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探究

2019-12-18栾英育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政传统大学生

◎栾英育

作为唯一一个存世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能够薪火相传至今,历经五千年仍然完好传承,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从本质上来说,得益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能博采众长来优化自身。不断进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总结、发展壮大,在历史的长河中越发璀璨,始终作为国人的精神食粮,指导人们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君子以自强不息”,在优渥的环境中“居安思危”,无论是道德行为还是哲学思考,中国传统文化都体现出了相当的优越性。中华文化拥有长远的历史厚度,传承着千年的文化与内涵,这其中渗透着我们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追求,因而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标志,是独有的精神寄托,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着无限的养分与资源。而中华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思想道德涵养的集中体现,只有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之中,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功能。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这个过程中外域文化不断传入我国,对我国的社会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作为正在学习与成长的年轻一代,独立意识强、自主选择性强、接受性强的同时,由于三观还在成长过程中,辨别能力差,对于传入国内的外域文化思想并不能良好的分辨,很容易被一些不良风气带坏。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外域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优化个人道德修养,外域西方文化强调利益追求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任务。

二、研究意义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曾明确指出要传承并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建设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各国人民认可的优秀道德品质与行为准则,在我国国民的教育中,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国传统文化也一直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教育过程中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也是树立良好风气、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政治提倡。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爱国精神是非常提倡的,对国家的强烈归属感与对国家形象、荣誉的自主维护是当代爱国精神的核心,爱国精神是维系中国56个民族、14亿人民的精神纽带,可以增强国民思想的凝聚力,进而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方法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也是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沉淀,底蕴深厚,但是在传承过程中应该加以鉴别,传承导人向上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如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文化可以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个人品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会让高校大学生铭记国家荣誉在心中,建立民族自豪感。同时,又要尊重社会发展的时代规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压抑个人自由天性的糟粕部分加以识别摒弃。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则,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甄选原则。选取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大学生自律、自强自爱、民主、爱国等优秀品质,避免歪风邪气带坏高校大学生思想和行为。

(二)突破传统的教化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比重,教学方式也比较保守,教学中过于强调礼教,不利于学生发散式思维的养成,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模式仍然有着重要影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其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要打破束缚,与时代新思想相结合,既提倡“仁、义、礼、智、信,”又要教育高校大学生新时代民主思想。打破形式教育,注重高校大学生受教育者的言教,为其树立自信,实现个人内在的升华。

加强道德实践教育,知识学习过程中遵循“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原则,又要牢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朋友交际中遵循“吾日三省吾身”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原则,又要牢记“慎思、笃行”的行为准则;做事牢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言行,并且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至高人生理想。

(三)设立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将中国传统文化课加入高校大学生日常课程安排中,在专业课之外成立“文化课”,系统地科学地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故事资源,提倡寓教于行,在设立课程的时候可以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知识,实践检验知识,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向,也能提高趣味性,带动大学生的实践教育,从实践中检验课堂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三观。

(四)提倡大学生校园举办中国传统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带动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近距离接触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例如汉服活动、名师中国传统文化讲座等,还可以在校园内设立传统文化标语、横幅、路牌等,在广场处设立历史名人雕像、中华传统文化墙、中式建筑等,加强学校内中国传统文化氛围,让高校大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中充斥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潜移默化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印入学生脑海中。

对于在高校举办中国传统文化活动这一点,高校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应该在两个方面提供支持,一是经费支持,让中国传统文化活动能在物料准备、宣传、活动举办等方面顺利开展。另外就是提供场地支持,中国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从场地来承办。

(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消息传播渠道。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用户的主要群体之一,大多数会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热点话题讨论、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和社会。因此,网络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创建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网络板块,以此为依托,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网络传播阵地,利用当下用户较多的QQ、微信、知乎、微博等网络社交软件、媒体平台大范围地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将网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工具。

建立中国传统文化互联网传播网络阵地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网络传播环境,同步重视建设、维护、监督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确保大学生能够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下依托于网络平台学习、沟通、交流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思政传统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