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景观设计探究
2019-12-17赖瑾嵇立琴
赖瑾 嵇立琴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内涝问题频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也应从“海绵城市”的角度设计校园生态环境。本文阐述了运用景观设计达到有效管理雨水,创造一个生态、绿色、艺术的校园环境的策略。
关键词:校园 海绵城市 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即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雨季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旱季时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海绵城市”的角度来看,校园应在建立之初就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整体规划和设计体系,构建良好的校园空间布局、景观布局及基础设施布局,重视校园的各个场地。面对不同的景观构成要素,如山水地形、植物、建筑、广场与道路,学校要设计不同的景观对策,合理化、最大化地将校園建设成生态、绿色、艺术的景观空间。
一、山水地形
校园的地势大多平坦,没有高低变化,很难存蓄雨水,而绿地空间可以营造为有一定坡度、大小不一、形态自然的小地形或微地形绿地,结合丰富多样的植物,配置休闲座椅等设施,他们共同构成极富空间感和层次感的校园空间,供师生观赏、学习交流。降雨时,雨水顺着坡地进入洼地滞留、渗透、存蓄,不仅可以涵养水源,灌溉植物,还可以改善局部小气候。
校园中一般都会有一定面积的水体,如湖泊、湿地、河道、沟渠等,它们是校园里雨水排放、收集、调蓄、净化的主要区域。想要发挥水体的重要作用,首先,学校应保护现有水体的范围和规模,防止被侵占、损毁,加强校园水域管控;其次,学校要治理校园水体,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自然吸附、降解、净水的功能增加植物的自净能力,避免水质腐坏;最后,学校可以将“海绵校园”理念与现代新型技术相结合,如生物接触氧化法,以此形成良好的校园水体净化体系。
二、植物
雨水景观与降雨息息相关,不定期的干旱和水涝对植物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所以校园景观选择的植物既要耐旱又要抗涝。因为本土植物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而且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所以要想满足这一基本要求,本土植物是优先选择。其他植物的选择要以植物的生活习性、需水量、功能作为基础,以植物的品类、形态、搭配为依托,兼顾形成小生物系统,建立多样性的植被群落,形成城市环境的可持续。
三、建筑
校园建筑规模大、数量多,实现立体绿化能够有效管理雨水的存畜与排放。首先是校园建筑屋顶,这是校园内重要的大面积汇水区域,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校园建筑屋顶可以设计成屋顶花园,种植一些根系浅、植株矮的植物,结合雨水收集、净化系统与自动灌溉系统,这样能够补偿建筑物占用的绿地面积,提高校园绿地空间占比,还能够滞留、收集、净化雨水,缓解传统排水管道系统压力。其次,校园建筑墙体,通过攀缘或者铺贴植物可以实现垂直绿化,进而大面积的滞留、收集雨水,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噪音,为师生提供绿色、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广场及道路
校园建筑的周围大多设有人流集散的广场,广场的铺装方式多为硬质化铺装,雨水入渗率差,下雨时地表雨水径流泛滥,时常积水,所以广场设计者应根据师生的活动流线,尽量减少硬质铺装的面积,多设计透水性地表,增加绿地植被,从而减少地表雨水径流。道路系统使用透水铺装,降低周围绿地的高程,增加道路与周围绿地的联系,使得雨水能够通过铺装结构就地迅速渗透,超过渗透量的雨水也能被植被吸纳,从而控制地表径流,循环利用雨水。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景观设计,学校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景观构成元素做不同的设计,使雨水景观元素与校园环境更好地融合,有效管理雨水,实现校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张艳春,张萍.“海绵城市”建设中河湖水系的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J].水资源保护,2016,(32).
[2]张善峰,王剑云.让自然做功——融合“雨水管理”的绿色街道景观设计[J].生态经济,2011,(2).
[3]马建武,斯图尔特·爱考斯.美国景观中雨水管理的艺术[J].中国园林,2011,(10).
[4]雷霄.节约型大学校园绿地雨洪管理设计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
※本文系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资助(校级项目),项目编号:YC2018072。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