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2019-12-18左磊
左 磊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 广汉 618307)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个人在一定的责任认识前提下,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思想精神状态,这是一个“知、行、情”相结合的过程,和一般的心理情感不一样的是,它一方面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道德心理。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进行界定。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即包括了对外部的世界的所负有的责任感,和对内部的自我完善,即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责任感,通过对自我的内部完善实现与外部世界的统一。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指大学生对于他人、国家以及社会所负有的责任感的认知和体验,并且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以社会责任感作为自己的实践的出发点。
二、当代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从当前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大学生思想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热爱自己的祖国,学习努力奋发向上,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很愿意参加到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去,平时做事,待人接物上对自己,对身边的朋友、同学也很负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根据对象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像之前说到的大学生对于自身和他人的责任感、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从这些方面来看他们还是很有责任心。然后,大学生毕竟还是长期生活在校园这个比较单纯的环境当中,他们没有完全踏足社会,缺乏实际的社会经验,思想不够成熟,自我约束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我国在受到西方外来思潮影响之后,变成了一个充满各种价值观念的社会,造就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面对这个信息多元化的社会,很多人在寻找自己的价值归属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面对诸多选择时会感到迷茫,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认识还不够清醒,不会清晰地辨别是非,这使得他们经常抱怨连天,极为容易在各种虚假的或者消极的价值观念中迷失自我,这也使得当代中国青年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不容乐观。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一)理想信念教育
责任意识淡化是缺乏理想的表现之一。要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感,首先要从思想意识这一根源上出发,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将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社会理想相结合。现在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实行科教兴国等重要方针时,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动摇。所以,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养成,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坚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树立起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在伟大的中国梦的指引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时,我们要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整个培养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要认识到他们的重要性。学校要加强相关的教育意识的树立以及相关的教育课程的设置,并且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在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和低年级教育中,要着重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人生目标的转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逐渐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解,并且将他们准确地传达给大学生,让他们加深对于社会的认知与理解。与此同时,每个大学生家庭中长者也要逐步树立正确的大学生学习价值观,即更高学历的学习不单纯的是为了自己在将来有一个高品质的生活水平,更是为了社会与国家能够走向繁荣昌盛,实现从“小家进步”到“大家进步”这一思想观念的转变。
(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现在的大学生由于课业的繁忙等多种因素,导致他们的生活圈子和眼界视野局限性较大,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是极其复杂,部分大学生可能会把一些经过伪装披着美丽外衣的“非本质”、“非主流”社会现象误当做当今社会的本质和主流,被误导得形成错误的观念。因此,作为一个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带领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例如,“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扶贫帮困活动”等,在帮助大学生磨炼意志、砥砺品格的同时,也让他们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引导他们在思想上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学会如何把握社会主导的现象,在行动上服务群众,积极贴近人民大众,从而让大学生学会站在时代的高度上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前景。
四、结语
作为社会未来的主导者,大学生自身必须要逐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的同时,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积极地付诸到社会实践中去,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