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促进小班幼儿与科学环境有效互动

2019-12-18林毓婷

魅力中国 2019年27期
关键词:蚕宝宝小班同伴

林毓婷

(常熟市义庄幼儿园,江苏 常熟 215500)

3-4岁幼儿的探究是一种“随机式探究”,这种探究不是问题驱使的,而是情境驱使的。小班幼儿探究的目的性不强,是典型的“做中学”——在动作中思考、在动作中探究。在动作之前,幼儿没有预想,在动作之后,幼儿也不会反思。探究的视角较窄,对自己喜欢的、可反复操作的事物表现出更多的关注与探究兴趣;受认知发展水平限制,探究的过程直接,依赖于直接经验,在操作中强调过感官的调动和动作的参与。儿童是天生好奇的科学家,他们喜欢探究周围的世界,他们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中探索和学习。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小班幼儿与科学环境的互动,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与努力:

一、自然环境“说话”,让灵动的气息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探究兴趣

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它的形、声、色都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和兴趣。他们可能会因为树下的一只小蚂蚁而流连忘返,也会因为春天破土而出的新芽而兴奋欢呼。而一个能回应幼儿需求的、温暖的又可预测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帮助建立信任和健康的关系,这种支持性的氛围使得幼儿得以自信地接近世界、接受新挑战。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教师的行动和态度会对幼儿的科学探究产生影响。

我们将科学探究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带幼儿亲近大自然,发挥环境的力量。利用每天的散步活动、自由活动、照顾自然角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感知幼儿园里的花草植物、动物,尝试进行描述对象的特征。一开始幼儿还无法清晰的表达,但老师努力地跟随幼儿对周围环境的热忱和好奇心,在他们探究自然时积极互动,幼儿了解到自己的兴趣是很重要而且是受到重视的。老师能用自己的好奇心感染和带动幼儿,能像朋友一样和孩子们一起观察、交流,慢慢地孩子们越来越敏锐地能捕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以种植和饲养为例,我们班的保育员老师是种植的好手,在她的带领下,和幼儿一起开创了一片种植小园地。植物生长的每一阶段都是幼儿学习、游戏的资源,从利用不同感官感知不同种子的形状特征、到亲手种植,再到日常的照料,选择工具给蔬果浇水、施肥、除草,看它们慢慢长大。教师充分把自主权交给孩子,在侧观察幼儿的行为、倾听幼儿的语言,在他们需要时给予必要的帮助,拍摄植物生长过程性照片,引导幼儿获得观察、比较的方法,同时激发了幼儿自主记录的意识,为以后在种植区中的观察、记录做了铺垫。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幼儿满满的收获与成长。黄瓜、西红柿成熟了,幼儿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喜悦与满足,他们把黄瓜、西红柿摘下,切片,做成蔬果沙拉,在操作中感受收获的果实,品尝劳动成果。

饲养方面,我们发动家长资源,孩子们带来了蚕宝宝、蝌蚪,观察它们怎样运动、吃食怎样慢慢变化,发现了动物的变异,和老师一起通过“绘画”记录的形式完成了《蚕宝宝生长记》、《青蛙成长记》两本小书,孩子们因为有了每天观察饲养小动物的经验,因此在阅读图书时候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介绍,进一步巩固了对蚕宝宝和蝌蚪两种动物生长过程的了解。

在种植和饲养的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劳动的付出及回报,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在照顾动植物的过程中体会了责任的意义。而教师以放手为前提,以观察与解读推动幼儿的探究,以智慧的支持为保障营造出来的良好的心理环境氛围,保护和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产生乐玩的愿望。

二、材料“说话”,让互动的感官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

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2]材料是幼儿不可或缺的活动伙伴,材料本身物化着教育目标,也是幼儿的隐形教师,幼儿在与材料互动过程中获得经验的提升。因此要充分发挥材料的互动性,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

(一)生活性材料,让幼儿会玩

小班幼儿科学经验贫乏,已有经验影响其当前探究的兴趣和持续性,因此提供生活性材料,有助于幼儿的探究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并能在生活中持续进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

生活中幼儿无时无刻接触着各类物品,为此我们设立了班级“资源中心”,发动家长、幼儿收集安全、卫生的物品,引导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取材料。如区域游戏“沉沉浮浮”教师引导幼儿去“资源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关注动作产生的结果——发现材料在水中的不同变化,并进行简单的记录。实验的主要材料都是幼儿熟悉的,不仅敢大胆操作,而且惊讶于它们在水中的不同沉浮变化,探究兴趣浓厚,许多幼儿回家后还会与爸爸妈妈一起继续实验。

(二)情境性材料,让幼儿想玩

基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活动过程中,他们表现出对真实情景的关切与期待。因此,符合真实情景的材料能更大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持续的吸引幼儿的关注度,发挥出材料最大的价值。如娃娃家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罐子,里面装入不同的食物,孩子们看到身边一些形状各异、颜色显眼的罐子时,都想去摸摸看看,打开看看,里面藏着什么?他们或徒手开罐(用手指掰、挖、拧)或工具开罐(选用不同的工具)取出罐内食材,开展娃娃家的游戏。如“玩天平”游戏中,以幼儿熟悉的跷跷板引申出天平,再借助动物形象玩具让幼儿在操作中体会、感知轻重。

三、同伴“说话”,让表达交流促进幼儿探究的能力

科学不仅是“做”出来的,也是“说”出来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它有助于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同伴参与自己的活动中。如在“手电筒的五彩光”活动中,发现了不同颜色的材料挡在手电筒前面可以透出不同颜色的光,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愿意用语言向同伴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发现的乐趣。又如在区域游戏中,幼儿不知道如何分辨白醋和白糖水,有些幼儿提议用“尝”的方法,有些幼儿不敢尝,偷偷告诉问了旁边的小朋友,同伴告诉他不难吃,他才敢尝,尝过感到的确如此,马上和同伴一起分享“尝”的快乐;当一个幼儿闻出味道后,很高兴地告诉了旁边的小朋友,大家很快就学会了用“闻”的方法分辨二者。同伴间的学习有时比老师教达到的效果还要好。

表达和交流具有丰富的形式,除了口头的语言表达,还可以采用图画方式或书面方式。如同上文提到的《蚕宝宝生长记》,又如微课程主题《油菜花》幼儿在观察油菜花后,描述了油菜花的颜色、花瓣等外部特征后,尝试用点画的方式进行记录。再如《春天的花》,通过发放亲子调查表,家长与幼儿或用照片或用图画的形式,记录在春天开放的花,观察其外部特征。此类形式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科学发现,还可以从同伴那里得到启发,丰富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的探究打下基础。

小班阶段是幼儿科学领域学习的启蒙期,萌发幼儿最初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让幼儿彻底融入科学环境,通过活动运动感官,与周围环境有效互动,让环境变成幼儿主动学习、体验的过程。

猜你喜欢

蚕宝宝小班同伴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蚕宝宝
寻找失散的同伴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