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2019-12-18白林友
白林友
(山东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韩集乡中心小学,山东 聊城 252127)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科目之一,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识字数量的增加,思维能力的训练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其中很多影响都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而随着语文阅读量量化标准的提出,小学语文课本已经不仅仅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而是对拓展小学生的知识层面,增加其阅读量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怎样确定小学生在实践中的阅读量,并使其达到良好的效果,实现语文素质、语言功底等多方面的积累,是众多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探索的话题。
一、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一)课文整体阅读量增加
从小学语文教材的整体阅读量来看,经过课改等过程,小学语文课本在这方面有所增加。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均采取了有效的形式,例如设置课本的拓展阅读内容等多种模块,增加了不同的精读课文和选读课文。阅读量的增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为其积累作文素材。另外,在阅读水平随之提升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训练,同时,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乃至价值观等都会收到一定的感染和熏陶。
(二)课本阅读内容发生了变化
课本的阅读内容对小学生的兴趣范围等具有重要影响,而现在的语文教材对课本阅读内容的设置也考虑到了较多的因素,因而具有相对应的变化。一方面,课本阅读的题材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新版教材增加了科学、生物等多样性的题材,使学生在不同领域均能有所涉猎;另一方面,课本阅读的体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诗歌的阅读量增加,同时,文言文的阅读量相对减少,有利于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
(三)课本阅读量因年级不同有所差异
在小学阶段,学生一共需要经历12本语文课本的熏陶,但是,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其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并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其所需要训练的模块也不仅相同,因此,不同年级的阅读量也不尽相同。而大多数版本的语文教材都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进而使不同年级的课本阅读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其难度也随之有所增加,对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制约小学生增加课本阅读量的因素
(一)乏充足的时间
当前小学生的课业任务相对繁重,并且课外活动的形式也比较多,而小学生在完成作业之余,往往没有足够的自制力腾出时间进行阅读。同时,课堂上的教学节奏相对比较紧凑,教师往往也不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这就导致学生的课本阅读量随之下降。
(二)缺乏有效的方法
阅读并不是简单地读书看故事,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思考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尤其是诗歌等内容,学生往往不能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只是注重形式,因而不能形成完整的理解,进而会导致阅读兴趣的下降,更加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阅读。
三、提高小学生阅读量的方法
(一)课本阅读的内容应当丰富化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同时具有跳跃性,同一题材的内容长时间进行阅读,往往会逐渐觉得枯燥,并且丧失阅读的兴趣。因此,在进行阅读内容的设置时,应当根据不同的年级等因素,增加不同的题材,同时将主要的题材和扩充的题材进行分散,使其间隔开来,这样,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就不容易产生疲劳,针对某些题材,甚至能够保持新鲜感,这样,就具备了主动阅读的意愿。
(二)课本阅读的形式应当趣味化
只针对文字进行阅读,往往就会觉得枯燥,而小学生正处于追求新鲜感的阶段,对阅读的形式具有更加多样化的需要。在进行教材的设置时,小学的课本应当尽可能地在文章中插入吸引人的图片,进而使学生感受到文章意境的同时,保持新鲜感;同时,教师也可以进行一定的引导,利用多媒体的投射进行集体阅读,或者找出有关的朗诵版本进行播放,使学生能够听、读结合,促进理解的同时激发其阅读兴趣。
(三)课本阅读的方法应当多样化
阅读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由于自身的特性,更容易分心,因此,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适的阅读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看到题目时猜测文章的大致内容,并给自己设置问题,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或者,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拿笔记下,既巩固了阅读效果,有形成了素材的有效积累。但是,无论哪种方法,教师都应当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循循善诱,使其最终能够有效形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语文教材在课本阅读量的设计方面具有合理、科学的特性,但是,有关的工作人员还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问题,而教师应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