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大咖聚博鳌 各显神通论猪业
——记2019 博鳌猪业科技论坛

2019-12-18本刊编辑王泽程

猪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猪业中国农业大学养猪

本刊编辑/王泽程

继往开来 翻养猪业新篇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吴常信教授,韩国翰林院(科学技术院)院士、韩国国立忠北大学校金南衡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冯力研究员,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田克恭研究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刘娣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胡晓湘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施正香教授,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秘书长张咸胜研究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机械化养猪工程分会主任委员李职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席清社长,天津市农学会副理事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付润亭先生,天津市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猪业科学》主编孟庆江先生,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理事长许典新先生,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丛晓红女士,海南省养猪行业协会杨起银秘书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机械化养猪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种猪信息网&《猪业科学》超级编辑部总编辑孙德林先生等行业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中国猪业现代高新技术成果》专著主编聘书颁发仪式

开幕式上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机械化养猪工程分会主任委员李职研究员,海南省养猪行业协会杨起银秘书长,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巨宏先生,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席清社长,天津市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猪业科学》主编孟庆江先生分别发表致辞。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秘书长张咸胜研究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机械化养猪工程分会主任委员李职研究员和天津市农学会副理事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付润亭先生为联盟理事长单位授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席清社长、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丛晓红女士和天津市畜牧服务中心副主任、《猪业科学》主编孟庆江先生为“面向未来中国猪业30 年发展行动”学术丛书各专著主编颁发主编聘书。

展望未来 学术助力

中国科学院吴常信院士报告题目为“未来中国猪业30 年发展畅想”。吴院士谈到,在未来30 年的第一个10 年:智能养殖可以培养出“超级猪”,主要是通过大数据、信息科学、物联网在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疾病防控、经营管理上的广泛应用和X 线成像、超声、CT 电脑断层扫描、核磁共振等影像技术在猪业生产上的应用,完成“超级猪”计划。后面20 年:合成生物学的启示,是否可能产生“牛精猪”?通过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部件、装置和系统,重新设计已有的、自然的生物系统,达到造福人类的目的。根据其他行业的合成生物学成功,“牛精猪”值得尝试。

全国猪冷冻精液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授牌仪式

中国种猪信息网&《猪业科学》超级编辑部总编辑孙德林先生发表致辞

天津市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猪业科学》主编孟庆江先生发表致辞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机械化养猪工程分会主任委员李职研究员发表致辞

韩国翰林院(科学技术院)院士、韩国国立忠北大学校的金南衡教授分享了“异种器官移植:猪能不能拯救人类生命?”报告。生物器官移植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方法,目前猪的各种器官的移植都具有临床基础,其中,眼角膜和胰腺器官移植手术有一半以上的临床基础。生产免疫猪的主要流程为敲除引起免疫排斥的基因,导入人类免疫系统基因,利用转基因细胞生产克隆猪。生产克隆猪主要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研究显示,猪的肺和肝移植到灵长类之后存活时间最短,眼角膜存活时间最长。研究表明,转基因猪和人类的肝功能生理、结构特征大部分相似。对于烧伤患者,可通过猪的皮肤异种移植成功进行修复和治疗。

中国工程院李德发院士分享了“中国猪营养研究进展”报告。李院士说在过去前辈研究基础上,记载当代最新的研究成功,以启迪后代继续学习,继续前进。P 理论中P=(G+E+N)×M,P 代表Production、Profit、Problem。在最大化断奶仔猪采食量的营养方面需低剂量抗生素及治疗用锌、喷雾干燥血液制品、限制豆粕在保育料中的添加量、利用乳品原料提供乳糖;管理方面采用粥状饲喂和电子饲喂、提供干净的饮用水、调节畜舍温度。乳糖是首选的能量来源,乳糖酶活性高,淀粉酶活性低。为了更好地增强仔猪生理机能,教槽料的乳糖水平应与猪乳中乳糖水平相近。教槽料增加仔猪断奶后的采食量,减少断奶生长迟滞;母猪产奶量不足可能会限制仔猪的整体性能,包括生长迟缓、腹泻和死亡率增加。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刘娣研究员分享了“中国地方猪未来30 年发展机遇与挑战”报告。猪业发展,猪种为先。假如非洲猪瘟常态化,那种猪缺口将成为重要问题、种猪国产化成为刚性需求、育种能力提升迫在眉睫,就需要更多利用我国猪种资源,更多培育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猪品种,用更好的种猪发展优质高效的猪产业。我国丰富的地方猪种和已引进资源,是催生猪业自主育种的内生动力,最后实现中国猪产业在非洲猪瘟中的重大突破。2006 年6 月2 日原农业部公告(第622 号)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138 个,其中地方猪为32 种。2014 年2 月14 日原农业部公告(第2061 号)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159 个,其中地方猪由原来的32 种增加到42 种。对于地方猪种的发展,刘娣研究员给出4 点建议,1)加大资金投入,保持育种工作的延续性;2)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化运作;3)整合力量,开展区域联合育种攻关;4)鼓励育种,立足市场根本。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胡晓湘教授分享了“猪基因组精确编辑抗猪蓝耳病技术研究”报告。研究者们一直在探寻PRRSV 抗病育种的新技术。前人利用RNA干扰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在抗猪蓝耳病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成效并不十分显著,猪活体水平的抗病力都不是很强。CRISPR/Cas13d 可以高效介导哺乳细胞RNA病毒的精确切割,却不改变宿主的基因组。多数RNA病毒和DNA 病毒的生命周期中,都有RNA 转录的时期,提示我们:也许CRISPR/Cas13d 存在高效、灵活抵抗各种病毒的潜质,包括非洲猪瘟!CRISPR/Cas13d 的基因组大小,刚好适合AAV 病毒包装以后进行体内递送,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的抗病毒方式,有利于产业转化和应用。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巨宏先生发表致辞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席清社长发表致辞

海南省养猪行业协会杨起银秘书长发表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吴常信教授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李德发院士作报告

韩国翰林院(科学技术院)院士、韩国国立忠北大学校金南衡教授作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冯力研究员分享了“中国ASF 疫苗研发及防控思考”。他介绍了ASF 疫苗研发可行性与进展、影响疫苗研发与应用关键因素。目前,针对非洲猪瘟的疫苗研制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科技攻关任务,疫苗要能够有效地阻断流行传播、安全性要达到活苗应有标准,同时具备大规模生产工艺的可行性。他同时介绍,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需要突破生物安全性、大生产工艺等瓶颈。

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田克恭研究员分享“ASFV 抗体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报告。他从当前ASFV 抗体检测的临床需求、ASFV 抗体检测技术核心原材料的研究及ASFV ELISA 抗体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学术分享。

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代文教授分享了“3F 营养技术与生猪生产”报告。3F 技术是实现猪精准营养和生产潜力的关键,提出3F 是因为当前营养方案不能满足猪的生物学需要;变革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猪的遗传潜力3F 包括配方(Formulation):优化营养结构,满足精准需要;发酵(Fermentation):改变化学结构,提高利用效率;液态(Fluid feed):调制流体饲料,增加采食量。陈校长还提到了非洲猪瘟背景下抗病减抗饲粮配制要点,要注意防霉抗氧化、调节免疫、肠道保健、优化营养结构。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施正香教授分享“现代化猪场的舍内空间设计与空气质量控制”报告。建筑和环境设计中应“以猪为本”,根据猪只体温调节特点为其设计针对性的猪舍。中国农大倡导的健康养猪模式与工程技术,在舍内配置合理的功能区域,即躺卧区、采食区、饮水区、排泄区、活动区等,实现猪群的自我管理,从动物福利角度配置满足猪行为需要的相关设施,改善舍内饲养环境,减少应激,提升猪群的抗病能力。基于猪不同部位的温度要求,采用局部环控设计,为猪提供舒适的躺卧环境,利于节能、降低运行费用。舍内空间设计对养猪生产的影响空间需求是实现健康养猪重要要素,在空间环境设计中,应统筹考虑群体大小、饲养密度、经济占栏面积、圈栏尺寸、猪舍单元配置等参数,群养更有利于母猪行为表达和建立和谐社群关系,减少争斗和混群应激,改善繁殖性能。猪场空气质量的控制与改善,猪舍环境差会产生影响人畜健康、交叉感染、畜禽生产性能等不利影响,需源头控制—减少产生,过程控制—减少排放,完成对环境的改善。

“面向未来中国猪业30 年发展行动”系列专著进行时

中国农业大学胡晓湘教授作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冯力研究员作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代文教授作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施正香教授作报告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刘娣研究员作报告

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田克恭研究员作报告

10 月29 日晚,“面向未来中国猪业30 年发展行动”系列专著开放式编委会在东屿岛大酒店的海景会议室举行。会上中国种猪信息网&《猪业科学》超级编辑部总编辑孙德林先生介绍了“面向未来中国猪业30年发展行动”各项活动目前进行的情况及后续的规划。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丛晓红副总编辑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的情况与专著编写的时间节点要求。接着各分册主编及团队分别介绍了阅读人群定位、编写大纲、主要参编人员等内容。

《猪基因组育种》主编为浙江大学的潘玉春教授。主要编著人王起山教授介绍了编写背景、编写内容、编写团队、编写基础等。书中基本原理篇对应读者为专业教师和研究生,主要环节篇对应读者为政府和企业领导,实践应用篇对应具体的育种工作人员。该书编写特色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上通俗易懂、编著内容会有本团队的研究最新成果。

《基因编辑与抗病育种》主编为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胡晓湘教授。根据胡晓湘教授的介绍,书中主要内容有猪主要疾病概述、猪的免疫系统、猪的抗病研究、猪基因编辑与抗病育种、基因编辑猪的生物安全评价、基因编辑抗病新品种培育展望等章节的内容。该书的主要特色为涵盖基因编辑技术最新进展、突出基因编辑用于猪抗病育种的优势、全面综述已有基因编辑抗病育种猪的实例、提出基因编辑育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日后发展趋势、系统总结目前基因编辑猪安全评价。

“山东利邦牧业”非洲猪瘟论坛合影留念

《猪的肠道健康与营养调控》主编为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彭健教授。彭教授结合当前我国生猪生产面临的重要挑战—即自2020 年1 月1 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自2020 年7 月1 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的农业农村部公告,介绍了该书编写背景。书中上篇介绍猪消化道的结构、功能和发育,猪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发育,肠道的营养代谢,猪的主要消化道疾病,应激与猪的肠道损伤。下篇介绍低蛋白日粮与肠道健康,功能性氨基酸与肠道健康,功能性日粮纤维与肠道健康,功能性脂肪酸与肠道健康,功能性添加剂与肠道炎症控制,促进肠道功能成熟和稳定的菌群干预技术,饲料加工技术提高肠道健康。

《绿色养猪与健康》主编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张宏福研究员。主要编著人陈亮老师介绍了丛书的编写背景、大纲及主要参编人员等内容。该书的主要内容为种猪绿色选育与高效繁殖体系营养调控与绿色健康养殖、猪场设计与环境安全、猪场疫病预防与净化、饲养管理模式与猪群健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数字化智能化养殖技术。

“面向未来中国猪业30 年发展行动”系列著作开放式编委会合影留念

山东利邦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肖振州总监作报告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陈家锃博士作报告

重庆农信生猪交易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彬先生作报告

《猪主要传染病与防控新技术》主编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冯力研究员,该书的主要绪论内容为我国猪传染病防控研究的主要成就,包括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我国猪传染病防控研究的发展方向,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总论包括猪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猪传染病发展趋势、猪传染病防控要点、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各论包括猪呼吸系统疾病、猪消化系统疾病、猪繁殖系统疾病、猪神经系统疾病、多系统感染疾病。该书的特点为吸纳最新疫病/最新技术/最新成果/最新理念,科技前沿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面向一线养殖人员/集约化猪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展望未来趋势。

《中国地方猪种种质特性研究》主编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刘娣研究员。主要编著人何鑫淼老师介绍了该书的编写大纲与进度安排。该书总论包括中国地方猪文化、中国地方猪种概述;一般技术讨论章节包括地方猪种饲养管理技术、地方猪种繁殖性能测定技术、地方猪种生产配套技术、地方猪种肉质分割和检测技术;地方猪种质特性章节将拟区域叙述,每个区域选择3 ~5 个有代表性的地方猪种,将从发展回顾、育种进程(培育了哪些新品种)、历史进展;品种特征、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肉质性状、杂交利用;研究进展、产业开发等内容进行叙写。

《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主编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熊本海研究员。主要编著人唐湘方老师介绍了该书选题背景、编制设想、工作基础、时间安排,该书的主要内容有信息智能感知技术、养殖环境控制技术、饲料配方优化技术、精准饲喂设备制造技术、猪场数字化管理与大数据平台技术、猪肉质量全程溯源技术,其中将介绍国内外研究进展,理论与实用案例,会是图文并茂,附二维码视频。

《养猪与疫苗》主编为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田克恭研究员。主要编著人肖燕老师介绍该书总体设计与规划,包括养猪概论、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与生产、新技术应用;各论内容为猪用细菌疫苗、猪用病毒疫苗、猪用寄生虫疫苗。

《福利化养猪与工程防疫》主编为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保明教授。主要编著人施正香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该书的主要编写大纲,以福利养殖工艺与工厂配套为整体思路,主要内容有母猪福利化养殖工艺与工程配套、断奶仔猪福利化养殖工艺与工程配套、育成育肥猪福利化饲养工艺与工程配套、福利化养猪环境控制技术、规模猪场生物安全工程防控理论、规模猪场工程防疫的安全消毒技术、福利化养猪与工程防疫的实践。

《猪繁殖理论与实践》主编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曾文先教授。该书主要内容有母猪精准营养调控、公猪精准营养调控、精子的发生与成熟、精子的结构与代谢、精液、精子的发生与成熟、人工授精、母猪发情与发情控制、猪繁殖技术进展。

《猪病毒病研究与防控》主编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王靖飞研究员。该书主要读者定位为青年猪病研究科技工作者,在读博士、硕士,猪场疫病防治及养殖人员。专著特色为传递核心知识点,语言精练、简洁、准确,配高质量插图,病毒形态及结构(电镜及结构图),基因组结构(模式图),当前进化特征(进化树),当前全球分布(地图),突出“新”(新知识、新技术、新观点),突出实用,是读者手边参考书。主要内容有病毒概论、猪病毒病各论、猪病毒病防控新技术。

成都兴旺药业有限公司赵琳副总经理作报告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高远飞副总裁

上海卡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周立臣副总经理

广东猪仙子繁育科技有限公司邹海燕总经理作报告

以重塑养猪强国为己任

在总结会上,孙德林教授说:“当我国著名动物营养学家、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代文教授走上主席台,正在准备发表演讲时,他第一句话就说,‘很荣幸受邀来到这个高大上的会议’,我在台下立刻想到很多,心里不停地重读他提到的“高大上”三个字。确实,养猪业的会议确实没有在亚洲论坛博鳌会议中心举行过。养猪人也扬眉吐气,走进博鳌,走进亚洲领导人开会的地方研讨行业问题。”

中国经济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时期,中国养猪产业也是如此。经历了非洲猪瘟洗礼,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过去我们养猪的短板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没有通过非洲猪瘟的考验?因此在这次会议我们邀请了15个“幸运”猪场负责人来分享经验,他们的猪场没有遭受非洲猪瘟的侵害,成功保持到今天。通过他们的分享,我们知道因为他们从心里重视猪群健康,在行动上重视生物安全建设与实施,这两道防线的把握让猪场在非洲猪瘟到来时仍安然无恙。所以,我们的短板是什么?很多人认为,我们过去缺乏对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视,缺乏对消毒的效果的评价,缺乏对猪场制度的重视,制度有,但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差。

2007 年我国暴发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养猪业遭受重创。但由于政府的重视和资金支持力度,养猪业又迅速发展起来,从母猪3 000 万头发展到5 000 万头,年出栏商品猪也从5 亿头到7 亿头,猪肉产量也随之突破5 000 万吨。那个时候我们的养猪数量上去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有很多。养猪场迅速扩展,没有考虑环境问题。2015 年开始,国家开始重视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大面积拆除不合规猪场。那么我们在遭受非洲猪瘟重创后,是否要不计环境问题,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复产上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正如本次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机械化养猪工程分会李职主任委员讲到的,我们要从数量上的养猪大国走向质量上的养猪大国,新建与恢复产能要把猪场对环境的污染放在第一位。

无锡正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周玲董事长作报告

相信通过我们专家的报告,我们会有一个很明确的方向。我们要重塑养猪强国,但是不能忽视环保。我们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重建猪场,但千万不要误踩环保红线,不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去建设新猪场。我们应该在建设猪场之初就考虑到防疫问题,例如,净道与污道的严格划分,通风系统设计上关于排出并过滤污浊空气,过滤与引进新鲜空气的设计等,确实以猪为本设计猪场。我们要重塑养猪强国,但是不能突破行业底线。生物安全体系与疫苗这两架马车保障猪场平稳与安全,但是我们呼吁大家在防疫方面既要考虑自己,又要考虑别人,尤其要考虑整个产业的发展与安全。猪场不要为了保全自己猪场利益,选择使用非正规发布非洲猪瘟疫苗(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进行研究,目前未上市)进行免疫,这样可能会造成非洲猪瘟病毒的快速变异,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保护产业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如果大家都只顾个人小团体利益,会把整个产业搞垮。我们都有责任控制疫情,从自身做起,大家精诚合作,众志成城防止疫情的蔓延与爆发。我们要重塑养猪强国,我们要让中国养猪业更加和谐、安全、优质和高效。当然,这离不开我们专家的潜心付出,更离不开养猪业每一位养猪人的坚守。

后记:办一次行业高端会议,促一次行业深度交流。博鳌猪业科技论坛已落下帷幕多日,但是会议带来的反思与影响却是深远的。吴常信院士、李德发院士、金南衡院士、陈代文教授、胡晓湘教授等学术带头人的精彩报告,众企业家的不吝分享都让我们受益匪浅。“面向未来中国猪业30 年发展行动”已经开始逐渐落地,我们也在计划更多更精彩的会议,相信下一次相聚就在不远的明天。

猜你喜欢

猪业中国农业大学养猪
《猪业科学》杂志
《猪业科学》杂志
大好河山猪业
博落回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猪业科学》版面费收取通知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闲不住的老支书
安得“广厦”千万间——记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保明教授及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