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19-12-18王鬈
◎王鬈
音乐是培养学生情感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意识与素养的课程。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基础的乐理知识,能够欣赏和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同时还拥有良好的音乐审视与判别观念,甚至能够达到创造音乐的目标。在此目标之下,信息技术就展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应当掌握应用技巧与方法,为学生构建信息化教室,实现更优质的音乐课程教学。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最基础的应用在于其声音与画面的表现力,这是改变传统课堂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教师创设情境提供了新的方式与技巧。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只能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肢体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气氛,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想象力与联想能力,同时还要具备积极的兴趣,所以很多时候情境的创设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样的情况,声画同步的表现力能够迅速捕捉学生的焦点,从而保障学生在课堂中的高度专注。
《卖报歌》大多数学生都会唱,但正是因为有过学习的经历,导致他们课上注意力更容易不集中,所以笔者在教学时,就利用歌中讲述的故事,制作了动画短片,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音乐,一瞬间就能投入其中,既深化了这首歌的印象,还让他们了解了歌词中讲述的故事情节,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拓展背景
对于音乐教学而言,让学生掌握感受音乐情感的方法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的有效措施。每一首音乐都源自于创作者的情感表达以及地区习俗和民族特色的熏陶,所以不同的音乐人有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同的地区与民族也有不同的音乐形态,所以通过挖掘音乐背后的资料与背景,就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该音乐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中潜藏的情感。
《瑶族舞曲》是一个典型的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所以在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瑶族的信息,课本中的内容有限,这时候笔者就会通过网络,提前将教学资源准备好,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信息,为学生展示瑶族的地理、历史、风俗、文化、服饰以及音乐等不同方面的内容,甚至可以通过图片处理,让学生的照片穿上瑶族服饰,随着《瑶族舞曲》而翩翩起舞,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加投入,还让学生充分了解了民族音乐的特色与风格。
三、运用信息技术模拟乐器
乐器是音乐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在小学阶段,一方面由于学校的资金投入有限,另一方面学生年龄尚小,在集体课程中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多数音乐课仅限于歌唱和欣赏,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软件为教师和学生开辟了新的道路,很多软件都可以实现乐器的模拟,教师就可以利用此方法,让学生体会乐器的使用。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会使用到平板电脑,通过电子琴模拟软件,就能够弹奏一些简单曲目,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乐器的了解,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乐器使用技巧。比如在学习《黄鹂与蜗牛》一课时,笔者就将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平板电脑,由一个人进行弹奏伴奏,其余人进行合唱,最后展开小组比赛,选出配合最默契的小组。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之间的音乐默契,还给予了学生更好的课堂体验。
四、运用信息技术布置作业
通常音乐课程没有布置作业的机会,一方面因为教师的关注度不够,另一方面无法完成有效的检验。但是音乐需要长期的熏陶和陪伴,才能有效增长其音乐艺术素养,仅仅依靠课程时间并不够,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作业,增强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感受。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会为学生安排作业。其一,为学生布置歌唱作业,借助一些唱歌软件,在演唱完成后就可以上传,达成作业上交的目的;其二,开启亲子作业,让家长聆听孩子使用模拟软件或家庭乐器弹奏的乐曲,并录制小视频上传至班级群。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有效达成作业的练习与检测,让学生在课下也能够拥有练习音乐的机会。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而实现更加智能、便捷的教学过程,为学生的艺术道路开辟宽广的空间,点亮指向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