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金波:破解西夏文化的密码

2019-12-17刘彬

科学导报 2019年72期
关键词:西夏学者汉字

刘彬

西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圖谱中的一环。但随着西夏王朝于13世纪灭亡,承载它的文献,或埋藏在地下,或散落在民间,鲜有人问津。如何发掘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西夏文既是一把钥匙,也是一道难关,其研究之难,超乎人们的想象,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金波,就是找钥匙、破难关的学者之一。

史金波&邵黎英摄

西夏文记录的是西夏主体民族党项羌人的文字,属于表意性质的方块字。它不像汉字那样,从写实的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一步一步发展而来,而是借鉴了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汉字创制的。

西夏文字和汉字无一字相同,语法也不一样。史金波开始学习西夏文时,6000多个西夏字中,国内外专家们能知晓字义的不超过一半,很多语法关键问题没有找到答案。在导师指导下,史金波对西夏文的学习,从抄写西夏黑水城遗址发现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入手。

学习伊始,史金波只能像小孩子开蒙学字那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去学、去记。“小学生学汉字时已经会说汉语,而我学的西夏语早已‘死亡,学习难度大得多。”史金波说。当时他每天都浸泡在西夏文中,第一学期就熟记了1000多个西夏字,同时还利用有限的资料揣度西夏文语法,开始翻译一些简单的西夏文。

史金波说,他的经历是从西夏文字、语言入手,研究范围不断扩充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过程,“任何学问要想深入,都绝非一两门功课所能涵盖。西夏学是五脏俱全的学科,不仅涉及文字、语言、历史等内容,还关系到考古学、文献学、美术史、印刷史,有时还会涉及自然科学。”

西夏文字的构造原则,是国内外学者多年来着力探讨的课题。较长一段时间里,很多研究者试图从“偏旁”入手分析西夏字,然而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概括西夏字的全体,甚至有些牵强附会。通过翻译和研究苏联西夏文专家出版的《文海》,史金波对数千个西夏字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拟建立西夏文字构造体系,得出了60多种文字的构成方法。这一构造体系,在国内外西夏文研究领域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后来很多涉及西夏文的著作和一些重要的西夏主题展览,都采纳了这种构字体系。

从西夏文入手,史金波打开了西夏研究的大门。他利用西夏语言的材料研究西夏社会现象,充分发挥他熟悉西夏文和西夏文献、掌故的特长,分析西夏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他的《西夏文化》一书,首次系统研究和介绍了西夏文化的多个方面,论证了西夏文化的民族特色、发展源流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近年来,史金波又先后著述了《西夏社会》和《西夏经济文书研究》,对西夏的经济社会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介绍。

前些年,虽然西夏文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但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仍然比较滞后。史金波说:“过去导师只招一个研究生,‘成活率低。如果导师可以多招几个研究生,人才培养会更有效率。”为了吸引、指导更多年轻人从事西夏文研究,他也常常讲学授课。

50多年埋头研究西夏学,史金波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要踏踏实实做事情,把精力用在学习和研究上。选择了学术研究的道路,就要时刻保持对它的热情。二是要勤于思考。科研的基础是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方可不断创新。创新后会有更新的研究课题,要学习更新的知识,做更艰难的钻研,才会取得不断进步。

一直以来,史金波感到需要研讨的问题总是不断更新,需要探索的领域总是不断出现,可谓“学路漫漫,无有尽期”。在他看来,求真务实,是学者的责任;淡泊名利,是学者的本分。“人到这个社会就是要做点有益的事情。说大点,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希望年轻学者努力工作,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史金波说。

猜你喜欢

西夏学者汉字
记者应该“围着谁转”
宁夏西夏风情园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程门立雪
大学者
从出土档案看西夏官吏请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