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馆教育领域馆校结合实践探索

2019-12-17胡新菲

科技风 2019年33期
关键词:教育领域科技馆实践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与教育水平在国家综合实力上体现了愈加明显,因此,必须加强科技教育,促进馆校结合,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特别是青少年科学素质,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本文具体分析了科技馆与学校教育相互结合的重要意义以及科技馆教育领域馆校结合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科技馆;教育领域;馆校结合;实践

一、科技馆与学校教育相互结合的重要意义

首先,学校教育主要指的是在各类学校中实施的教育,属于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有着固定的场所和明确的目标,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在学校开展科学教育,都是根据设计好的教学内容进行,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挥,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要和非正规教育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创双赢。其次,科技馆是校外教育资源,属于社会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科技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阵地,它教育形式的多元化与多样化使广大学生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科技馆开展科技教育,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参与,引导他们去观察,培养他们学会多角度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等思维品质。科技馆能够有效弥补学校科学教育的不足之处,是学校科学教育的主要支持力量,因此科技馆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

二、科技馆教育领域馆校结合实践和探索

(一)我国科技馆教育领域馆校结合的试点

首先,2006年6月,中央文明办、中国科协与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通知》。“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的开展,更好地利用科技馆资源,尤其是科普资源的优势向中小学开放,给中小学学校科普教育服务,加快了馆校结合的进程,使校外科技活动和校园科学教育实现了良好的衔接。2007年到2009年,我国开始了“科技馆进校园”的试点工作,全国将近48家科技馆、青少年科技中心都参与了试点。

2010年到2012年期间,我国开始实施“科技馆进校园”二期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加强了科技馆在科学教育工作中跨部分合作的意识,建立了初步合作模式;科技馆也开始采用通过项目的方式促进科学教育活动,利用场馆资源带动科学教育活动;科技馆的工作人员能力建设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比如201年天津科技馆加强和教育部门的合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型优秀品牌科普活动,积极和全市区、县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签订合作项目,全面落实了进校园政策。

(二)馆校结合试点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科学教育理念落后。学校教育当中,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家长、社会和教育部门等都没有意识到科普教育的重要性,致使科技教育地位较低。科技馆教育当中,由于大多数科技馆都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缺乏热情与积极性,工作方式落后,跟不上科技发展的形式。其次,馆校衔接不够紧密。馆校双方对于科技馆展教育方面的合作力度不足。大多数中小学的参观科普场馆意识不高,甚至把参观科技馆当作为春秋游的一种活动,学校重视的是秩序,不关注教育活动效果。科技馆则和学校之间也没有建立有效的联系途径,致使科技馆服务和学校课程标准以及科学教学内容不符合,无法满足學校与师生的学习科学的需求。而且目前馆校合作模式比较单一,影响了青少年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三)馆校园结合实施的具体措施

其一,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科技馆资源进行科学教育活动。中小学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进行和科技馆教育内容之间的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到科技参观学习。科技馆展示厅应该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科知识规律,布置空间结构。其二,科技馆工作人员和教师应该相互合作,一起参与科学课程的开发。组织科技馆工作中到学校课堂对教师与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工作,不但能够提高科技馆工作人员的自身能力,还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其三,科技馆应该给学校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学校自己设置主题,专业教师组织学生群体进行项目合作,在科技馆开展科普特展活动,把自己制作的创意手工或者科学试验进行展示,科技馆为其提供充足的设备,同时开展宣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广大社会群体都能来分享学生们的科技劳动成果,从而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其四,科技馆应该重视创意思维模式在未来科技馆发展的地位。科技馆要转变传统的讲解演示教育模式,实施引导启发青少年学生思维,开展探究学习模式,深入挖掘展品资源,开展创意性教育活动,多角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的不断革新,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进步互动发展,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科技馆应该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为中小学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也推动科技馆自身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怡.浅谈科技馆与中小学开展“馆校结合”的问题与对策[C].第二十四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第九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2017.

[2]陈美晓.馆校合作下科技馆教育活动案例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胡新菲(1989-),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人,本科,助理馆员,从事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馆培训科辅导教师的工作,研究方向:科普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领域科技馆实践
找出口
我在四川科技馆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技馆惊魂之旅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江江西率先突破高考、教师交流、民办教育深化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