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维度视域下浅析劳动异化理论及其时代价值
2019-12-18程沫雷
程沫雷
(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人作为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通过劳动实践创造了人本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强化市场的作用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努力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克服劳动异化现象的产生。
一、劳动异化理论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一)时代背景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系统论述了劳动异化理论形成的原因和基本内容,进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家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手稿》诞生于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末期,工业革命给整个欧洲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经济危机频发、社会贫富差距悬殊、阶级矛盾激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劳动异化理论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家对劳动者的残酷压榨与剥削而形成的。这一理论的诞生是时代的召唤,同时也是是历史的必然。
(二)理论渊源
劳动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大量异化思想的基础上而创立发展的。首先,马克思吸收借鉴了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异化思想。卢梭认为在专制主义社会中社会被统治者实施压迫和专制统治,使社会出现各种异化的现象,通过异化现象卢梭提出天赋人权思想,倡导人的自由与平等。其次,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的异化理论基础上形成劳动异化理论。黑格尔认为劳动是人征服自然界的手段,并通过劳动使人本身成为自由的人。这一理论给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以重大启发。最后,费尔巴哈提出的人本学思想成为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直接来源。费尔巴哈指出:宗教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这一唯物主义异化理论使马克思与唯心主义彻底决裂,为劳动异化理论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人的本质维度下劳动异化理论的时代价值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第一,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只有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得到发展,人的本质才能得以充分体现。而发展为了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为了哪些人发展?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在发展生产力上的最本质区别。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社会财富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社会的发展意味着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发展,这就真正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目的。所以,为了客服劳动异化以及避免社会只是为了少数人服务而发展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让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必须明确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同样产生分歧。我们从群众史观可以看出,劳动者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还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一切的社会发展依靠人民的思想,使人民真正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才能为我国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前提下生产力水平是有限度的,但是资本家对资本利润的追求是无限度的。因此,为了避免劳动者成为被资本家残酷剥削的对象我们一定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让生产力的发展成为解放劳动者的物质基础。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解放提供时间前提。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的重要标志就是人对自由时间支配的增多。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决定了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的解放,加之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我们现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人民增加自由支配的时间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提供物质保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着人的精神境界。我国在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的目的不是对劳动者进行更加残酷的压榨而是为劳动者精神境界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使劳动者脱离劳动异化。
(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就要做好人的工作以达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其一,要加强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二,建立平等的劳资关系,即劳动者的不仅在经济上与资本所有者拥有平等的社会关系,而且包括社会地位即政治权利的平等。以此促进人与人关系的平等和谐。其三,增加劳动者自由支配时间,让人们从繁重的生产线上解放出来以增加人与人直接交流和沟通的时间。
第二,人总是生活在一切社会关系之中。我们不能从单个孤立的个人去理解人的本质,要把人放在一定社会环境之中,从而体现人的本质的具体维度和历史维度。忽略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就会违背人的本质,违背人的本质最终导致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