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思考
2019-12-18鹿洋
鹿 洋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舞蹈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舞蹈技巧,更需要学生在舞蹈动作中能够传达内涵。舞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艺术,举手投足间都渗透着优雅。因此,舞蹈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有一个重要的位置。舞蹈艺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都会引起人们产生共鸣,情绪被带动起来,随着舞蹈而有所变化,或者是欢乐,或者是痛苦,都源于舞蹈的感染力。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地位,教学结构存在不合理性。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舞蹈精神修养没有充分认识,教学上没有对方法予以创新,所以对于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舞蹈教学的创新方式
从本质的角度而言,由于表演者缺乏对舞蹈精神的理解。因此,在具体的舞蹈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鉴赏活动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舞蹈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舞蹈要表达的真正意图。
比如,在向学生讲解《雀之灵》这个舞蹈的时候,教师应避免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所涉及到的技巧。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给学生,并组织学生模仿舞蹈动作,体会孔雀的精神境界。完成这个过程后,介绍相关的理论和知识以及舞蹈技能。从中就可以发现,表演技巧对舞蹈很重要,但是对舞蹈的理解力更重要,没有灵魂的舞蹈是失败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创新要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舞蹈思想,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以严格的纪律来维持教学课堂是不够的,还要体会到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主展开。所以,要改变它教学现状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维习惯,明确舞蹈教学的内涵,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展开舞蹈教学,发挥舞蹈的娱乐性。
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和谐的舞蹈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老师和学生以朋友相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来对待学生,交流创造了一个平和活泼的课堂,一个轻松的舞蹈课堂,让学生们乐在其中,这样的舞蹈教育可以有更深的进步。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中注重学生艺术感受能力的引导
舞蹈是艺术课程,它不仅需要给学生进行肢体上的舞蹈专业训练,使学生拥有优美的肢体语言,而且还需要学生的舞蹈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学生们练习的过程中让他们的情绪融入其中。在具体的舞蹈表演过程中,这有助于提高舞蹈的感染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舞蹈的感受力,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状态。
在高校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还要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有利于舞蹈教师顺利地进行舞蹈教学。另一方面,用这种方式还可以引导学生提高舞蹈艺术感受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和生活品质,能够积极地面对人生。
此外,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也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舞蹈教学。每天用摄像设备记录学生的课堂练习,对学生纠正错误,完善学生舞蹈中所存在的不足。教师观看学生表演,将表演录下来,也可以用模拟学生的动作造型的方式,让学生找出舞蹈中的缺憾,开放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将情感融入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能力,它是高校舞蹈教学的一项创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舞蹈能力的同时,高校舞蹈专业也要做好当下的工作对学生的舞蹈教学模式还要进一步思考。作为舞蹈教室,在对学生展开舞蹈教学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理解力,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通过舞蹈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帮助学生在舞蹈实践中体验快乐。在舞蹈教学中,通过对舞蹈教育理念进行创新,不断地完善舞蹈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