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9-12-17林焕洽

商情 2019年52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应用型校企

林焕洽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国家领导人多次通过媒体作出指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争取到2020年,形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用型本科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明确被定位为应用型高等职业院校。因此,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

一、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现状

广东应用型本科院校从诞生至今已有二十多历史了,但其办学职能与人才定位明确为“应用型”的,却只有5年左右时间。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上,仍处于探索初期。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制基本是“3.5+0.5”模式,或者“3+1”模式。“+”号前面数字代表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号后面数字代表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与应用实践时间。无论“0.5”,还是“1”,都在形式上强调了对“应用型”人才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但在实际上,远远未达到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

(一)合作企业数量少,不能满足“0.5”或“1”的要求

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单位,是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而发展共同育人的合作对象,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借助企业的市场导向与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给学生创造了理论应用与技能实践的实习平台,增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没有企业单位参与共同育人,“0.5”以上学制便形同虚设,缺少质量保障。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毕业实习平台,部分学生就会从事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岗位实习,那么,本专业理论未能得到应用与实践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就缺少保障;另一方面,缺少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在校外实习的监控管理也会演变为“无人管”状态。

当前各院校每年毕业生人数较多,但校企合作的企业单位较少,半年以上的实习环节是缺少质量保障的。以某学院校企合作发展历史为例,如表1所示。该院在2015年下半年才开始开展校企合作,近4个学年来,合作的企事业单位逐渐增加,提供的实习岗位也呈现快速增长,体现了该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是积极推进的。但是,这4年来,该院能确保半年校外实践教学环节顺利开展的学生比率都不超过26.76%,意味着大多数学生是无法完成0.5年学制的教学任务,或者表明大多数学生0.5年学制的校外实践教学任务的质量是无法保障的。

不能到校企合作平台实习的学生,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求职实习单位,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影响实习质量的疑惑,比如,学生能否应聘成功?学生能否满足6个月实习要求?学生实习岗位是否专业相关?诸多疑问,反映了当前应用型本科对“0.5或1”学制的实施是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其人才实际的应用能力与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令人堪忧。为此,这也警示着各院校在校企合作之路上任重而道远。

(二)校企合作方式淺层化

校企合作是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最高指示,是每个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当前很多专业的校企合作方式主要以企业提供实习岗位给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为主,而校企共建校内实践基地、共创班级、共开课程、共编教材、师资共享、共研课题、共担项目等深入合作方式较少。虽然有的学校也有了一些校企深入合作项目,但辐射多个专业的较少,仍然不能摆脱当前各专业校企合作方式浅层化的特点。 这种浅层次的合作,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不大。只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才能有力促进教研教改的发展,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校企合作发展缓慢原因分析

(一)缺少政策支持与保障机制

国家鼓励校企合作办学已有二十多年了,地方政府对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也不乏努力与指导,曾多次搭建校企双方见面平台。但是,仅是口头上,或是形式上推动,其效果是苍白无力的。缺乏实质性促进政策与保障机制,校企合作的企业数不足与浅层现象很难扭转,发展深度合作更是难上加难。

尽管教育部等六部于2018年2月5日发布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通知,明确了校企合作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也明确了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促进支持政策、服务平台和保障机制的职能,但是,相关促进支持政策、服务平台和保障机制至今仍未出台,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仍未点燃,学校开展深入合作的路径仍是障碍重重。

(二)企业实习补贴低

校企合作的企业单位,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的、为学生毕业前提供专业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近年来,各所应用型本科都在积极地开展校企合作,努力给学生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尽管如此,有些辛勤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也不一定受到学生的欢迎与认可,间接地影响着校企双方相互信任度,阻碍了进一步发展的步伐。

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对实习生的补贴偏低。企业对实习生一般都有实习薪酬补贴。以广州地区为例,代理记账公司对实习生的补贴在1200-2000元之间,会计师事务所对实习生的补贴在800-1500元之间,并且都不含住宿。有的学生在广州市区实习,扣除了房租、伙食费和上下班交通费后,甚至出现倒贴现象,这与学生高强度的工作时间严重不相匹配,势必影响了学生的实习热情与对企业的认可度。对此,学生直接拒绝到岗实习的,或者中途离岗的较多,这给校企合作平台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学校认识不足,投入较少,缺乏保障机制

学校对校企合作认识存在不足。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有的是源于教育教学评估需要,在形式上开展;有的认为校企合作就是为学校解决实习和就业难题。学校对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意义的认识较为肤浅,缺乏职业教育长远目光。

活动经费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缺少专项经费投入,校企合作必然发展缓慢。当前,各院校对校企合作日常活动、校企合作研究活动、人员补助与奖励、深入合作项目等经费,都是相当不足的,而且存在各种使用限制;此外,各专业的校企合作工作人员配置不足,缺乏专职人员负责,大多是兼职兼顾,这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校企合作仍不够重视。

有的学校虽然在学校层面设有校企合作办公室,也有校企合作经费预算,但缺乏促进校企合作发展的具体政策与操作办法。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校企合作推动障碍层层;没有相应保障机制,校企合作平台很难巩固与发展;没有相应保障机制,校企合作双方很难积极深入研究与进一步合作。

三、促进校企合作发展对策

(一)加快落实保障措施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尽快健全校企合作的促进支持政策、服务平台和保障机制。对行业企业,采取优惠政策与奖励政策相结合办法,鼓励积极发展校企合作,并于每年8月份开展对上个学年度(与学校的学年度同步)的校企合作成果进行评价与奖励,做到鼓励开展与评价相结合,有始有终,闭合循环,以此建立长效机制。对学校,采取奖励政策与评估相结合办法,鼓励积极开拓校企合作,并于每年下半年要求各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汇报,以及每隔4-5年,开展一次专项校企合作评估,以此促进各院校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

1.对行业协会。从行业准入、政府补贴等多途径,面向积极指导校企合作并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业协会出臺优惠政策,鼓励各行业协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实践与探索研究,为地区经济发展而促进建立更多健康发展的校企合作平台。

2.对企业。从信贷、税收、政府补贴等多途径,面向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出台优惠政策,对校企合作作出明显贡献的企事业单位出台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多为院校提供实习岗位,积极开展深入合作。实行当年的优惠额度与当年接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习生人数、深度合作项目相挂钩;当年的奖励额度与当年的校企合作贡献相挂钩。

3.对学校。要求各院校积极开拓,努力开展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工作,并出台对校企合作成果显著的个人、单位实施奖励;制定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使其成为引领校企合作发展的方向和质量保障。

从人才毕业后的服务区域角度分析,促进校企合作发展的相关政策与评价机制,应由省政府负责。以某校财会专业2018年和2019年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为例,如表2所示。

表2反映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地区是分布在省内各地,占比均约97%,广东省外占比均约3%。可见,学校所培育的应用型人才并非只服务某个县(区),而是主要面向全省,因此,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包括各项补贴与奖励,都应由省政府亲自落实为宜,而不能寄望于县(区)。

(二)企业要提高认识,规范管理,优化待遇

教职成[2018]1号指出: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每年开展校企合作的情况应当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那么,校企合作就是最好履行义务的平台,也是充实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最好途径。

1.提高认识。企业负责人应积极主动参与省教育厅或者行业协会组织地各种与校企合作相关主题的学习与教育活动,自觉提高认识,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育人理念,摒弃视实习生为廉价劳动力与学习者态度,优化实习生管理与待遇制度。

2.规范管理。企业应制定实习生管理办法,明确将实习生视为企业员工进行规范管理,使其充分体验职场节奏与职业规范,助其尽快完成角色转型与职业生涯选择,减少毕业后求职碰壁与迷惘。

3.优化待遇。企业要从实习薪酬、租房补贴、商业保险、交通补贴等多角度体现企业对实习生的待遇优势,吸引实习生,留住实习。坚决修改实习薪酬不变的制度,提高实习起点薪酬,逐月递增。待遇留人是永远不变的法则。

(三)学校要完善机制,扎实开展

校企合作是国家教育方针,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重要举措。学校要提高对校企合作的重视,明确其长远目的、意义与作用。

1.制定校企合作规划。校企合作在我省还属发展初期,未来之路还很长远。应用型本科应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合理制定校企合作发展规划,稳步推进,有计划发展企业数,确保校企合作平台提供的实习岗位逐年增加,保障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0.5或1”实习任务。此外,有计划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式方法、课程与教材、考核方式与标准等多方位的深化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适应社会岗位需求。

2.健全机构与人员配置。各应用型本科下属的院系单位,应健全校企合作机构与人员配置,专人负责校企合作工作与探索研究,长期与合作的企业单位保持良好沟通及深入合作研究,及时掌握实习生在企业的工作进度、思想动态,对校企合作中的一切不良现象要做到及时沟通处理,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有了专职人员,既可以稳住旧伙伴,还可以发展新的合作伙伴,逐步扩张合作的企业数量,保障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逐年递增。

3.优化投入。学校要加大校企合作活动经费的投入,设立专项经费,明确用途,细分为浅层次合作活动经费、深层次合作活动经费、个人及单位考核奖励经费,等等。

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基本不占用学校教学资源,但仍全额向学校上交了学费。因此,学校完全有理由从这部分学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校企合作专项费用。

4.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为确保校企合作保质保量推进,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根据学校校企合作发展规划,细化短期目标,明确具体工作任务,确定每期新增企业数量,确定每年实习比率值等多项指标,加强过程管理,年末考评,形成长效质量保障机制。

在中国民族复兴征途中,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力军。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我省要加快落实保障制度,促进校企合作平台蓬勃发展。各行业企业要顺应形势发展,积极履行共同育人的社会职责。各院校要完善机制,主动、扎实开展校企合作。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应用型校企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保障机制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央发千亿“县级政府低保金”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