅读课堂上,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语言品味、课文体悟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注重朗读训练,因文而异,采用合适的、不同形式的读,通过朗读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其领略主题阅读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比如:《桂林山水》这篇写景的文章,是非常好的朗读训练素材,尤其是其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的段落,不仅将桂林的山水描写得惟妙惟肖,真切动人,还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文章中的内在价值,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可以单独拿出一节课的时间,以这篇文章为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可以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看看哪个小组朗读最好,评分最高,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于精彩段落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结合单元主题,拓展阅读内容
小学语文课本教材内容都是依据单元进行主题设计的,比如亲情、童话、艺术、信息等,这样就为主体阅读教学提供了思路和材料,结合主题进行拓展教学,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学习了这个单元之后,学生都仿佛沉浸在美好的自然景色中,流连忘返。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以“感受大自然”为主体组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和电子阅览等方式搜集有关描绘自然的文章,可以是赞美自然之美的文章,也可以是描绘自然中某一个景象,某一个现象的文章,等等。通过这样的主题阅读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巩固课本知识,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在举办“感受大自然”主体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涨,可见这样的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并且成效显著。
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很多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有一部分是教师本身的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客观正视、改正它们,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要求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现状,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