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2019-12-17崔朗杰
崔朗杰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间,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我国的国有资产尤其是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出现了严重的流失现象。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造成我国经济建设资源的极大损失,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关键词】国有企业 国有资产 流失治理
1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途径和原因分析
1.1企业用人制度存在缺陷
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高层多为上级主管部门任命,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就是由政府官员兼任。由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是上级委派的,往往对于企业的实际运营和管理并不了解,这就导致在企业的管理决策上容易出现问题。而且,很多时候,由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还兼任着其他的政府职务,所以在对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更多的顾虑,存在过于重视其他方面的影响,而不注重企业的利润和国有资产经营的价值,导致较低的利润,国有资产流失。我们正式的经理人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导致任命和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评价是不以市场为导向,使企业的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外部约束功能的市场是非常弱的。
1.2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外部治理机构
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存在着许多制度缺陷。经理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这将影响市场机制的约束和约束作用。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既不受约束经营者行为的有效的兼并和收购,以及评估的客观的科学标准的缺失导致国有资本的价值,形成一个透明、公正的中介评估体系;由于市场经理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任命和企业高管评价实现了市场,市场经营者外部约束很弱。
1.3企业经营和管理出现混乱,企业的财会制度不完善
部分的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着眼于现阶段的发展实际,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擺脱政府的干预,往往会出现强行要求企业按照自己的意志和设想进行经营,从而出现企业由个人决断的极端现象。这一决定出现了很多错误,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这部分企业领导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做市场调查,盲目投资,在投资管理的落后企业,导致投资失误。由于国有资产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监督滞后的问题,通过企业资产负债表是难以发现问题所在的,这也使得部分国有企业在资金和资产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难以尽快发现。
1.4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及制度不够完备主要问题是违法行为的资产评估,监督和处罚依据不足。一些投机者通过对机床的调整,据公为私。国有资产流失。各地的相关法规都制定了严格的规范,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国有资本经营、资产剥离和留存资产管理等方面,造成混乱,每一行为都以自己的方式,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其他的都在“条例”、“暂行办法”、“指导”等名称出现的行政法规,法律层次太低,不能构成规范企业产权交易法律体系完善的行为。
2 对解决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建议
2.1 改革企业的用人制度
要建立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经营者和管理者要由企业指定的主管部门组建,同时,解决国有企业运营商和管理者是政府人才的现象。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教育和培训,积极培育高素质企业的管理者。人民的选择和使用应当公平、公正、透明。要突出职业化、技术化、社会化的特点,实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选拔和用人制度。我们要大力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积极推进市场化、社会化和国有企业经营者职业化,从而形成高质量的企业家阶层,没有行政依赖,没有单位,并建立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企业家市场。
2.2重点防范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
按照“少授信、多核查、轻剥离”的原则,认真处理企业不良债权,注意保持企业产权的完整性。严格的“关闭计划”。认真制定重组方案,充分考虑重组方案,听取人大意见。严格“通关”,严格执行“三不准”原则,防止国有资产收购国有资产。规范国有产权转让,建立国有产权交易制度,已成为防止源头腐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国有产权交易监督的制度要求。产权交易市场是一个公平、公正、开放的交易平台,以严格的程序性方式将交易信息公开给太阳。
2.3加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完善企业财务制度
建立一个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目标的确定方法体系,采取确定阶段目标运用具体指标逐步考核的办法对企业进行考核。建立严格、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考核奖惩制度。这种考核应从规模和效率两个方面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以规范企业的经营。企业必须扎实做好基础会计工作,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核算会计科目,切实反映各项业务,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和约束机制。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加强资金管理,定期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健全企业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先进性,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监督。
2.4 防范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若能进一步完善,将对消除国有资产流失起到重要作用。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主辅大中型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安置的实施同样的分离系统改革的通知”的措施,一方面是改革富余人员的安置,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主要的效益和利润,在资产重组的实践中,一些决策者和国有企业的相关政府部门只注重资产重组的相关交易条件,忽视了重组后的长期经济效益。鉴于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财产关系混乱造成的损失是调查的重点。搞好合资、合作、股份重组、企业改造、海外资产、黄金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合作,为以后的查处作好准备。
结论
我们应该看到预期的未来利益,而不是当前的经济利益。换言之,对未来和长期资本增值的追求不是当前短期收入,而是寻求资产重组后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是重组后的各方参与最大限度地提高当地经济利益。市场总是鼓励赢家在资本运营中开拓市场,无情地任由输家资本缩水,或者凭借公司收购、兼并、破产或清算的优势退出市场。这就是所谓适者生存。
参考文献:
[1]李俊:“关于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思考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第八卷第三期.
[2]樊纲:“论国有资产的退与进”,《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5月13日.
[3]杨丹:《关于资产法基本理论的探讨》,《经济研究》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