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闪烧技术制备致密钛酸锶钡基陶瓷的研究

2019-12-17张煜坤苏兴华景明海王兆丰

压电与声光 2019年6期
关键词:炉温坯体电场

张煜坤,赵 鹏,李 卓,苏兴华,景明海,王兆丰

(长安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0 引言

钛酸钡和钛酸锶形成ABO3型钙钛矿结构的完全固溶体钛酸锶钡(Ba1-xSrxTiO3,BST)[1],具有介电常数高,损耗低,热释电系数高及介电可谐调性大等优点,在动态随机存储器、红外探测和介电调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2-4]。传统固相法制备BST陶瓷的烧结温度为1 360~1 400 ℃,高烧结温度使试样达到致密过程的同时伴随着晶粒长大,往往导致其性能下降,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降低BST陶瓷烧结温度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话题。黄春娥等[5]采用固相反应法掺杂适量WO3有效降低BST陶瓷的烧结温度至1 280 ℃。Zhang X F等[6]研究了采用柠檬酸盐法制备Ba0.6Sr0.4TiO3超细粉体,陶瓷样品烧结温度降至1 260 ℃。代广周等[7]将固相反应后的粉体进行二次球磨,在1 250 ℃下进行烧结,将保温时间延长至30 h,得到致密的Ba0.7Sr0.3TiO3厚膜陶瓷。通过不同的烧结工艺能有效降低BST陶瓷烧结温度,但烧结温度仍较高,且长时间的高温加热也导致其烧结致密需要高能耗和高经济成本。

闪烧法作为一种新型的陶瓷烧结工艺,具有低温快速致密化的优点,这无疑能有效节约能源和经济成本。Raj等[8]发现;通过外加直流电场,3YSZ材料可在850 ℃及几秒内实现致密化。Cologna等[9]在500 V/cm电场强度下,将Al2O3(含w(MgO)=0.25%)在1 320 ℃烧结致密。Prette等[10]在施加12.5 V/cm电场强度下,在325 ℃下将Co2MnO4烧结致密。

因此,本实验利用闪烧法低温快速制备Na离子掺杂BST基陶瓷。通过外加不同直流电场,研究电场强度对BST基陶瓷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快速烧结致密化的影响。

1 实验

1.1 样品制备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Ba0.99Na0.01)0.9Sr0.1TiO3-σ(BNST)陶瓷。起始粉料BaCO3(分析纯,质量分数不低于99.9%)、SrTiO3(分析纯,质量分数不低于99.9%)、TiO3(化学纯,质量分数不低于98.0%)和Na2CO3(分析纯,质量分数不低于99.9%)。Na2CO3在空气中极易潮解而吸水,将其粉料烘干后,分别按照分子式进行化学计量比称量;将称量的原料置于以无水乙醇为介质、玛瑙球为磨球的聚乙烯罐中行星球磨4 h进行混料;烘干后,将得到的粉体装入磨具中,压制成柱状块体,在950 ℃预烧6 h,随炉冷却;将预烧后的块料研磨成细粉二次行星球磨6 h细化晶粒。烘干后,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聚乙烯醇(PVA)混合均匀造粒,压制成直径6 mm、厚4.5 mm的圆柱状坯体。坯体两面涂制高温导电银浆,用于改善试样与铂片电接触。在600 ℃下保温60 min排胶,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1.2 闪烧法

闪烧装置平台如图1所示。通过2个铂片电极将圆柱形陶瓷坯体夹在中间来施加电场。再由外端的2个压头压紧使电极和坯体接触均匀,外部为刚玉管套,将其置于管式炉中。外加电源连接到DC电源(HPS0614)和数字万用表(DMM 4040)。通过电源将不同的DC电场(330 V/cm、440 V/cm、550 V/cm和660 V/cm)施加到样品上。

图1 闪烧装置图

闪烧法在加热状态下,对样品施加电场,当炉温达到闪烧阈值时,能够在低温环境下极短时间内使陶瓷生坯迅速致密。一种典型的闪烧实验工艺[11]:将陶瓷粉体通过压制成型得到陶瓷坯体,置于炉内加热,在坯体上施加电场,当炉温达到一个阈值时,坯体中电流瞬间急剧上升,当达到限定电流后,电流恒定,坯体进行烧结直到致密。闪烧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2],即

1) 孕育阶段。在炉内温度达到闪烧阈值前,电压恒定,电流缓慢增加。

2) 闪烧阶段。在这一阶段电流急剧变化,样品因焦耳热发生烧结,试样快速致密化。同时在达到限定电流后,由恒压状态转变为恒流状态。

3) 稳定阶段。电流达到限定值后稳定不变,电压基本保持稳定,整个体系变成电流控制。

本实验采用恒定升温速率8 ℃/min升温直至达到闪烧阈值。升温的同时开启电源对样品施加电场。在试样上施加电场,当电流达到300 mA时,电源由电压控制切换为电流控制。在电流300 mA下试样保存2 min后,关闭电源和管式炉。图2为在660 V/cm直流电场下、电流限定300 mA时,闪烧过程中样品的电场和电流变化图。

图2 在660 V/cm直流电场下,电流限定为300 mA时的样品电场和电流图

1.3 样品表征

采用X′PertPROX多功能射线衍射仪分析BNST陶瓷的相结构,放射源采用CuKα(波长λ=0.154 2 nm),衍射角2θ=20°~85°;采用JSM-5610LV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BNST陶瓷的微观结构演化,操作电压为3 kV。

2 结果与讨论

2.1 外加电场强度对烧结温度的影响

图3(a)为在不同直流电场强度下,电流极限300 mA时,BNST陶瓷电流密度随炉温的变化图。由图可知,当达到闪烧阈值时,电流密度迅速增加到预设的极限值。研究表明,当炉温达到闪烧阈值,电导率会迅速增加,导致流过试样的电流迅速增加[8,13](见图2(b))。因此,BST基陶瓷闪烧的一个标志是电流密度的快速增加。在电场强度分别为330 V/cm、440 V/cm、550 V/cm和660 V/cm时,试样的起始闪速烧结温度分别为888 ℃、850 ℃、813 ℃和800 ℃。研究表明,闪烧的起始温度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而降低[14-16](见图3(b))。

图3 在不同直流电场强度下,电流极限为300 mA时,BNST陶瓷的电流密度随炉温的变化图及闪烧起始温度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2.2 闪烧法过程中样品观察

在烧结过程中,管式炉样品无发光现象(见图4(a))。当闪烧发生时,可观察到样品在模具中有强烈的发光现象(见图4(b))。在施加外加直流电场条件下,电源关闭,样品发光现象消失,一旦电源打开,样品发光现象再次出现。BST基陶瓷闪烧的另一个标志是样品发光现象的发生。研究表明,此发光现象与外加电场/电流有关,为电致发光效应[17]。Terauds等[18]在研究3YSZ闪烧实验中得到样品发光现象与电子-空穴对缺陷的重组有关。Raj等[19]认为在施加电场下会形成空位和间隙缺陷。在电场作用下,在材料内部实现阴阳离子空位间隙对的形核,其携带相反的电荷,会导致电子-空穴对缺陷的组成。因此,我们认为在BST基陶瓷的闪烧过程中也形成了空位和间隙缺陷,从而导致发光现象。

图4 闪烧法过程中样品的未发光现象与发光现象

2.3 闪烧法制备BNST陶瓷的相结构分析

图5是在电场强度分别为330 V/cm、440 V/cm、550 V/cm和660 V/cm时闪烧试样的XRD图。由图可知,在电流极限为300 mA,外加330 V/cm、440 V/cm、550 V/cm和660 V/cm直流电场,试样组成均为纯钙钛矿结构。

图5 电流极限为300 mA时,在不同直流电场下闪烧试样的XRD图

2.4 闪烧法制备BNST陶瓷的显微结构观察

图6 电流极限为300 mA时,在不同直流电场下闪烧试样的SEM图

图6为在330 V/cm、440 V/cm、550 V/cm和660 V/cm电场强度下闪烧试样的SEM图。由图可知,电流极限为300 mA的不同直流电场保温时间为2 min,所有试样均烧结至致密。在330 V/cm、440 V/cm、550 V/cm和660 V/cm电场强度下,试样的平均粒径分别为0.76 μm、0.69 μm、0.43 μm和0.41 μm。由图6可知,当电流一定时,随电场强度的增大,平均晶粒尺寸略有减小。说明电场的应用,对晶粒尺寸有影响。研究表明,电场的应用可以降低烧结过程中的晶粒生长,从而提高烧结速度[16,20]。

2.5 焦耳热估计

焦耳热效应是陶瓷闪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1-22]。假设消耗的功率全部转化为热,从而引起试样温度的上升,可以用黑体辐射模型估算闪烧试样的实际温度。基于以下方程式计算[21]:

(1)

式中:T0为炉体温度;T为实际样品温度;ε=1为发射率;A=1.413×10-4m2为样品的总表面积;W为作用在样品上的功率;σ=5.67×10-8W/(m2K4)为黑体辐射常数。

表1为根据黑体辐射模型计算的电场、稳定功耗、闪烧起始炉温和试样温度,电流限制为300 mA。

表1 根据黑体辐射模型计算的电场、稳定功耗、闪烧起始炉温和试样温度

研究表明,闪烧阶段中试样的实际温度,会高于闪烧起始炉温[23]。由表1可知,焦耳热估计实际的闪烧试样温度仍低于烧结致密的BST基陶瓷所需温度。因此,BST基陶瓷的低温快速致密不能单纯地用焦耳热效应进行全面解释。

闪烧法是一种低温节能的烧结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及潜在应用。然而,导致低温下快速致密化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机理主要包括焦耳热效应理论[8,23]、晶界局部热效应理论[19]和缺陷作用理论[24]等。研究表明[24],在外加电场和较高的试样温度协同作用下导致缺陷崩塌效应,如空位和间隙对,可以提高质量传递的速率,对快速致密化有贡献。通过对BST基陶瓷的闪烧实验,焦耳热效应理论和缺陷作用理论几乎会解释闪烧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同时,需对BST基陶瓷在闪烧过程中的发光现象机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3 结论

本实验采用闪烧法制备Na离子掺杂改性钛酸锶钡基陶瓷,研究了外加不同直流电场强度下钛酸锶钡基陶瓷的制备。实验发现:

1) 在330 V/cm、440 V/cm、550 V/cm和660 V/cm电场强度下,试样的闪烧起始温度分别为888 ℃、850 ℃、813 ℃和800 ℃。

2) BST基陶瓷闪烧的特征是电流密度的快速增加和样品发光现象的出现。

3)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焦耳热效应理论和缺陷作用理论会导致BST基陶瓷的低温快速致密烧结。

猜你喜欢

炉温坯体电场
巧用对称法 妙解电场题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TiB2-C复合多孔坯体的研究
求解匀强电场场强的两种方法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莱钢2#1880m3高炉开炉炉温平衡实践
炉温均匀性校验在铸锻企业的应用
基于信捷PLC 电热锅炉温控系统的设计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