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9-12-18常铫
常 铫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是符合我国国情发展的重要路径。马克思主义起源于德国,成长于苏联,但在我国走向了中国化的道路,构建起马克思主义发展之路上的新里程碑,这不仅是我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上的创新发展,更为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开创了一条新路。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可以说,与我国近现代发展融为一体,特别在几次重大历史飞跃的转折时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我国实现民族复兴之路提供了理论引导。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初次碰撞
马克思主义这样一部社会主义经典著作,恰恰诞生于奉行资本主义的德国,诞生于历史发展的艰难时刻,成长于苏联时期。传入我国时,正值我国仁人志士积极寻求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1917年,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入我国时,正值我国封建社会瓦解时期,新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维新变法以及洋务运动,甚至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之路都无法解救千疮百孔的中华大地,马克思主义的新风成为我国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寻求的救国新路。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自身也处于幼年时期,加之我国正在激烈动荡中的国情,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端重重受阻。一批又一批的先烈,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付出血的代价,但由于神化苏联经验和拿来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进入中国后与中国国情现实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特别在左倾思想错误引导下,中国革命走上城市中心化之路,几乎葬送了中国革命果实。在这个困难时期,毛泽东同志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走中国化道路才能解决水土不服问题,使之成为推进中国解放的真正良药,因此在1938年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在《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正式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思路。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起步
马克思主义真正走向中国化之路是与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进程分不开的,那就是伟大的社会变革即新中国成立。可以说,如果马克思主义仍然坚持原有的国际化路线,将很快走向毁灭,并被资本主义萌芽和左倾错误思想所取代,而中国近现代史也将呈现另一番景象。正是马克思主义坚定地开始走向中国化之路,并且确立了社会主义道路,才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立足,并真正成为解救中华民族的思想灵魂。
在民族解决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起点是毛泽东同时主推的农民包围城市战争指导思想,是我党和国家领导人真正意识到农民力量的作用,坚持推动土地改革、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等战略思想的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贡献是“毛泽东思想”诞生并逐渐走向成熟,并最终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指导思想,成为社会主义改造与初级阶段建设的核心理论。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规模建设时期,大跃起和人民公社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措施的实施,使其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深入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成为国家发展的新凝聚力。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新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另一个重要历史节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确立了改革开放这个重要国策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再次成为推动我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历史推手。这个被称为“第二次革命”的伟大思想,正是诞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思想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它将马列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加深刻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融入中国社会发展的经济大潮中。
在此之后,我国几代领导人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改革开放事业,“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乃至“中国梦”都在坚持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并使之继续发展下去。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推动了我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也成就了我国在新时期新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国情相融合的道路,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不断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过程,是以坚持“实践检验真理”道路上的一次又一次突破,是充分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解析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提出与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用实践精神推动历史巨轮的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