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合并糖尿病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2019-12-17叶贤刚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20期
关键词:微创手术胃癌腹腔镜

叶贤刚

[摘要] 目的 分析胃癌合并糖尿病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62例分为微创组和普通组,微创组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普通组通过传统经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微创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普通组,手术时长及术后进食时间均明显短于普通组,且FPG、2 hPG水平明显优于普通组,同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癌合并糖尿病的療效肯定,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胃癌;腹腔镜;微创手术;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0(b)-0032-02

糖尿病主要由胰腺功能异常所引发,是临床上较为多发的慢性疾病。发病后如果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糖,可能会造成多个脏器的损伤,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身体极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因此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更高,同时死亡的风险也更大[1]。该次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62例进行对照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胃癌合并糖尿病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同时该次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将所有患者分为微创组和普通组,每组31例患者。微创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39~72岁,平均(52.48±7.69)岁;糖尿病病程5~13年,平均(8.93±1.27)年。普通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40~74岁,平均(53.26±7.88)岁;糖尿病病程5~14年,平均(9.15±1.32)年。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排除标准:①不同意参与该次研究的患者;②胃癌复发的患者;③并发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④存在凝血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入院后,监测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帮助其控制血糖,在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符合要求之后开始手术。

微创组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开始之前,首先通过B超检查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评估,并观察其病变部位,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手术开始后,帮助患者建立人工气腹。在腹腔镜的引导下,通过配套的手术器材切开肿瘤周围的系膜组织以及韧带,并将肿瘤切除。应用超声刀对周围的淋巴结进行清扫。之后将胃部供血的血管进行分离,并进行结扎操作。借助吻合器将十二指肠球部进行切断,残端处理完成后将分布在肿瘤周围的迷走神经以及小网膜切断,对贲门进行分离操作,将气腹解除。于患者上腹部正中行位置做一切口,长度约3~5 cm,然后将肿瘤取出。对手术部位进行反复冲洗,置入引流管,并将腹腔镜取出,缝合切口之后手术结束。

普通组通过传统经腹手术进行治疗,指导患者调整体位到仰卧位,采取全身麻醉方式,并对患者腹腔进行常规检查。做一常规切口将肿瘤切除,之后进行淋巴结清扫操作,取出肿瘤后缝合伤口。

术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给予其抗感染治疗以及对症治疗,同时应用降糖药物以及胰岛素控制患者的血糖[2]。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FPG)以及餐后2 h血糖值(2 hPG),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①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手术前相比显著改善,各项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糖水平及癌前病变均控制良好为显效;②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各项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血糖水平相对稳定,癌前病变发展缓慢为有效:③未达到以上标准,甚至发生较多的并发症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微创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普通组,手术时长及术后进食时间均明显短于普通组,且FPG、2 hPG水平明显优于普通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微创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显著高于普通组的64.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微创组共有1例患者出现了发热,1例患者创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普通组共有3例患者出现了发热,3例恶心,2例创口感染,1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9.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5,P=0.020)。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引发眼部、肾脏、血管以及神经的慢性损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糖尿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免疫力、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与其他疾病合并发生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更高。特别是对于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死亡率更高。胃癌是临床上较为多发的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因而早期确诊率相对较低。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结合化疗、放疗的方式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3]。在传统开腹手术下,手术切口相对较大,且术中出血量较多,尤其是对于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手术的风险更大[4]。因而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改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腹腔镜手术主要指的是通过腹腔镜以及配套手术器械实施手术的治疗方式,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其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更小,安全性较高。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可结合数字摄影技术将患者腹腔内的病变情况进行清晰显示,不仅能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性质,为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也为手术提供了充足的视野,有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同时腹腔镜微创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更小,对于患者术后身体的尽早恢复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腹腔镜微创手术能有效减少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对患者腹腔内部的刺激,同时止血效果好,能有效减少感染风险[5]。通过该次研究结果也可以得知,微创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普通组,手术时长及术后进食时间均明显短于普通组,且FPG、2 hPG水平明显优于普通组,同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癌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肯定,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小,更利于术后血糖的控制。同时手术安全性较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  高建新,孟化,路夷平.腹腔镜下不同胃肠道重建方式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22(8):592-595.

[2]  彭祥志.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9):24-25.

[3]  苏坤俊.高龄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28):41-44.

[4]  庞涛,秦婴逸,史征,等.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术后糖尿病改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2):84-87.

[5]  曲洪力.不同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胃肠激素的影响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 20(5):32-33.

(收稿日期:2019-07-24)

猜你喜欢

微创手术胃癌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微创手术引流治疗急性上尿路梗阻并重症感染的临床研究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