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女性消费异化问题分析
2019-12-17张钟璐
张钟璐
【摘要】女性消费异化问题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长久以来,女性消费异化问题一直是诸多学者研究讨论的课题,本文则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就女性消费异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具体解决途径展开探讨,以供參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女性经济地位;女性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相关观点阐明了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观点,女性消费异化问题的产生与以下原因有关。
一、女性消费异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市场资本逻辑的扩张
在马克思看来,所谓的资本,指的是资产阶级通过不断攫取工人的剩余价值来实现增值的一种剥削关系。在资本运作下的生产,实现资本的累积与扩张已经远比满足消费需求来的重要,而忽视了消费需求的生产显然与促进生产的最初目标相违背,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问题就是引发了不正常消费。女性是一大重要群体,近年来,女性商品营业额总是居高不下,尤其是在化妆品、美容等行业,经济效益更是一路猛增。但美容美妆行业的迅速发展恰恰说明了资本逻辑增值的内在驱使力量,即受高额利润的趋势,生产商不断创新产品与营销手段,引导女性消费,最终实现资本的累积与扩张。但在这样一种生产观念的引导下,女性消费将逐渐呈现异化趋势。
(二)网络媒体与广告的影响
近年来,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与此同时,一些网络文化、广告宣传语也成为女性消费异化的催生剂。一些网络媒体以及广告向消费者创造了大量的虚假需求,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甚至主导了众多女性的消费观念,引发了消费主义思潮,同时也对女性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传统性别文化的束缚
我国历来就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实际上,不止是我国,在社会范围内,这一传统观念也广泛存在。不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早期,我国一直是男主外在,女主内,女性的社会价值受到抑制,同时消费欲望、消费需求也受到抑制在不从事社会工作的情况下,大部分女性可用于自身消费的资金很少,这也催生了女性消费异化问题的出现。
二、女性消费异化问题解决途径
(一)规范大众媒体行为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化背景下,应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正面作用,使其成为引导女性消费者正常、正确消费的重要工具,而不是损害女性正确消费理念的毒瘤。具体而言,应加强对网络文化以及相关广告内容的规范与引导,确保其宣扬的是正确的消费文化与消费观念,能让女性从中获得启发或是产生对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深层次认知,而不是一味宣扬攀比、盲目消费等观念,给女性的消费行为产生误导。此外,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电视等加强对广大女性的教育与关怀,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消费观念,作出正确消费行为。
(二)促进女性就业,引导其正常消费
在女性不从事社会工作的情况下,女性可用于自身消费的资金大大减少,同时女性的消费欲望也受到限制,女性对自身的认同度降低,社会价值感降低,最终导致消费欲望淡却或不合理膨胀。基于此,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手段促进女性就业,让女性回归社会,融入社会,以此提高其社会认同感与消费能力,进而有效缓解女性消费异化现象。此外,在职场中,要做到女性与男性一视同仁,社会应摒弃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给予女性与男性同等的福利待遇与就业升职的机会,有效改善女性生存与发展情况,使女性能正确看待自身消费欲望,准确了解自身消费能力,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逐步克服消费异化。
(三)宣扬科学的消费观念
近年来,消费主义、消费社会思潮给女性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使得女性消费逐渐异化。鉴于此,社会、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大力引导践行科学的消费观、全面抵制消费主义,积极引导女性正确消费。受一些网络文化、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部分女性表现出超前消费、奢侈消费等异化消费形态,不仅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也导致一些偷盗等恶性社会事件的发生。针对以上问题,社会、政府部门应当通过学校、网络、工作单位等渠道向女性宣扬正确的消费观,引导女性适度消费、正确消费,以此逐步改善消费异化现象。
(四)规范大众审美文化
女性消费异化问题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精神文明的缺失,在精神文明缺失的情况下,诸多女性开始追求物质享受,不注重内在文化修养的提升而逐渐奢侈萎靡,由此引发一系列负面事件,给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现代化背景下,更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要鼓励、引导女性多参与学习活动、健康的社交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女性加强自身的精神建设,同时向女性宣扬正确的消费观念,创建文明优良的社会环境,以此熏陶、引导女性丰富自身精神本质,树立正确消费理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女性是消费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消费异化问题不仅影响了女性的生存与发展质量,更给社会经济的正常稳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而对于女性消费异化问题,应明确该问题的产生与社会生产制度、传统文化、网络思潮有关。因此,在现代化背景下,必须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正面作用,加大正确消费文化、理念的宣传,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女性逐步走出消费认知误区,逐步克服消费异化。
参考文献:
[1]杨兆清.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女性消费异化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2]张苹.马克思主义异化视野下女性消费异化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8):91-92.
[3]温弘.消费社会中的女性消费异化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