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胰岛素注射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的影响
2019-12-17王璐
王璐
[摘要] 目的 探讨规范化胰岛素注射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9月在该社区注射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规范化胰岛素注射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教育后血糖水平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教育前,两组患者FPG、2 h PPG、HbA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观察组患者FPG、2 h PPG、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观察组血糖达标率59.5%显著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胰岛素注射教育可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规范化胰岛素注射教育;社区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0(b)-0191-02
糖尿病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其致死率极高[1]。随着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2]。糖尿病的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多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所导致患病,需使用胰岛素进行替代治疗[3]。研究表明,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发现并进行规范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从而更为有效的控制的血糖[4]。该研究2016年7月—2018年9月就规范化胰岛素注射教育,探讨其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社区起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55.1±12.4)岁;病程1~3年。对照组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4.2±13.9)岁;病程1~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5]诊断标准者;②无心、肺、肾等其他重要脏器疾病者;③对该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②无法准确表述自己意识及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进行规范化胰岛素教育,其中包括:①向患者宣讲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确保患者掌握注射相关理论;②使用5mm短型针头进行注射,并做到一针一换;③注射前进行皮肤消毒,进针拔针要迅速果断:④注射点位选择腹部,大腿外侧,臀部,上臂外侧,尽量避免选择皮下脂肪增生瘀斑等部位;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
1.3 观察指标
观察教育前以及教育1年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其中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项;并发症包括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两项。血糖达标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规定:FPG 4.1~7.0 mmol/L,2 hPPG 4.1~10.0 mmol/L,HbAlc<7%。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FPG、2 h PPG、HbAlc水平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教育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教育前两组患者FPG、2 h PPG以及HbAlc水平有可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观察组患者FPG、2 h PPG以及HbA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教育后血糖达标率比较
教育后,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为59.5%,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率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教育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因其多在35~40岁后发病,亦被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6]。2型糖尿病患者體内产生胰岛素能力并未完全丧失,只是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因此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7]。胰岛素注射技术虽然简单,但它是确保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环节,与治疗方案的调整同样重要[8]。然而,我国的胰岛素注射仍存在许多问题。研究表明,大约1/3的患者从未在注射点位之间进行过轮换。注射针重复使用率极高,并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9]。重复使用针头是疼痛后组织增生的主要原因,并易导致患者出现不明低血糖和血糖波动,进而影响血糖水平的控制[10]。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缺乏相应的了解,因此易在注射过程中出现疏漏。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胰岛素注射教育时十分有必要的[11]。2型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其中大多数患者是老年人,虽注射频繁,但注射过程却十分不规范,主要表现为消毒不彻底、反复使用针头、注射时忽视细节等,同时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12]。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规范化的教育和电话随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自我管理,规范胰岛素注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3]。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医生、护士和患者需要多方面的沟通,强调医疗护理管理与自我管理的统一结合[14]。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平时不仅要多注意血糖水平,而且要多对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技术进行培训、加强随访,包括饮食和运动调整、注射点位的轮换、注射针的使用等。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规范化的胰岛素注射教育,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
综上所述,标准化胰岛素注射教育能有效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水平,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茹,谷巍,耿建林,等.不同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影响[J].山西醫药杂志,2017,46(9):1025-1028.
[2] 余克富,徐蓓,司延斌,等.胰岛素注射针头重复性使用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4(3):378-379.
[3] 曾静,方毅.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现状及药物研究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7,15(10):1-5.
[4] 姚桂锐,李翠吟,柳岚,等.延续性护理在起始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病人出院后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7):877-879.
[5]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4):292-344.
[6] 余方珍,吴晓霞.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1):82-84.
[7] 杨淑娟.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162-165.
[8] 常小霞,袁丽,杨小玲.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6,23(21):26-30.
[9] 原花丽,滑亚君,朱陈燕,等.医院-家庭-社区健康教育管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自我管理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6):465-467.
[10] 叶海波,胡春慧.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7):1922-1924.
[11] 汪会琴,胡如英,武海滨,等.2型糖尿病报告发病率研究进展[J].浙江预防医学,2016,28(1):37-39,57.
[12] 黄海玲,陈小敏,曹结芳.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健康教育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1):20-23.
[13] 柴剑丽,吴春燕,王文娟,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170-174.
[14] 于平,杜雪平,董建琴,等.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后血糖指标变化及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2):1423-1426.
(收稿日期:201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