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 展现文言魅力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浅析
2019-12-18赵海平
◎赵海平
一、做好思想的启蒙,打开兴趣的大门
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前,必须要对其充满兴趣,兴趣使然才能学得更好。如果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那么他就会乐意付出时间与精力去奉献给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刻苦钻研,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怎样做好思想上的启蒙,怎样从最初就培养起学生的兴趣,是教师教学的目标所在。想要从学生开始学习阶段就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下,采用学生喜欢的新颖方式来学习。比如,当学习第一篇文言文《童趣》时,教师首先可以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和学生聊一聊他们在童年遇到的各种趣事,学生会对这样有趣的话题非常感兴趣,一定会有学生观察过被困在夏日蚊帐中的蚊子,当学生回答这样的例子以后,教师可以接着问学生:“那你有试过在蚊帐中用烟来熏蚊子吗,请同学们来想象一下,老师刚才描述的这种趣事,像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呢?”正当学生随着教师的提问神游时,教师可以从多媒体放映出事先准备好的青云白鹤图或者是视频,学生在思想被拉到课堂中的同时?教师通过有感情地朗诵《童趣》中这一段内容来展开课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可以把童年趣事写成文言文的形式,从而感受来自文学艺术的魅力,以这样的形式引出文章内容,学生的个人情感会追随着教师的引导来深入到课堂学习中。通过创造出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把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融入,不仅不会厌烦,反而会愿意去了解文言文的具体内容,带着兴趣去学习,可以更好地把文言内容翻译成白话文。
二、让学生发现文言文的人文韵味
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出学生的语感,从而对文章的整体框架有一个具体了解。在读熟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品读文章,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储备知识和文学功底来粗略的解读一下文章的具体内容,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学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有些教师为了丰富课堂,平白无故增加了许多虚幻的东西,不停变换朗读方式,其中包括教师叫很多学生,你读一段我读一段,以这样的形式,只注重朗读的表面效果和形式感,却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认知效率。还包括教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背会某些文言名句,却不注重讲解,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地学习,只会更加生硬和刻板,体会不到文言文的人文内涵。语文课本中本身会选取很多人文底蕴非常深厚的内容,如果不用心去感受文言文的委婉含蓄与意味深长,就无法体会到文章的真谛与古人在文学中蕴藏的丰富人文知识。比如,在学习《口技》时,如果学生不能够完整地朗读课文,就无法体会到京中这位“善口技者”有多么厉害的绝活。只有学生在自己初期融入性地朗读才能更好地对文章的具体内容产生兴趣。文章中有很多段对口技者表演出来的声音进行细致描写的部分,即使学生还没有了解到文章的具体意思,但是在朗读中就可以感受到一部分文章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与学生一起翻译与解读文章具体内容,学生理解了课文所写的同时,也会由衷地赞叹口技者的能力,竟然可以从口中为人们展现出众多丰富形象的场景,也会从心底里感叹古人的想象力与智慧,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习兴趣
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给各小组分配学习任务,朗读、分型饰角、共同探究翻译,通过亲身经历实践来体会古人的思想境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学习《唐雎不辱使命》,小组成员可以分角色朗读秦王、使臣、安陵君等人物的部分,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来开展话剧表演,学生可以选择用文言文原文或者是翻译来进行表演,通过学生对文章中各个人物的理解来为课堂表演增添乐趣,体现学生的主动创造性,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以及对新鲜事物的认知能力,能够让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同时也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境界。
结语
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文言文,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文言文中蕴含的文字魅力,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为发扬、继承我国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提供充足的动力。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