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9-12-18韩优
◎韩优
语文是传统文化重要承载,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学科和基础学科,在宣扬和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牢记自身育德以及育人使命,以及传承和宣扬传统文化责任,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绚丽与多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极力去发掘学生的传统文化需求,不断延伸和探索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为其创造更多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空间和机会,进而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并开出绚烂之花。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
如今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应试性教学观念依然遍布于各个教育阶段,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表现明显。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常常以提升学生语文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读写能力作为教学的首重,或者有的教师干脆将学生的成绩的提升作为教评标准以及教学目标,给学生预留大量的语文习题作业,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的成绩得到一些提升,但却极大程度地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传统文化之于学生成长作用与优势的良好发挥。同时,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解读与认知,觉得在课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会占用常规教学时间,并且不会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有较大帮助。除此之外,部分教师虽然也尝试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进行联系与融合,但由于其只是简单的概括讲述,使得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泛论。而这些教学举措与现状也极大程度消磨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造成他们没有办法深刻认知和体悟传统文化精髓及意义,也没有办法将其消化和传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阐述
(一)教师发挥榜样作用
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往往将教师作为学习行为或活动的榜样,可以说,教师的言语及行为对于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正确解读自身教学辅助者以及传播传统文化先驱者的角色定位,若想学生品德高尚,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践行传承和宣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还需做好模范作用,应不断学习和体悟传统文化精髓,丰富自身传统文化内涵储备,并且不断延伸和探索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将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体悟渗透于教学之中,做好传统文化宣扬与传承工作。
(二)注重古代诗词教学
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以及传统文化教育中有着极高的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耀眼明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将传统文化教育和古诗词教学进行联系融合,指引学生去体悟其中的优美意境,感受文中流淌的人文情怀,并了解如何灵活应用。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或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诗句来鼓励他们。教师还可为学生搜集并展示一些相关的古风画作,如在讲授《山行》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一些古代山林图、秋景图等,使得古诗中的景象立体和具象化地映刻于学生脑海之中。同时,在讲授诸如《水调歌头》《早发白帝城》等古诗词时,教师可播放其改编的歌曲,并让他们学唱诗歌,激起学生审美灵感。除此之外,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还要将写作背景和人物一并讲授于学生,激发其内心的文化和情感共鸣。
(三)传统节日教育渗透
我国有着很多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节日,而小学生则普遍对过节日很感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发挥传统节日之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与优势,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得到充分有效地激发。诸如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独特习俗以及历史来源,教师可为学生讲述传统节日的由来,让学生调查和讨论这些节日的风俗习惯,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情感。例如,在春节时家人要团聚并一同吃饺子、挂年画、贴春联、放鞭炮等。又如,端午节时,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会吃粽子、赛龙舟等。教师将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教育深度融合,无疑能激发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意识,并让他们收获更加丰富的文化熏陶。
结语
总之,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以学生和社会发展需求作为教学切入点,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之泉能够流淌于学生心间,为他们健康和全面成长打下可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