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色彩,提高国画山水画的艺术性
2019-12-18王兴伟
◎王兴伟
山水画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无论是其色彩运用,还是其设色规律也都经过了各朝各代大师的浸染,有着无以伦比的魅力。而其中的色彩的运用自然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精益求精的地步。笔者就国画中山水画的色彩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浅薄看法。
一、文化对色彩运用的影响
(一)色彩运用中道家思想体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乃是万物之本,在山水画色彩运用上,国画也有着明显的“道”的印迹。道家思想讲究“清静无为”,其具体表现在山水画中就是“无色而五色成”,其认为“白”是世间最初的颜色,是根本色,而与白对应的黑色则是物质的“对立颜色”,两者不断的对立与转变,才是世间道的根本,二者只有相互融合,共同出现,才能真正是山水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二)色彩运用中佛家思想体现
在悠久的山水画发展历程中,其不仅有着道家的思想,还受着佛家思想的影响。如我们大家熟悉的敦煌壁画。在这些画作中,以黑、白、赤、黄、青佛教五色为基调,出现了各种人物以及景色。观其内容与题材,里面不仅有我们所知的佛教故事,其在创作时也突出了其固有的佛教色彩。而在佛教体系中,一般画作在色彩使用中都主张凸显夸张与绚丽,这与本土山水画中色彩运用迥然不同,带有极强的浓郁异土特色。当然,驻足于这些作品这之下,还是能够给观者以宁静之感,这也正是传统画作所具备的共同特征之一。
二、 色彩在青绿山水画中的运用
山水画中表现力最强的就是我们常见的青绿山水画,其中色彩运用相对浓重的典型性代表就是大青绿。大青绿的主要用色材料就是我们常见的矿物质石青和石绿。在当代山水画中,青绿山水画中的代表作相对常见,如《游春图》就是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独立画科中的显著代表。而我们将历史回溯到唐代,用更加宏观的目光去看待这个朝代的画家们,则会发现以李思训、李昭道二人为代表的山水画画家们也曾试图用当时时代认为的高潮技艺和精妙的笔墨去创作自己独属风格的作品。
三、水墨山水画的历史脉络与用色理念
放眼中国山水画体系,水墨山水画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传统中国画的创作理论中,一直有着“水墨决定论”的说法,虽然有些适度夸张,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了其重要性。水墨山水画中水墨的体现则是色彩在具体绘画中的显著体现。而在这种理念的催生下,“文人画”开始随之出现。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经由文人画继承和发展来的中国画则给整个当代的画作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他们“运墨而五色俱”这种绘画创作观点的影响下,历朝历代绘画文人都开始试着探索将自己的感悟、情趣等融入到自己的画作创作之中。
墨色是中国水墨画创作中的主要构成色彩,其在运用色彩方面与青绿山水画不同的是,水墨画认为“运墨而五色俱”,也就是在创作过程中,统一墨色就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景物描写和思绪情感,他们认为通过对水墨深浅的控制就能够完全完成自己的作品创作。我们纵观这种理念下的水墨画,就会发现,其在单调的水墨色彩辉映之下,景物与笔墨确是是完全得到了融合,情感抒发的很是彻底。“玄”是水墨画作品创作中,色彩实际运用的主要参考目标,这也是道家思想在水墨山水画创作中影响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受其影响,当时一大批经典的绘画作品得以创造。
水墨山水画最早始于画家吴道子,之后经过不断发展,在王维处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而后在张璪处出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展。在历代书画大师评价中,“中遗巧饰,外若浑成”就是对其绘画作品的客观评价,而之后水墨山水画家米芾的出现,则开始大量采取水墨渲染方式的线条式绘画,这种改变了不仅成就了水墨画,还让画作中的江南烟雨能够显得更加的细致,有了更具表现力的方式。
四、多元文明下对于国画色彩运用的影响
随着绘画历史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各种多元文明的融合与发展,国内的山水画也逐渐开始推陈出新。山水画的艺术创作者们开始试着打开自己的思路,大胆启用和借鉴一些西方绘画的元素。在当代创作的大量中国画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这种意识以及痕迹。这种有效的转变,不仅使其创造空间被大幅度的延伸和扩展,还使其内涵日益丰富。
结语
总而言之,国画山水画是一种代表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创作形式,我们当代国画山水画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应该在不断融入其他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再度挖掘与创作,从而使其真正绽放出其独有的色彩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